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80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数量为九片,所述九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所述摄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镜头


[0001]本申请属于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芯片的发展,用户对手机摄像镜头的摄像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要求高像素的同时,还要同时具备大像面特点。一般来说,像素越大,像面越大,使得传统结构的摄像镜头体积也越来越大,与轻薄化的手机等电子产品匹配较为困难,使得摄像镜头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但是在缩小摄像镜头尺寸时,难以保证大像面以及大视场角的特性,同时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成像能力较为困难,使得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受到压缩,不能满足用户的摄像需求。另外,摄像镜头中透镜数量的增加使得对光线进行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产生像差较大且难以平衡,需要各个透镜的面型和光焦度等相互配合,对透镜的加工成型要求也较高。
[0003]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摄像镜头,保证九片式的摄像镜头在具有大孔径大像面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较小的头部尺寸,较大的进光量以及较大的视场角。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所述摄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数量为九片,所述九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所述摄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满足:1.5<TTL
×
TAN(Semi

FOV)/EPD<2.5。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以及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满足:0<(f7

f2)/f9<2。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1.5<f7/(R13+R14)<2.5。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1<ImgH/EPD<2。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5<f4/f

f3/f<3。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各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距离之和∑AT,所述各透镜中心厚度之和∑CT,以及所述各透镜边缘厚度之和∑ET,满足:3.5<∑AT/(∑CT

∑ET)<6.5。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
的曲率半径R1,以及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1.5<f1/(R2

R1)<2.5。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

9<(R5

R6)/(R5+R6)<

5。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以及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满足:0.2<R9/R10

R11/R12<0.7。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CT6,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至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隙距离T67,满足:5.5<CT6/T67<7。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满足:1.8<CT1/CT2<2.2。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51,以及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91,满足:0<DT91/DT11

DT91/DT51<0.5。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51,以及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91,满足:1.5<DT91/DT51<2.5。
[00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71,以及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91,满足:1<DT71/DT51<1.2。
[001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的九个透镜中至少有5个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所述摄像镜头的九个透镜中至少有5个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002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21]本申请提供的摄像镜头包括多片镜片,如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第一透镜为正光焦度,可以起到主要汇聚作用;第二透镜为负光焦度,可以收束大视场角的光线;第三透镜为正光焦度,第四透镜为正光焦度,第六透镜为正光焦度,第七透镜为负光焦度,第八透镜为正光焦度,有利于实现广角、大像面的设计要求。通过控制TTL,FOV和EPD的比值,可以保证系统具有较小的头部尺寸,较大的进光量以及较大的视场角。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摄像镜头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a至图2d分别为本申请摄像镜头实施例1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5]图3为本申请摄像镜头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a至图4d分别为本申请摄像镜头实施例2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曲线、以及畸变曲线;
[0027]图5为本申请摄像镜头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a至图6d分别为本申请摄像镜头实施例3的轴上色差曲线、倍率色差曲线、象散
曲线、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数量为九片,所述九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九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所述摄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满足:1.5<TTL
×
TAN(Semi

FOV)/EPD<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以及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满足:0<(f7

f2)/f9<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以及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1.5<f7/(R13+R14)<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1<ImgH/EPD<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嘉诚张晓彬赵烈烽戴付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