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854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减振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包括筒体、吊杆、减振弹簧和压盖,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下盖板;所述吊杆顶部穿过所述下盖板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并与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压盖相连,所述压盖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盖边缘部位上均匀设置的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压盖在减振弹簧变形过程中,保持竖直方向上的固定运动轨迹,这样在压盖边缘部位不与筒体内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实现对压盖的限位,避免压盖在竖直振动位移过程中出现歪斜损坏,影响压盖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对管道减振效果的顺利发挥。发挥。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振支撑架
,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

技术介绍

[0002]管道吊架用于控制管系的应力水平,防止管道因其内部流质流速变化或外部激励而发生过大振动的重要装置,广泛应用在各种工程热力管道和设备的悬吊、支承,在管道系统设计时,正确选择和布置结构合理的吊架是管道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吊架除支撑管道重量外,还可以平衡管系作用力,限制管道位移和吸收震动,确保管道系统安全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3]现在的悬吊式的弹簧支吊架多安装在管道上侧,对管道进行弹性的悬吊限位,内部的减振弹簧的变形为所限位的管道提供竖直方向的减振限位作用;但是在管道的变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方向的振动,而上述的现有弹簧支吊架很少设计多向的减振功能,无法满足对管道的多向振动进行限制减缓的需要;
[0004]并且直接悬吊管道的吊杆端部与弹簧支吊架内部的压盖固连,压盖与筒体底部之间设置减振弹簧,吊杆通过压盖增大与减振弹簧的接触面,使得吊杆在悬连管道并传递减振作用时能够更加充分的传递给减振弹簧,通过减振弹簧进行缓解;而压盖在安装过程中选择与筒体内壁保持间隙时,缺乏限位,在管道出现多向振动时,可能导致吊杆拉动压盖出现偏离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导致压盖出现倾斜,影响吊杆与减振弹簧之间的连接,甚至导致减振弹簧受力不均,增大金属疲劳,影响减振弹簧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对管道的正常减振作用;
[0005]若压盖在安装过程中选择与筒体内壁保持接触,使得压盖在减振过程中进行竖直方向的位移,这样可能导致压盖边缘部位与筒体内壁之间的磨损加剧,需要持续进行润滑,增加了维护成本;并且因为管道的多向振动,导致压盖在位移过程中,水平方向上不同部位与筒体内壁之间的相对作用力大小不同,进而导致磨损程度不同,进一步减小了压盖的使用寿命,影响了对管道的减振限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包括筒体、吊杆、减振弹簧和压盖,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上盖板,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下盖板;所述吊杆顶部穿过所述下盖板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并与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压盖相连,所述压盖和下盖板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
[0008]所述上盖板上侧固定设置有吊耳,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指示槽,所述筒体外壁靠近所述指示槽的部位设置有指示牌;所述压盖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结合部位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以对压盖的位移进行限位;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09]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竖直设置在所述压盖边缘部位侧壁上;
[0010]限位槽,所述筒体内壁上与所述限位块对应的部位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端部嵌入到所述限位槽中,并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1]所述限位块靠近所述压盖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端部嵌入所述压盖对应部位设置的定位槽中,并且所述限位杆端部与所述定位槽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端部与所述定位槽内壁之间通过定位弹簧相连。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为水平横向延伸的长条状,并且所述限位杆为横向延伸的板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槽顶部侧壁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通过所述筒体外壁上设置的补充孔与外界相通;所述储油腔侧壁设置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延伸到所述限位块侧壁和所述限位槽内壁之间接触间隙中。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出油孔集中分布在所述限位槽内壁上靠近顶部的部位,并且位于所述滑槽上侧。
[0015]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侧壁上正对所述滑槽的部位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端部嵌入到所述滑槽中,并且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限位槽内壁上靠近所述滑槽底部的部位横向设置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中安装设置有吸油海绵;
[0017]所述存油槽侧壁内部设置集油腔,所述集油腔与所述存油槽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孔,所述集油腔通过传输通道与所述储油腔内部相通。
[0018]优选的,所述吸油海绵与所述滑块对应的部位外表面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为弧形结构;所述隔板上设置的连通孔为锥形孔,且所述连通孔的小端位于靠近所述集油腔内部的一侧。
[0019]优选的,所述滑块中间部位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导油海绵,并且所述滑槽内壁靠近顶部的部位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导油海绵相对应。
[0020]优选的,所述压板上与所述导油海绵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冲击孔,所述导油海绵上与所述冲击孔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接收槽。
[0021]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两侧内壁均匀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延伸到所述滑块的端部表面上。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通过压盖边缘部位上均匀设置的限位块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压盖在减振弹簧变形过程中,保持竖直方向上的固定运动轨迹,这样在压盖边缘部位不与筒体内壁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实现对压盖的限位,避免压盖在竖直振动位移过程中出现歪斜损坏,影响压盖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对管道减振效果的顺利发挥。
[0024]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通过设置限位块与压盖之间属于弹性连接,压盖与限位块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相对位移余量;因此管道上水平方向的振动作用传递到压盖上时,压盖挤压边缘部位上相连的限位块,使得对应的限位块之间间距改变,限位块上嵌入到定位槽的限位杆出现移动,使得相连的定位弹簧受力变形,缓解限位
块与压盖之间的水平振动作用,进而缓解了相连的吊杆和管道上的水平振动作用,实现对管道进行多向减振作业。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半剖视图;
[002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侧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0031]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7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8是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限位块的立体图;
[0035]图10是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限位块去除导油海绵后的立体图;
[0037]图12是图11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中:筒体1、上盖板11、下盖板12、通孔13、吊耳14、指示槽15、指示牌16、吊杆2、减振弹簧3、压盖4、定位槽41、定位弹簧411、限位组件5、限位块51、限位杆511、限位槽52、储油腔521、补充孔522、出油孔523、滑槽53、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包括筒体(1)、吊杆(2)、减振弹簧(3)和压盖(4),所述筒体(1)顶部设置有上盖板(11),所述筒体(1)底部设置有下盖板(12);所述吊杆(2)顶部穿过所述下盖板(12)中间部位设置的通孔(13),并与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部的压盖(4)相连,所述压盖(4)和下盖板(12)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3);所述上盖板(11)上侧固定设置有吊耳(14),所述筒体(1)侧壁设置有指示槽(15),所述筒体(1)外壁靠近所述指示槽(15)的部位设置有指示牌(16);所述压盖(4)与所述筒体(1)内壁之间结合部位设置有限位组件(5),用以对压盖(4)的位移进行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限位块(51),所述限位块(51)竖直设置在所述压盖(4)边缘部位侧壁上;限位槽(52),所述筒体(1)内壁上与所述限位块(51)对应的部位设置有限位槽(52),所述限位块(51)端部嵌入到所述限位槽(52)中,并与所述限位槽(52)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51)靠近所述压盖(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511),所述限位杆(511)端部嵌入所述压盖(4)对应部位设置的定位槽(41)中,并且所述限位杆(511)端部与所述定位槽(41)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511)端部与所述定位槽(41)内壁之间通过定位弹簧(4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1)为水平横向延伸的长条状,并且所述限位杆(511)为横向延伸的板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2)顶部侧壁内部设置有储油腔(521),所述储油腔(521)通过所述筒体(1)外壁上设置的补充孔(522)与外界相通;所述储油腔(521)侧壁设置有出油孔(523),所述出油孔(523)延伸到所述限位块(51)侧壁和所述限位槽(52)内壁之间接触间隙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向位移减振弹簧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52)两侧内壁上设置有滑槽(53),所述滑槽(53)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琴曹旭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扬天飞龙金属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