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42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前镜片组A、光阑以及后镜片组B,前镜片组A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密接形成第一胶合透镜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密接形成第二胶合透镜组;后镜片组B包括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密接形成第三胶合透镜组,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1,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2,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3,满足关系:1.5<|f1/f|<2,0.5<|f2/f|<1,0.5<|f3/f|<1。基于本方案的镜头结构具有长焦距、大靶面、低畸变的性能,满足高端产品需求,采用整组对焦方式,其通光孔径也可灵活调节。也可灵活调节。也可灵活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

技术介绍

[0002]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目前,线扫描镜头是许多机器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在电子制造、液晶屏尺寸测量、电路板针脚检测等精密检测应用中,往往采用线扫镜头配合线阵相机获取图像,而通过镜头清晰、准确地获取真实的图像是后续图像分析处理的基础。目前市场上的线扫镜头在成像清晰度、畸变率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对长焦距、大靶面、低畸变等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具有长焦距、大靶面、低畸变的性能,满足高端产品需求。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镜片组A、光阑以及后镜片组B,所述前镜片组A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密接形成第一胶合透镜组,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密接形成第二胶合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相贴合;所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前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后端面均为凹面;
[0007]所述后镜片组B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密接形成第三胶合透镜组,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六透镜的前后端均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前端面以及第九透镜的后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均至少有一个凸面;
[0008]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中至少一个具有负光焦度;
[0009]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3,各焦距之间同时满足关系:1.5<|f1/f|<2,0.5<|f2/f|<1,0.5<|f3/f|<1。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中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中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九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前表面顶点到所述第九透镜的后表面顶点的距离L与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0.5<|L/f|<1。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后截距BFL与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1.5<|BFL/f|<2。
[0017]所述光学系统的半像高y

与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y

/f|<0.5。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基于本方案的镜头结构得到的焦距为107mm,入瞳直径为32mm,最大成像面为Φ82mm,其分辨率可达40lp/mm,全视场最大光学畸变低于0.05%,具有长焦距、大靶面、低畸变的性能,满足高端产品需求,采用整组对焦方式,其通光孔径也可灵活调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光路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畸变曲线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L1、第一透镜;L2、第二透镜;L3、第三透镜;L4、第四透镜;L5、第五透镜;L6、第六透镜;L7、第七透镜;L8、第八透镜;L9、第九透镜;
[0025]U1、第一胶合透镜组;U2、第二胶合透镜组;U3、第三胶合透镜组;
[0026]STO、光阑;
[0027]L、第一透镜的前表面顶点到第九透镜后表面顶点的距离;
[0028]BFL、光学系统的光学后截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一
[0031]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镜片组A、光阑STO以及后镜片组B,所述前镜片组A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所述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密接形成第一胶合透镜组U1,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U1与所述第三透镜L3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密接形成第二胶合透镜组U2,所述第三透镜L3与所述第四透镜L4相贴合;所述第一透镜L1、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的前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五透镜L5的后端面均为凹面;
[0032]所述后镜片组B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
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所述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密接形成第三胶合透镜组U3,所述第六透镜L6与所述第七透镜L7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六透镜L6的前后端均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L7的前端面以及第九透镜L9的后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L8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均至少有一个凸面;
[0033]所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L6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中至少一个具有负光焦度;
[0034]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U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U2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U3为f3,各焦距之间同时满足关系:1.5<|f1/f|<2,0.5<|f2/f|<1,0.5<|f3/f|<1。
[0035]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L1、所述第二透镜L2、所述第三透镜L3、所述第四透镜L4、所述第五透镜L5、所述第六透镜L6、所述第七透镜L7、所述第八透镜L8、所述第九透镜L9均为球面镜。
[0036]优选地,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业线扫大靶面镜头,镜头的光学系统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镜片组A、光阑以及后镜片组B,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镜片组A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密接形成第一胶合透镜组,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密接形成第二胶合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相贴合;所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的前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后端面均为凹面;所述后镜片组B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密接形成第三胶合透镜组,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六透镜的前后端均为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前端面以及第九透镜的后端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八透镜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均至少有一个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中至少两个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中至少一个具有负光焦度;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3,各焦距之间同时满足关系:1.5<|f1/f|<2,0.5&l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林正林靖杰蔡万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浩蓝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