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86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外场环境下,利用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起重机车辆作业的实车数据,然后在试验室环境下,利用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将外场环境下采集的实车数据转换为力限器识别的电气信号,并接入被测力限器主机,被测力限器主机根据接入的电气信号动态计算得到幅度、吊重量,并输出给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进行记录以及比对分析;在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实际吊重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对力限器的精度进行评估。测试过程在试验室环境下开展,只需在外场采集一次起重机的作业数据,然后在试验室环境下多次重复测试,不再需要持续占用起重机车辆。不再需要持续占用起重机车辆。不再需要持续占用起重机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起重机领域,起重机力限器是一种用于确保起重机在吊运过程中不超过其额定承载能力的关键安全装置。力限器通过监测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的输入参数(如变幅油缸大小腔压力、臂长、角度等)来计算吊重的实际重量和幅度,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因此,力限器的计算精度对于保障起重机操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0003]然而,在过去,力限器的精度测试仅能在实际起重机车辆上进行。测试人员需要将被测力限器安装到起重机上,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测试,以获取计算结果和实际重物重量的对比数据。这种测试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
[0004]1.资源消耗高:测试过程需要占用一辆起重机,导致该起重机在测试期间无法用于其他工作,浪费了资源和时间。
[0005]2.受限于外场环境:测试在外场环境开展,可能受到雨雪天气、严寒酷暑等气候条件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测试过程不稳定,难以准确评估力限器的性能。
[0006]3.测试周期长:由于需要反复操作起重机进行测试,测试的周期相对较长,耗时较多,影响了测试的效率和进度。
[0007]由于以上缺点,过去的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支持,并且测试结果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无法高效、准确地评估力限器的性能。
[0008]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将外场测试数据复现为电气信号,并在试验室环境下进行测试,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这种新的测试方式具有高效、经济、灵活等优势,有望提高力限器的测试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确保起重机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力限器精度测试过程资源消耗高、受限于外场环境、测试周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将外场测试数据复现为电气信号,并在试验室环境下进行测试,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这种新的测试方式具有高效、经济、灵活等优势,有望提高力限器的测试效率和准确性,进一步确保起重机操作的安全性。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在外场环境下,利用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起重机车辆作业的实车数据,其中,所述实车数据为起重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作业时力限器的关键输入参数变化曲线,并作为力限器的输入信号;
[0013]在试验室环境下,利用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将外场环境下采集的实车数据转换为力限器识别的电气信号,并接入被测力限器主机;
[0014]被测力限器主机根据接入的电气信号动态计算得到幅度、吊重量,并输出给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进行记录以及比对分析;
[0015]将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吊重量数据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实际吊重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的误差值评估力限器的精度。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起重机车辆作业的实车数据包括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变幅油缸小腔压力、臂长、角度、幅度、实际吊重量的输入信号。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和变幅油缸小腔压力为起重机液压系统中变幅油缸中大腔和小腔两个腔体的压力值,通过起重机自带的采用压力传感器来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
[0018]所述臂长为起重机的臂长度,即起重机臂从起重机主体到端部的距离,所述臂长通过起重机自带的测长传感器进行测量;
[0019]所述角度为起重机的起升臂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角度通过起重机自带的伸臂角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0020]所述幅度通过激光测距仪采集,表征起重机的真实作业幅度;
[0021]所述实际吊重量为通过重量传感器采集的实际吊起重物的重量。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变幅油缸小腔压力、臂长、角度作为力限器的输入信号,用于动态计算起重机当前的幅度和吊重量,计算得到的幅度、吊重量为力限器的输出信号。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将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吊重量数据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实际吊重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时,包括:
[0024]将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和吊重量数据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和实际吊重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力限器精度测试结果;
[0025]其中,所述力限器精度测试结果包括对比分析的误差值,所述误差值包含误差极值、均值以及方差参数,所述误差值越小,则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和吊重量数据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和实际吊重量数据的吻合度越高,力限器的精度越高。
[002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装置,包括:
[0027]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在外场环境下采集起重机车辆作业的实车数据,包括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变幅油缸小腔压力、臂长、角度、幅度和实际吊重量在内的关键输入参数变化曲线;
[0028]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位于试验室环境中,用于将外场采集的实车数据转换为力限器识别的电气信号,并将所述电气信号接入被测力限器主机;
[0029]被测力限器主机,用于接收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输出的电气信号,动态计算幅度和吊重量,并将计算结果输出给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进行记录和比对分析;
[0030]比对分析模块,用于自动分析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和吊重量数据与实际采集数据之间的误差,并提供测试结果用以评估力限器的精度。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和重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和采集幅度和实际吊重量的数据。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包括信号转换器,用于将外场采集的变幅油缸大小腔压力、臂长、角度的信号转换为力限器识别的电气信号。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被测力限器主机用于根据接入的电气信号动态计算起重机当前的幅度和吊重量,并将计算结果输出给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进行记录和比对分析。
[003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比对分析模块用于自动分析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和吊重量数据与实际采集数据之间的误差,计算得到误差极值、均值、方差的误差值,获得测试结果。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1.高效性:传统的力限器精度测试需要在外场环境下持续占用起重机车辆,并且需要多次重复测试,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测试周期长。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使得测试过程在试验室环境下进行,只需在外场采集一次起重机的作业数据,然后在试验室环境下多次重复测试,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0037]2.经济性:传统的测试方法需要长期占用起重机车辆,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一次采集后可多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外场环境下,利用数据采集设备采集起重机车辆作业的实车数据,其中,所述实车数据为起重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作业时力限器的关键输入参数变化曲线,并作为力限器的输入信号;在试验室环境下,利用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将外场环境下采集的实车数据转换为力限器识别的电气信号,并接入被测力限器主机;被测力限器主机根据接入的电气信号动态计算得到幅度、吊重量,并输出给力限器模型精度测试装置进行记录以及比对分析;将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吊重量数据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实际吊重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的误差值评估力限器的精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起重机车辆作业的实车数据包括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变幅油缸小腔压力、臂长、角度、幅度、实际吊重量的输入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和变幅油缸小腔压力为起重机液压系统中变幅油缸中大腔和小腔两个腔体的压力值,通过起重机自带的采用压力传感器来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所述臂长为起重机的臂长度,即起重机臂从起重机主体到端部的距离,所述臂长通过起重机自带的测长传感器进行测量;所述角度为起重机的起升臂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所述角度通过起重机自带的伸臂角度传感器进行测量;所述幅度通过激光测距仪采集,表征起重机的真实作业幅度;所述实际吊重量为通过重量传感器采集的实际吊起重物的重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油缸大腔压力、变幅油缸小腔压力、臂长、角度作为力限器的输入信号,用于动态计算起重机当前的幅度和吊重量,计算得到的幅度、吊重量为力限器的输出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力限器精度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吊重量数据与从起重机车辆上实际采集到的幅度、实际吊重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时,包括:将力限器计算输出的幅度和吊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化龙付红王勇刘杰张传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