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22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包括支撑板、伺服电机、握持旋转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后端,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包括齿轮组、握把组和壳体,所述壳体罩在所述齿轮组外;所述握把组由握杆和指针组成,所述握杆穿过所述从动齿轮环的环心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环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环同心的半圆形滑槽。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可以兼顾术后的前期被动锻炼和后期主动锻炼,伤患术后恢复期适用范围广,可以在主动锻炼的不同阶段增大锻炼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能够更快地辅助桡骨近端的恢复,能够迎合不同患者的需求,舒适性强。舒适性强。舒适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桡骨复健
,尤其涉及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

技术介绍

[0002]桡骨是前臂中靠近拇指一侧的长骨,位于前臂外侧,为前臂双骨之一,是人体上肢的个重要骨骼。桡骨的是一个长管状骨,分为桡骨体、近端、远端,远离心脏的一端叫做桡骨远端,靠近心脏的一端叫做桡骨近端。
[0003]桡骨近端与尺骨之间形成上尺桡关节,上尺桡关节使得前臂除了可以做屈伸动作以外,还有旋前和旋后的功能,有助于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常见的活动。
[0004]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桡骨前端假体置换、先天性上尺桡融合患者的桡骨近端去骨手术等,这些患者术后都需要对桡骨近端进行被动和主动的旋前旋后康复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导致关节活动度丧失的情况出现,旋前、旋后还涉及到上尺桡关节和腕关节的联动,但在早期康复阶段旋前、旋后锻炼容易被忽视,会影响后期手功能。
[0005]现在市面上缺少桡骨近端术后康复锻炼用的装置,已有的个别装置也无法兼顾进行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0006]为此,设计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包括支撑板、伺服电机、握持旋转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
[0008]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后端,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包括齿轮组、握把组和壳体,所述壳体罩在所述齿轮组外;
[0009]所述齿轮组由从动齿轮环、主动齿轮、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组成,所述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限位齿轮、所述第二限位齿轮以所述从动齿轮环为中心等间距环形列阵分布,所述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限位齿轮、所述第二限位齿轮均与所述从动齿轮环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转轴、所述第一限位齿轮的转轴和所述第二限位齿轮的转轴均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主动齿轮的转轴向前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与所述伺服电机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0010]所述握把组由握杆和指针组成,所述握杆穿过所述从动齿轮环的环心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环内,所述指针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握杆上,所述指针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指向所述壳体的前端面;
[0011]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环同心的半圆形滑槽;
[0012]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第二接近传感器、遥控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均可阻尼悬停式滑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半圆形滑槽内,且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指针的两侧。
[0013]进一步,为了便于设置旋转角度,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滑槽平
行设置用于指示角度的刻度。
[0014]进一步,为了提升康复锻炼时的舒适度,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设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顶部固定设有用于支撑前臂的臂托。
[0015]进一步,为了适应不同的康复阶段,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齿轮和第二限位齿轮的转轴向后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外的所述第一限位齿轮的转轴和第二限位齿轮的转轴各固定设有一个插杆,所述插杆外套有若干个配重块。
[0016]进一步,为了防止所述配重块掉落,优选的,所述配重块为环形且中部空腔内设置有阻尼橡胶套。
[0017]优选的,所述遥控器为蓝牙连接式无线遥控器。
[0018]优选的,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显示屏、开关按钮、模式选择按钮、开始/停止按钮、控制所述伺服电机顺时针旋转的逆转按钮、控制所述伺服电机逆时针旋转的顺转按钮、调节所述伺服电机转速的加减按钮。
[0019]进一步,便于手握力不足的伤患使用,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还包括防脱手固定手套。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态样为一种应用上述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控制系统的锻炼模式,该锻炼模式名称为往复模式,每当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或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指针时,所述伺服电机的旋转方向即开始反转。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态样为一种应用上述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控制系统的锻炼模式,该锻炼模式名称为旋停模式,所述握杆每旋转5
°
所述伺服电机停止3~10秒。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可以兼顾术后的前期被动锻炼和后期主动锻炼,伤患术后恢复期适用范围广;
[0024]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的被动锻炼模式有多种,能够更好的辅助伤患术后恢复,避免出现关节僵硬导致关节活动度丧失的情况,实用性强;
[0025]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在主动锻炼时通过设置配重块,可以在主动锻炼的不同阶段增大锻炼时需要克服的阻力,能够更快地辅助桡骨近端的恢复;
[0026]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通过设置升降杆以及滑块相对滑道的运动,能够根据伤患的手臂长短不同,进行臂托的位置的调节,迎合不同患者的需求,舒适性强。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2]图6为图5的A

A向截面图;
[0033]图7为握持旋转组件的立体图;
[0034]图8为齿轮组和握把组的立体图;
[0035]图9为齿轮组和握把组的主视图;
[0036]图10为第一限位齿轮的立体图;
[0037]图11为配重块的立体图;
[0038]图12为图11的截面图;
[0039]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0]其中:
[0041]1‑
支撑板;2

滑道;3

滑块;4

升降杆;5

臂托;6

伺服电机;7

壳体;8

滑槽;9

第一接近传感器;10

第二接近传感器;11

刻度;12

握杆;13

指针;14

配重块;15

从动齿轮环;16

主动齿轮;17

第一限位齿轮;18

第二限位齿轮;19

插杆;20

阻尼橡胶套;21

遥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0043]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包括支撑板1、伺服电机6、握持旋转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6的控制系统;
[0044]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伺服电机(6)、握持旋转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6)的控制系统;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的后端,所述握持旋转组件包括齿轮组、握把组和壳体(7),所述壳体(7)罩在所述齿轮组外;所述齿轮组由从动齿轮环(15)、主动齿轮(16)、第一限位齿轮(17)和第二限位齿轮(18)组成,所述主动齿轮(16)、所述第一限位齿轮(17)、所述第二限位齿轮(18)以所述从动齿轮环(15)为中心等间距环形列阵分布,所述主动齿轮(16)、所述第一限位齿轮(17)、所述第二限位齿轮(18)均与所述从动齿轮环(15)啮合,所述主动齿轮(16)的转轴、所述第一限位齿轮(17)的转轴和所述第二限位齿轮(18)的转轴均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壳体(7)上,所述主动齿轮(16)的转轴向前延伸至所述壳体(7)外与所述伺服电机(6)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握把组由握杆(12)和指针(13)组成,所述握杆(12)穿过所述从动齿轮环(15)的环心固定在所述从动齿轮环(15)内,所述指针(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握杆(12)上,所述指针(1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指向所述壳体(7)的前端面;所述壳体(7)上开设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环(15)同心的半圆形滑槽(8);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接近传感器(9)、第二接近传感器(10)、遥控器(21)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9)与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10)均可阻尼悬停式滑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半圆形滑槽(8)内,且所述第一接近传感器(9)与所述第二接近传感器(10)分别设置在所述指针(13)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骨近端术后康复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滑槽(8)平行设置用于指示角度的刻度(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马珑赵烨崔宏勋崔佳璇刘永辉邱永琪岳松涛王江一王梁水晓洋孙巧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