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33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包括外壳;外壳的前后表面分别开设有进线口与出线口;外壳内安装有上碾轮和下碾轮,上碾轮位于下碾轮的正上方,上碾轮和下碾轮中部的圆周上均固定设置有侧切刀片;下碾轮通过其轮轴可转动地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外壳的侧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动力输入孔处用于与外部动力输入装置连接,以控制下碾轮及其轮轴的转动;外壳的顶面还开设有螺纹孔,外壳上方设置有调节件,外壳内设置有调节块;调节件包括调节旋钮与螺纹杆,螺纹杆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调节块与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调节块的两端均向下方延伸,上碾轮的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调节块两端的延伸结构上。地安装在调节块两端的延伸结构上。地安装在调节块两端的延伸结构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线剥削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虽然绝缘导线保障电力使用安全,但是,在导线与导线的连接时,在导线与设备连接时,在测量电压时,都必须去掉部分绝缘层。目前单股绝缘导线绝缘层的剥削工具有三种,一种是传统握捏式剥线钳,一种是剪刀型剥线钳,另一种是电工刀。然而,这些传统的工具在使用时,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不安全、不文明,因去掉导线的绝缘层而伤人、绝缘皮飞溅入眼的现象屡见不鲜;不省力、不省时,使用时很费劲费时;不环保、不整洁,工作现场到处都是绝缘层,不易处理,不方便回收;不方便剖削电力导线的中间绝缘层,而且不时地会伤到切削部位的线芯或伤及非切削单位的绝缘层;必须双手操作,不能解放双手。
[0003]可见,传统的导线绝缘层的剥削工具在使用时,有悖于“安全文明生产”原则和“环保省力工作”趋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包括外壳;
[0006]所述外壳的前后表面分别开设有进线口与出线口;
[0007]所述外壳内安装有上碾轮和下碾轮,所述上碾轮位于所述下碾轮的正上方,所述上碾轮和下碾轮中部的圆周上均固定设置有侧切刀片;
[0008]所述下碾轮通过其轮轴可转动地固定安装在外壳内;
[0009]所述外壳的侧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所述动力输入孔处用于与外部动力输入装置连接,以控制所述下碾轮及其轮轴的转动;
[0010]所述外壳的顶面还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壳上方设置有调节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调节块;
[0011]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旋钮与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0012]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3]所述调节块的两端均向下方延伸,所述上碾轮的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调节块两端的延伸结构上。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在外壳外的环切框架,所述环切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进线圈;
[0015]所述进线圈内对称设置有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的末端各设置有一个环切刀片;
[0016]所述进线圈的内端伸入所述进线口并固定安装有齿圈,所述下碾轮的轮轴上套设有同步转动的同步齿轮;
[0017]所述齿圈与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若干个传动齿轮及传动轴实现传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切框架还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上调节柄、下调节柄、两个第一弹簧与两个第二弹簧;
[0019]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整体形状为中间断开的矩形框架;
[0020]所述上调节柄位于上框架的上方,所述上调节柄通过若干个传动杆穿过上框架上预设的通孔,并与下框架固定连接;
[0021]所述下调节柄位于下框架的下方,所述下调节柄通过若干个传动杆穿过下框架上预设的通孔,并与上框架固定连接;
[0022]两个第一弹簧对称设置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两个第一弹簧的上端均与上框架固定连接,下端均与下框架固定连接;
[0023]所述进线圈的上下端中部各开设有一个滑孔,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分别可滑动地安装在两个滑孔内;
[0024]两个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在上框架与进线圈之间;
[0025]其中一个第二弹簧的上端与上框架固定连接,下端与上安装台固定连接;
[0026]另一个第二弹簧的下端与下框架固定连接,上端与下安装台固定连接。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切刀片的刀刃为梯形。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入孔处可拆卸地安装有手摇柄;所述手摇柄拆下时,所述动力输入孔处还用于连接电钻头设备。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的左右两端还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台,两个支撑台上端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伸缩杆,每个伸缩杆外各套设有一个第三弹簧,所述伸缩杆及第三弹簧的顶端与所述调节块的底端固定连接。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电源与微电路,所述外壳表面还设置有指示灯;
[0031]所述电源通过微电路分别与上碾轮与下碾轮的侧切刀片电连接,使得上下的侧切刀片均接触到绝缘导线线芯以形成回路时,所述指示灯自动亮起。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可开启或关闭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关闭时整体位于所述下碾轮的下方。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碾轮与下碾轮均为中部尺寸小,两端尺寸大的结构,所述侧切刀片设置在中部尺寸最小的位置。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且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刻度标线。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剥线在外壳内部完成,不会出现刀片伤人、绝缘皮飞溅入眼伤人等现象,安全性高;且剥离的绝缘层落入收纳盒中,方便回收去除后的绝缘层;用户能够通过手摇柄或外部电力设备来控制其工作,操作简单,自由灵活,剥削过程省力、省时、便捷;将侧切设备与环切设备相结合,能更好地剥除绝缘层;通过调节旋钮及相关结构,能够自动适配不同直径的导线;并且,不仅可以从绝缘导线的两端剥线,也可以按所需位置,从导线中部进行剥线;设计了指示灯及相关电路,能尽可能地避免伤及金属线芯与刀刃。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中去除环切框架后的内部主视图;
[0039]图3为外壳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环切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进线圈及相关传动结构的示意图;
[0042]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的背面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2、上碾轮;3、下碾轮;4、侧切刀片;5、动力输入孔;6、调节块;7、调节旋钮;8、螺纹杆;9、出线口;10、环切框架;11、进线圈;12、上安装台;13、下安装台;14、环切刀片;15、齿圈;16、同步齿轮;17、上框架;18、下框架;19、上调节柄;20、下调节柄;21、第一弹簧;22、第二弹簧;23、第三弹簧;24、手摇柄;25、支撑台;26、伸缩杆;27、指示灯;28、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是如何实施的。
[0045]参照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的前后表面分别开设有进线口与出线口9;外壳1内安装有上碾轮2和下碾轮3,上碾轮2位于下碾轮3的正上方,上碾轮2和下碾轮3中部的圆周上均固定设置有侧切刀片4;下碾轮3通过其轮轴可转动地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前后表面分别开设有进线口与出线口(9);所述外壳(1)内安装有上碾轮(2)和下碾轮(3),所述上碾轮(2)位于所述下碾轮(3)的正上方,所述上碾轮(2)和下碾轮(3)中部的圆周上均固定设置有侧切刀片(4);所述下碾轮(3)通过其轮轴可转动地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所述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5),所述动力输入孔(5)处用于与外部动力输入装置连接,以控制所述下碾轮(3)及其轮轴的转动;所述外壳(1)的顶面还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壳(1)上方设置有调节件,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调节块(6);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旋钮(7)与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块(6)与所述螺纹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6)的两端均向下方延伸,所述上碾轮(2)的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调节块(6)两端的延伸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外壳(1)外的环切框架(10),所述环切框架(10)包括位于中部的进线圈(11);所述进线圈(11)内对称设置有上安装台(12)和下安装台(13),上安装台(12)和下安装台(13)的末端各设置有一个环切刀片(14);所述进线圈(11)的内端伸入所述进线口并固定安装有齿圈(15),所述下碾轮(3)的轮轴上套设有同步转动的同步齿轮(16);所述齿圈(15)与同步齿轮(16)之间通过若干个传动齿轮及传动轴实现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绝缘层剥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切框架(10)还包括上框架(17)、下框架(18)、上调节柄(19)、下调节柄(20)、两个第一弹簧(21)与两个第二弹簧(22);所述上框架(17)与下框架(18)整体形状为中间断开的矩形框架;所述上调节柄(19)位于上框架(17)的上方,所述上调节柄(19)通过若干个传动杆穿过上框架(17)上预设的通孔,并与下框架(18)固定连接;所述下调节柄(20)位于下框架(18)的下方,所述下调节柄(20)通过若干个传动杆穿过下框架(18)上预设的通孔,并与上框架(17)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胜申成继柳睿周登松肖瑶李瑞京刘思颜刘李山林宇翔汪洋贺梦琪田思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