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41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85~100份、多功能母粒15~35份、增韧剂25~30份、抗菌剂5~15份、抗氧化剂2~5份、硬脂酸锌3~8份;所述多功能母粒包括微孔发泡材料、树脂基体、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和偶联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含有微孔发泡材料的多功能母粒的设计,提高了聚氨酯薄膜的透气性能,且多功能母粒与聚氨酯薄膜中的配方组分产生协同增效的增韧效果和抗菌效果,使所制备的聚氨酯薄膜兼具高透气性和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满足了医用聚氨酯薄膜对透气性、韧性、抗菌性和防水性的多重需求。防水性的多重需求。防水性的多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因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化学性质不相似的软段和硬段,因此存在明显的微相分离,使得聚氨酯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血液相容性,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医用高分子材料。近年来,聚氨酯薄膜在医用领域得到的较快的发展,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因此,聚氨酯薄膜通常用作直接与伤口接触的材料。
[0003]由于伤口处容易出现渗出液以及不能接触水分等原因,要避免伤口感染,因此要求直接与伤口接触的聚氨酯薄膜一方面能够及时导出渗出液,另一方面能够防水。
[0004]现有技术中防水透气的医用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大都采用填料溶出法、机械制造微孔法、溶剂成膜法制孔法和发泡法等。
[0005]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方法制备的聚氨酯薄膜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6]透气性和机械性能兼容性差,要么透气性能不理想,要么透气性好,但薄膜韧性低,很容易撕裂,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用聚氨酯存在的上述透气性和韧性不兼容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85~100份、多功能母粒15~35份、增韧剂25~30份、抗菌剂5~15份、抗氧化剂2~5份、硬脂酸锌3~8份;其中,所述多功能母粒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20~30%的微孔发泡材料、40~60%的树脂基体、10~15%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和5~8%的偶联剂。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微孔发泡材料包括质量比为2:1到5:1的海泡石粉和纳米多孔二氧化硅。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基体包括质量比为2:1到3:1的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韧剂为丙烯酸树脂。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银或纳米氧化锌。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制备多功能母粒:按配方量,将脱水处理后的微孔发泡材料与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和偶联剂搅拌混匀后,再与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一同加入到双螺杆
挤出机内,经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所述多功能母粒;
[0015](2)多功能母粒吸水处理:向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多功能母粒中加入去离子水混合搅拌30min以上,然后静置1~3h,过滤,得到完成吸水处理的多功能母粒;
[0016](3)物料混合:按配方量,将聚氨酯、完成吸水处理的多功能母粒、增韧剂、抗菌剂、增强填料、抗氧化剂和硬脂酸锌混合均匀;
[0017](4)制备聚氨酯薄膜:将步骤(3)中所得的混合物料加入到吹膜机内熔融共混和吹膜,再利用冷却机对所得的薄膜进行冷却定型,干燥、收卷,得到所述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
[0018]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搅拌混匀的方法为:先以200~300r/min的速率搅拌混合10~15min,再加热至110~115℃,以900~950r/min的速率混合包覆20~25min。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所述多功能母粒质量的1.5~2.0%。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熔融共混的工艺条件为:吹膜机的料筒温度175~200℃,模头温度135~165℃,螺杆转速50~100r/min。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吹膜的工艺条件为:吹胀比3.5~4.0:1,牵伸比5~5.5:1,纵向拉伸倍率3~3.6。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含有微孔发泡材料的多功能母粒的设计,提高了聚氨酯薄膜的透气性能,而且通过多功能母粒、增韧剂及抗菌剂的配方设计,尤其是多功能母粒中40~60%树脂基体和10~15%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的设计,使多功能母粒与聚氨酯薄膜中的配方组分产生协同增效的增韧效果和抗菌效果,使所制备的聚氨酯薄膜兼具高透气性和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满足了医用聚氨酯薄膜对透气性、韧性、抗菌性和防水性的多重需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一较佳实施例的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
[0026]实施例1
[002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
[0028]聚氨酯85份;
[0029]多功能母粒20份,所述多功能母粒具有增韧、抗菌和提高透气性的优点;
[0030]增韧剂25份,所述增韧剂为丙烯酸树脂;
[0031]抗菌剂5份,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银。
[0032]抗氧化剂2份,所述抗氧化剂为1010;
[0033]硬脂酸锌3份。
[0034]上述配方构成中,由于多功能母粒具有增韧性能,与增韧剂丙烯酸树脂的增韧效果结合,起到双重增韧效果。又由于多功能母粒具有抗菌性能,与抗菌剂纳米氧化银或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效果结合,起到双重抗菌效果。
[0035]具体地,所述多功能母粒包括如下质量百分的组分:
[0036]基体树脂45%,所述基体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且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的质量比为2:1。该基体树脂一方面能够提高多功能母粒与聚氨酯的相容性,另一方面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团,能够与聚氨酯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其抗冲击性能,从而赋予聚氨酯良好的韧性和弹性。
[0037]微孔发泡材料20%,所述微孔发泡材料为以2:1的质量比混合的海泡石粉和纳米多孔二氧化硅。
[0038]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10%,所述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起到抗菌的效果。
[0039]偶联剂5%,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0040]上述多功能母粒的配方结构中含有微孔发泡材料,起到水发泡剂的作用,能够在保证聚氨酯基体强度和韧性的同时,提高发泡开孔效率,从而提高透气性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聚氨酯85~100份、多功能母粒15~35份、增韧剂25~30份、抗菌剂5~15份、抗氧化剂2~5份、硬脂酸锌3~8份;其中,所述多功能母粒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20~30%的微孔发泡材料、40~60%的树脂基体、10~15%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和5~8%的偶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发泡材料包括质量比为2:1到5:1的海泡石粉和纳米多孔二氧化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体包括质量比为2:1到3:1的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为丙烯酸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银或纳米氧化锌。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高韧性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多功能母粒:按配方量,将脱水处理后的微孔发泡材料与二氯苯基咪唑二氧戊环和偶联剂搅拌混匀后,再与丙烯酸树脂和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一同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内,经混合、熔融、挤出造粒,得到所述多功能母粒;(2)多功能母粒吸水处理:向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国吴志东张利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