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44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外壳具有壁部。电极端子绝缘安装于壁部上。电极组件容纳于外壳内,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沿壁部的厚度方向,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设置于主体部面向壁部的一端,壁部具有面向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凸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电连接。这种电池单体有利于优化第一极耳凸设于主体部上的高度,并能够提升连接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接触效果,且无需在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设置连接壁部和第一极耳的异形结构的部件,以降低电池单体的装配难度。装配难度。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新能源汽车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电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使用可靠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电池单体通常包括外壳和容纳于外壳内的电极组件,但是,现有的电池单体在装配过程中的难度较大,不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所述外壳具有壁部;所述电极端子绝缘安装于所述壁部上;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壁部的一端;其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凹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一集流构件,所述第一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极耳相连,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集流构件焊接连接,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壁部,或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极耳焊接连接,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壁部;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凹槽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壁部的投影面积为S2,满足,0.1S2≤S1≤0.5S2。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设置于主体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面向壁部的同一端,有利于节省电极组件占用的空间,以提升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其中,通过在壁部的第一表面上凸设连接部,且连接部用于与第一极耳电连接,一方面便于壁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一极耳进行电连接,有利于优化第一极耳凸设于主体部上的高度,且有利于提升连接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接触效果,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电连接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第一极耳与壁部之间电连接的难度,无需在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设置连接壁部和第一极耳的异形结构的部件,以降低电池单体的装配难度,进而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单体的生产效率。此外,通过壁部的第二表面对应连接部的位置形成凹槽,一方面使得壁部的连接部为通过冲压即可形成的凹凸结构,以在壁部的两侧分别形成连接部和凹槽,便于制造,有利于降低连接部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凹槽减薄连接部的厚度,以降低连接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电连接难度,同时通过将凹槽在壁部的
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壁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0.1倍,以提升连接部被凹槽减薄的区域的面积,从而能够有效提升连接部与第一集流构件或第一极耳焊接连接的面积,有利于提升连接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过流面积。此外,通过将凹槽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壁部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的0.5倍,以缓解凹槽在壁部上占用的空间过多的现象,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壁部的结构强度,以降低壁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或断裂等风险,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壁部的第一表面对应凹槽的区域凸设的连接部过多而出现连接部与电池单体内部的其他部件出现干涉的现象。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最小宽度为W,满足,W≥5mm。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凹槽的最小宽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mm,以便于凹槽的槽底壁与第一集流构件或第一极耳焊接连接,有利于降低连接部被凹槽减薄的区域与第一集流构件或第一极耳焊接连接的难度,从而能够有效缓解凹槽的宽度过小而无法焊接连接凹槽的槽底壁与第一集流构件或第一极耳的现象。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沿圆弧轨迹延伸的弧形槽。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凹槽设置为沿圆弧轨迹延伸的弧形槽结构,以便于加工和制造,且能够扩大凹槽的槽底壁与第一集流构件或第一极耳相互焊接的区域的范围,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电连接效果。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呈圆柱状,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穿过所述凹槽的圆弧轨迹的圆心。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壳设置为圆柱状结构,且外壳的中心轴线为沿壁部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结构,使得壁部的形状为圆形,从而通过将外壳的中心轴线设置为穿过凹槽的圆弧轨迹的圆心,以使凹槽为环绕外壳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弧形槽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凹槽在壁部上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便于制造,且能够进一步扩大凹槽的槽底壁与第一集流构件或第一极耳相互焊接的区域的范围,以提升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电连接效果。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为D1,满足,D1≤8mm。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部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尺寸设置为小于或等于8mm,一方面能够减少连接部占用的空间过多的现象,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连接部对电极端子和第二极耳之间的电连接造成的干涉影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多个所述连接部。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壁部的第一表面上凸设多个连接部,使得壁部能够通过多个连接部与第一极耳电连接,有利于提升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相互电连接的效果,且能够增加壁部与第一极耳之间的过流面积。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壁部设置有装配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壁部,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内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极端子设置为在壁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于第一表面的结构,以便于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电连接,有利于降低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之间进行电连接的难度,且通过凸设于壁部的第一表面上的连接部能够补偿电极端子面向电极组件的端面与壁部的第一表面的高度差,从而在实现壁部能够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的同时能够有效提
升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之间的电连接效果。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为D1,所述电极端子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为D2,满足,D1= D2。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部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尺寸设置于与电极端子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尺寸相同,从而使得连接部面向电极组件的端面与电极端子面向电极组件的端面在壁部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平齐的结构,一方面能够降低连接部与第一极耳之间以及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之间的电连接难度,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连接部和电极端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导致连接部与第一极耳之间或电极端子与第二极耳之间的电连接效果不佳的现象。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壁部;电极端子,绝缘安装于所述壁部上;以及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设置于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壁部的一端;其中,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壁部具有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形成有凹槽,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一集流构件,所述第一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极耳相连,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集流构件焊接连接,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壁部,或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极耳焊接连接,以电连接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壁部;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凹槽的投影面积为S1,所述壁部的投影面积为S2,满足,0.1S2≤S1≤0.5S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最小宽度为W,满足,W≥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圆弧轨迹延伸的弧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圆柱状,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壳的中心轴线穿过所述凹槽的圆弧轨迹的圆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为D1,满足,D1≤8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多个所述连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设置有装配孔,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壁部,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内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壁部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部的凸出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为D1,所述电极端子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尺寸为D2,满足,D1= D2。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一集流构件,位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之间,所述第一集流构件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极耳;第二集流构件,位于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极耳之间,所述第二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集流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虎黄思应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