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96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显微扫描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探头壳体、第一传输光纤、第二传输光纤、穿孔光纤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第一透镜组、第二固定组件、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一数值孔径大于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二数值孔径,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存在固定夹角。该发明专利技术将大数值孔径的可见光探头和小数值孔径的多波长红外探头固定集成,平移或旋转透镜组时不需要二次标定,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强的系统稳定性。主要用于微结构和微纳光学元件测量。元件测量。元件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显微扫描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应用于微光学结构表面的显微扫描。

技术介绍

[0002]在测量复杂光学元件如大口径凸非球面、微透镜阵列时,通常会采用扫描测量的方式检测其面型。然而不同的面型所需要的横向分辨率、台阶测量能力、最大角度容忍、最大离焦距离等技术指标不相同。无法通过一个通用的测量探头进行测量,在测量不同面型时会选择不同的探头。
[0003]由于测量探头部署在测量仪内部,其电路和光路的走线设计比较精确,因此更换探头时需要重新标定其位置,降低了轮廓扫描仪的工作效率,每次标定结果的差异,降低了轮廓扫描仪的系统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固定复合型设计,利用光纤探头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将大数值孔径的可见光探头和小数值孔径的多波长红外探头集成到一起,在无需更换探头的情况下完成对大口径非球面、自由曲面、以及微透镜阵列和菲涅尔透镜等多种微结构的面型测量,极大地提升了轮廓扫描仪的工作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0005]第一方面,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包含探头壳体、第一传输光纤、第二传输光纤、穿孔光纤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第一透镜组、第二固定组件、第二透镜组;其中探头壳体实现对探头透镜组和固定组件的封装,第一传输光纤实现第一波长激光的传输,第二传输光纤实现第二波长激光的传输;穿孔光纤固定组件实现对穿插孔内的光纤固定或密封或固定密封;第一固定组件实现对第一传输光纤的端面固定;参数为第一数值孔径的第一透镜组;第二固定组件实现对第二传输光纤的端面固定;参数为第二数值孔径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的第一数值孔径大于第二透镜组的第二数值孔径,第一波长激光优选蓝光光源,其工作波长范围为400nm至500nm,第二波长激光优选多波长红外光源,其工作波长范围为1510nm至1610nm,并且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存在固定夹角。
[0006]进一步的,探头壳体优选圆柱体;第一传输光纤的工作波长至少包含400nm至500nm中的一个波长;第二传输光纤的工作波长至少包含1510nm至1610nm中的一个波长;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组的光轴之间的固定夹角的范围为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穿孔光纤固定组件数量至少为一个,并且安装在所述探头壳体上的穿插孔内;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一聚焦点S1共轭,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二聚焦点S2共轭;第一传输光纤和第二传输光纤在探头壳体外可以通过线缆管套聚集成一束。
[0007]更进一步的,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组的光轴之间的固定夹角为0度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在探头壳体的的同侧底面输出探测光;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第二透镜组的光轴之间的固定夹角为90度时,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分别在成90度夹角的不同
探头壳体的底面输出探测光。
[0008]有益效果,使用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时,由于该复合型扫描探头的两个透镜组的位置相对固定,针对不同面型的微表面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或者有大倾角面型测量时,只需要整体平移或者旋转探头位置,不再需要二次标定,因此,该复合型扫描探头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强的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示意图;
[0013]100:探头1壳体;101:探头2第一壳体;102:探头2第二壳体;201:第一传输光纤;202:第二传输光纤;300:穿孔光纤固定组件;401:第一固定组件;402:第二固定组件;500:第一透镜组;600:第二透镜组;700:线缆管套;800:探头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5]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包含圆柱体形状的探头1壳体100、第一传输光纤201、第二传输光纤202、穿孔光纤固定组件300、第一固定组件401、第一透镜组500、第二固定组件402、第二透镜组600;其中探头1壳体100实现对第一透镜组500、第二透镜组600、第一固定组件401、第二固定组件402的封装,;第一传输光纤201和第二传输光纤202在探头1壳体100外可以通过线缆管套700聚集成一束,也可以分散布置;第一传输光纤201实现第一波长激光的传输,第二传输光纤202实现第二波长激光的传输;第一传输光纤201和第二传输光纤202共用一个穿孔光纤固定组件300,穿孔光纤固定组件300实现对穿插孔内的光纤固定或密封或固定密封;第一固定组件401实现对第一传输光纤201的端面固定;参数为第一数值孔径的第一透镜组500;第二固定组件402实现对第二传输光纤202的端面固定;参数为第二数值孔径的第二透镜组600;第一透镜组500的第一数值孔径大于第二透镜组600的第二数值孔径,并且第一透镜组500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组600的光轴平行,固定夹角为0度,第一透镜组500和第二透镜组600在探头1壳体100的的同侧底面输出探测光。
[0016]其中,波长λ选择与透镜组的数值孔径NA大小的选择遵循分辨率;第一波长激光使用蓝光光源,其工作波长范围为400nm至500nm,第一传输光纤201的工作波长至少包含400nm至500nm中的一个波长;第二波长激光使用多波长红外光源,其工作波长范围为
1510nm至1610nm,第二传输光纤202的工作波长至少包含1510nm至1610nm中的一个波长;穿孔光纤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探头壳体上的穿插孔内。第一固定组件401与第一聚焦点S1共轭,第二固定组件402与第二聚焦点S2共轭。
[0017]当需要从第一透镜组500切换到第二透镜组600时,垂直沿透镜光轴的平面方向移动即可。
[0018]其中使用多波长红外光的数值孔径较小的第二透镜组,用于检测不连续面型结构;使用蓝光的数值孔径较大的第一透镜组,用于检测高分辨率需求的微结构。
[0019]结合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与实施例1的差异在于实施例第一传输光纤201和第二传输光纤202分别通过两个穿孔光纤固定组件300进入到探头1壳体100。
[0020]结合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与实施例1的差异在于,实施例3的探头壳体包含圆柱体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包含探头壳体,实现对探头透镜组和固定组件的封装;第一传输光纤,实现第一波长激光的传输;第二传输光纤,实现第二波长激光的传输;穿孔光纤固定组件,实现对穿插孔内的光纤固定或密封或固定密封;第一固定组件,实现对第一传输光纤的端面固定;第一透镜组,参数为第一数值孔径的第一探头;第二固定组件,实现对第一传输光纤的端面固定;第二透镜组,参数为第二数值孔径的第二探头;其特征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第一数值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二数值孔径;所述第一波长激光使用蓝光光源,其工作波长范围为400nm至500nm;所述第二波长激光使用多波长红外光源,其工作波长范围为1510nm至1610nm;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轴存在固定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其特征为:所述第一传输光纤的工作波长至少包含400nm至500nm中的一个波长。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功能复合型扫描探头,其特征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冬林赵浩宇徐智谋刘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