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制冷系统及其防断流供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24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及其防断流供液装置,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成通过入口管连接至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氟泵,所述出液口通过出口管连接至所述氟泵的入口;和旁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氟泵的出口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氟泵出口和储液罐的旁通管路,可利用氟泵出口的高压力,使冷媒从氟泵出口回流到储液罐,保证储液罐内压力不容易快速下降而使得储液罐内冷媒发生气化,使得氟泵制冷回路抵抗断流的能力大大提升,提高了氟泵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循环制冷系统及其防断流供液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制冷系统
,特别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和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离心泵在寿命方面的巨大优势,机房空调现有的氟泵自然冷却机组常使用离心泵作为冷媒运送的装置。但离心泵(氟泵)在入口冷媒气化时非常容易由于不能液封而使离心泵扬程丢失造成断流,使得离心泵空转,甚至导致离心泵损坏,给机组带来可靠性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减少储液罐到离心泵入口的阻力,或抬高储液罐来减弱断流的影响,但这种方式防断流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微小的扰动都会造成系统断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设置连接储液罐和氟泵出口的旁通管路,利用氟泵出口的高压力,使冷媒从氟泵出口回流到储液罐,保证储液罐内压力不会骤然快速下降,从而减缓或抑制储液罐由于压力骤然下降引发的冷媒气化,使得氟泵制冷回路抵抗断流的能力大大提升。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成通过入口管连接至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氟泵,所述出液口通过出口管连接至所述氟泵的入口;和旁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氟泵的出口连接。
[000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路的几何特征满足以下两个公式至少之一:;和;其中,d为所述旁通管路的内径,D为所述氟泵的出口与所述双循环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的内径,L为所述旁通管路的长度。
[000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回液口靠近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出液口。
[000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在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述回液口设在所述储液罐的顶部。
[0009]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罐内并靠近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底
部,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三端到所述入口管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到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
[0010]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在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述回液口设在所述储液罐的侧部。
[0011]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回液口设置于所述出液口的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侧。
[001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回液口均设在所述储液罐的顶部。
[001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回液口设置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且所述回液口靠近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出液口。
[001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罐的长度设置成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二端伸入所述储液罐的长度;和/或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一端的高度设置成不低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二端的高度;和/或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或底部,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底部。
[001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旁通管路设有控制所述旁通管路通断的旁通阀。
[001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的顶部设有安全阀。
[001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
[0018]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双循环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储液罐、所述氟泵、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回路;与所述压缩机并联的压缩机旁通流路和设于所述压缩机旁通流路的第一单向阀;以及与所述氟泵并联的氟泵旁通流路和设于所述氟泵旁通流路的第二单向阀。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通过设置旁通管路将氟泵出口与储液罐相连,使部分冷媒可从氟泵出口回流到储液罐,保证储液罐内压力不会骤然快速下降而使得储液罐内冷媒发生气化,防止气态冷媒进入氟泵形成气蚀,解决了氟泵入口发生气蚀、断流的问题,提高了氟泵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还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00

防断流供液装置,200

双循环制冷系统;1

冷凝器,2

入口管,3

储液罐,31

进液口,32

出液口,33

回液口,4

氟泵,5

出口管,6

旁通管路,7

安全阀,8

旁通阀,9

压缩机,10

蒸发器,11

节流装置,12

压缩机旁通流路,13

第一单向阀,14

氟泵旁通流路,15

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100和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200,防断流供液装置100可应用于双循环制冷系统200中。
[0024]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100,包括储液罐3、氟泵4和旁通管路6。储液罐3包括进液口31、出液口32和回液口33,储液罐3的进液口31设置成通过入口管2连接至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1,储液罐3的出液口32通过出口管5连接至氟泵4的入口,氟泵4的出口设置成可通过双循环制冷系统200的节流装置11连接至蒸发器10(参见图6)。旁通管路6的一端与储液罐3的回液口33连接,另一端与氟泵4的出口连接。其中,氟泵4可为离心泵。
[0025]储液罐3连接在冷凝器1和氟泵4之间,氟泵4用于对从储液罐3接收的冷媒进行加压后传输给蒸发器10。氟泵制冷模式下,当双循环制冷系统中的冷媒压力快速下降(如氟泵4发生断流导致冷媒压力快速降低)时,储液罐3内冷媒对应的饱和温度也下降;而储液罐3内的温度降低速度明显低于压力降低速度,导致储液罐3内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回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成通过入口管连接至双循环制冷系统的冷凝器;氟泵,所述出液口通过出口管连接至所述氟泵的入口;和旁通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氟泵的出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的几何特征满足以下两个公式至少之一:;和;其中,d为所述旁通管路的内径,D为所述氟泵的出口与所述双循环制冷系统的节流装置之间的连接管路的内径,L为所述旁通管路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口靠近所述进液口、远离所述出液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在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述回液口设在所述储液罐的顶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储液罐内并靠近所述储液罐的顶部,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述旁通管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的第三端到所述入口管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小于到所述出口管的第二端的垂直距离。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设在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述回液口设在所述储液罐的侧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防断流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口设置于所述出液口的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侧。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丁云霄杨凯中颜利波苏林曾海源郭政余杨晴川雷海涛刘猛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