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82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模温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顶端的一侧处设置有板式冷热交换器,且板式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热水集成模块,所述板式冷热交换器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板式冷热交换器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间接螺旋式加热器,所述间接螺旋式加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控制模块,且电磁阀控制模块与板式冷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电磁阀控制模块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所述机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所述单向水路分流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集成模块,且冷却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的底端处。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的底端处。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的底端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模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温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模温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各种注塑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家电、通讯、汽车、日用品等行业,为了提高注塑产品成型数量及产品表面品质,通常会在注塑工艺中增加可以提高注塑产品品质的模温控制装置,而对较高玻纤、无机填料填充的产品注塑,尤其是需要要较高表面品质的产品注塑,往往需要具备对模具急速升温和降温的急冷急热高光模温机,但是模温机通过交替使用电热技术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加热模具,再通过冷却水来降低模具温度,从而达到对模具急冷急热的效果,导致整体温度切换所需时间长、温度不稳定以及冷却水和热水之间无法进行切换单向流动,为此提出一种新型模温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新型模温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顶端的一侧处设置有板式冷热交换器,且板式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热水集成模块,并且热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顶端的另一侧,所述板式冷热交换器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板式冷热交换器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间接螺旋式加热器,并且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位于机体内部处,所述间接螺旋式加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控制模块,且电磁阀控制模块与板式冷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电磁阀控制模块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所述机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外部水源设备进行管路连接,所述单向水路分流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集成模块,且冷却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的底端处,所述冷却水集成模块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冷却水集成模块通过电磁阀控制模块与板式冷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高效磁力泵,所述高效磁力泵分别与水路分流模块和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高效磁力泵位于机体内部的底端处。
[0006]优选地,所述高效磁力泵的一侧设置有高效增压补水泵,且高效增压补水泵位于机体内部底端的一侧处,所述高效增压补水泵的一侧与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高效增压补水泵的另一侧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通过高效增压补水泵与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之间的配合将外部的水源导入机体内部。
[0007]优选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压力检测传感器,且压力检测传感器位于板式冷热交换器的侧边处。
[0008]优选地,所述机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智能系统控制箱,且智能系统控制箱与机体
内部的各个电子器件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系统控制箱外部侧边电性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位于机体外部的侧边处,并且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控制。
[0009]优选地,所述热水集成模块与机体之间的连接处成型有第一出水口,且第一出水口贯通机体,并且第一出水口位于机体外部的侧边处。
[0010]优选地,所述冷却水集成模块与机体之间的连接处成型有第二出水口,且第二出水口贯通机体,并且第二出水口位于机体外部的侧边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间接螺旋式加热器对外部进入机体的水源进行预加热并运输至板式冷热交换器内部进行冷热交换并将交换形成的热水通过热水集成模块流出;
[0012]通过电磁阀控制模块将板式冷热交换器内部进行冷热交换形成的热水以及冷水分别从冷却水集成模块流出和热水集成模块流出;
[0013]通过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的配合将外部水源设备内部的水源导流至间接螺旋式加热器并再流向板式冷热交换器以及通过单向水路分流模块将板式冷热交换器冷热交换形成的热水以及冷水分别单向从冷却水集成模块流出或热水集成模块流出。
[001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一种新型模温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种新型模温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种新型模温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1、机体,2、控制面板,3、智能系统控制箱,4、板式冷热交换器,5、压力检测传感器,6、电磁阀控制模块,7、单向水路分流模块,8、冷却水集成模块,9、高效增压补水泵,10、间接螺旋式加热器,11、热水集成模块,12、第一出水口,13、第二出水口,14、高效磁力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模温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部顶端的一侧处设置有板式冷热交换器4,且板式冷热交换器4的一侧设置有热水集成模块11,并且热水集成模块11位于机体1内部顶端的另一侧,所述板式冷热交换器4与热水集成模块11
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板式冷热交换器4与热水集成模块1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间接螺旋式加热器10,并且间接螺旋式加热器10位于机体1内部处,进而通过间接螺旋式加热器10对外部进入机体1的水源进行预加热并运输至板式冷热交换器4内部进行冷热交换并将交换形成的热水通过热水集成模块11流出,所述间接螺旋式加热器10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控制模块6,且电磁阀控制模块6与板式冷热交换器4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电磁阀控制模块6与热水集成模块11之间进行管路连接,进而通过电磁阀控制模块6将板式冷热交换器4内部进行冷热交换形成的热水从热水集成模块11流出,所述机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水路分流模块5,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5与电磁阀控制模块6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5与外部水源设备进行管路连接,进而通过单向水路分流模块5与电磁阀控制模块6之间的配合将外部水源设备内部的水源导流至间接螺旋式加热器10并再流向板式冷热交换器4,所述单向水路分流模块5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集成模块8,且冷却水集成模块8位于机体1内部的底端处,所述冷却水集成模块8与电磁阀控制模块6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冷却水集成模块8通过电磁阀控制模块6与板式冷热交换器4之间进行管路连接,进而通过电磁阀控制模块6与板式冷热交换器4之间的配合将板式冷热交换器4内部进行冷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模温机,包括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顶端的一侧处设置有板式冷热交换器,且板式冷热交换器的一侧设置有热水集成模块,并且热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顶端的另一侧,所述板式冷热交换器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板式冷热交换器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间接螺旋式加热器,并且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位于机体内部处,所述间接螺旋式加热器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控制模块,且电磁阀控制模块与板式冷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电磁阀控制模块与热水集成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所述机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并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外部水源设备进行管路连接,所述单向水路分流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集成模块,且冷却水集成模块位于机体内部的底端处,所述冷却水集成模块与电磁阀控制模块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冷却水集成模块通过电磁阀控制模块与板式冷热交换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单向水路分流模块与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高效磁力泵,所述高效磁力泵分别与水路分流模块和间接螺旋式加热器之间进行管路连接,且高效磁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日灵张文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林昇温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