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21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其包括:步骤一、启动挤塑机,将聚碳酸酯材料放置在挤塑机内部,通过挤塑机将聚碳酸酯进行熔化并进行挤出,形成聚碳酸酯板材;步骤二、输送结构;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结构,进行传送使其进入下一道工序;步骤三、启动镀膜机,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至镀膜机的内部,对聚碳酸酯板材外表面进镀膜,通过镀膜机内部的滚轮滚涂方式将硬化涂层与聚碳酸酯板材共同压制在一起,实现聚碳酸酯表面硬化工艺。可进行弯曲或成型加工,可进行表面丝网印刷具备良好的结合力,加工效率高、硬化合格率高,更具备成本优势。工艺制程中无有害气体及有害液体的产生,可更有利于推动碳达标。碳达标。碳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硬化涂层共挤
,特别涉及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PC板硬化工艺分为三种:表面涂层硬度改性、表面镀膜处理、表面化学处理,都能使其达到硬化效果。
[0003]表面涂层硬度改性:既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表面硬化处理(Hardcoating)。就是在板材表面涂上一层硬度高的材料,从而提高板材表面的硬度,可涂敷的材料通常有:无机物、有机硅涂料、氟碳漆、多官能团丙烯酸酯及少量热固性树脂等。表面涂层根据结合的性质又分为物理涂层和化学涂层两种,物理涂层与板材结合只是利用薄膜与板材之间的范德华力,而化学涂层中的分子可以和板材侧链中的官能团发生交联产生结合力更加强大的化学键力,因而化学涂层的附着力较高,更牢靠。
[0004]表面镀膜处理:一般采用PVD方式完成,主要是通过PVD方式在板材表面镀上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其他无机物。
[0005]表面化学处理:主要利用激光等手段使得板材表面结构发生变化。
[0006]尽管改变塑胶板材表面硬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对板材进行表面加硬处理后,仍然保留塑料板材原来的光学性能等优势的话,以有机硅为主要成分,掺杂少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助剂的表面涂层工艺是目前PMMA/聚碳酸酯板材的表面硬化首选工艺。
[0007]采用以几种加工工艺存在的不足在于:其表面易沾油污表面经硬化后非为光滑而有毛细现象,且表面印刷油膜不易附着,成品不良率也随之升高。
专利技术内容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在聚碳酸酯板材挤出后,通过滚涂方式将硬化涂层与挤出板材共同压制在一起,实现聚碳酸酯表面硬化工艺,解决硬化工艺表面易沾油污表面经硬化后非为光滑而有毛细现象、表面印刷油膜不易附着、成品不良率高、硬化后不可进行弯折成形等问题,可进行弯曲或成型加工,可进行表面丝网硬刷具备良好的结合力,加工效率高、硬化合格率高,更具备成本优势。工艺制程中无有害气体及有害液体的产生,可更有利于推动碳达标。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挤塑机,将聚碳酸酯材料放置在挤塑机内部,通过挤塑机将聚碳酸酯进行熔化并进行挤出,形成聚碳酸酯板材;步骤二、输送结构;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结构,进行传送使其进入下一道工序;
步骤三、启动镀膜机,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至镀膜机的内部,对聚碳酸酯板材外表面进行镀膜,通过镀膜机内部的滚轮滚涂方式将硬化涂层与聚碳酸酯板材共同压制在一起,实现聚碳酸酯表面硬化工艺;步骤四、硬化处理,通过镀膜机将硬化涂层通过滚涂的方式镀在聚碳酸酯板材上后,涂层硬化。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所述步骤一中的挤塑机前端设置有挤板模头,所述挤板模头的输出部位将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定型形成聚碳酸酯板材。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所述步骤二中的输送结构内部设置有输送轮,所述输送轮将聚碳酸酯板材进行传送。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所述步骤三中的镀膜机内部设置有滚涂滚轮,所述滚涂滚轮与聚碳酸酯板材相互接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所述步骤四中的硬化处理,通过所述滚涂滚轮的外表面设置有硬化涂层,所述硬化涂层通过滚涂滚轮附着在聚碳酸酯板材外表面。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所述输送轮与滚涂滚轮分别活动连接在聚碳酸酯板材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所述步骤二中的输送结构设置在所述步骤一中挤塑机的输出端。
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生产工艺对比通过本工艺硬化后,板材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在聚碳酸酯板材挤出后,通过滚涂方式将硬化涂层与挤出板材共同压制在一起,实现聚碳酸酯表面硬化工艺,解决硬化工艺表面易沾油污表面经硬化后非为光滑而有毛细现象、表面印刷油膜不易附着、成品不良率高、硬化后不可进行弯折成形等问题,可进行弯曲或成型加工。可进行表面丝网硬刷具备良好的结合力。加工效率高、硬化合格率高,更具备成本优势。工艺制程中无有害气体及有害液体的产生,可更有利于推动碳达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的滚涂系统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1、挤板模头;2、滚涂滚轮;3、聚碳酸酯板材;4、输送轮;5、硬化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0]参照图1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挤塑机,将聚碳酸酯材料放置在挤塑机内部,通过挤塑机将聚碳酸酯进行熔化并进行挤出,形成聚碳酸酯板材;挤塑机前端设置有挤板模头1,挤板模头1的输出部位将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定型形成聚碳酸酯板材3。
[0021]步骤二、输送结构;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结构,进行传送使其进入下一道工序,输送结构内部设置有输送轮4,输送轮4与滚涂滚轮2分别活动连接在聚碳酸酯板材3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输送轮4将聚碳酸酯板材3进行传送。输送结构设置在步骤一中挤塑机的输出端。
[0022]步骤三、启动镀膜机,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至镀膜机的内部,对聚碳酸酯板材外表面进行镀膜,通过镀膜机内部的滚轮滚涂方式将硬化涂层与聚碳酸酯板材共同压制在一起,实现聚碳酸酯表面硬化工艺,镀膜机内部设置有滚涂滚轮2,滚涂滚轮2与聚碳酸酯板材3相互接触。
[0023]步骤四、硬化处理,通过镀膜机将硬化涂层通过滚涂的方式镀在聚碳酸酯板材上后,涂层硬化。硬化处理,通过滚涂滚轮2的外表面设置有硬化涂层5,硬化涂层5通过滚涂滚轮2附着在聚碳酸酯板材3外表面。
[00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挤塑机,将聚碳酸酯材料放置在挤塑机内部,通过挤塑机将聚碳酸酯进行熔化并进行挤出,形成聚碳酸酯板材;步骤二、输送结构;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结构,进行传送使其进入下一道工序;步骤三、启动镀膜机,将成型的聚碳酸酯板材通过输送至镀膜机的内部,对聚碳酸酯板材外表面进行镀膜,通过镀膜机内部的滚轮滚涂方式将硬化涂层与聚碳酸酯板材共同压制在一起,实现聚碳酸酯表面硬化工艺,且通过滚涂滚筒的方式在加工时实现弯曲或者成型加工,与聚碳酸酯板材表面实现丝网硬刷具备良好的结合力;步骤四、硬化处理,通过镀膜机将硬化涂层通过滚涂的方式镀在聚碳酸酯板材上后,涂层硬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光学板材与硬化涂层共挤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挤塑机前端设置有挤板模头(1),所述挤板模头(1)的输出部位将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定型形成聚碳酸酯板材(3)。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茂林罗永宗陈俊瑜高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恩高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