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肌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69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4
本申请公开了背肌训练器,属于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架、滑柱A和脚凳;阻力箱,阻力箱对称设置于支架的内侧,阻力箱均滑动设置于支架的内侧;滑轮组件,滑轮组件滑动设置于滑柱A的外侧;拉力绳,拉力绳一端固定设置于阻力箱顶部,拉力绳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握持件,拉力绳绕设于滑轮组件的内部;本申请由于采用了驱动组件驱动滑轮组件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使滑轮组件带动拉力绳一端的握持件位于不同的高度上适应不同的动作需求,所以有效解决了训练动作单一而无法满足更多训练动作的问题,进而实现了方便根据训练动作选择使用,以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以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以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肌训练器


[0001]本申请涉及训练器材
,更具体地说,涉及背肌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背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身体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背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改善姿势和减少背部疼痛;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背肌训练器,但存在一些问题。
[0003]相关技术中,背肌训练器通常采用简单的设计,如背部伸展装置或背部拉力器,这些设备通常只能提供单一的背肌训练动作,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其中在进行俯身单手或者双手划船时,需要训练者手持哑铃进行训练,缺乏适用于俯身划船训练动作的器材,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9090989U的文献提供一种新型拉力背肌训练器,该训练器在使用时,通过双手侧握住握持杆后,向上抬升握持杆时,伸缩杆由握持杆底部进行伸缩,同时底部弹簧发生形变皮带带动另一端的砝码抬升,放下握持杆时,伸缩杆回缩,底部弹簧回缩,带动使用者完成俯身划船的动作。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握持杆带动砝码抬升可以实现训练者完成俯身划船动作的效果,但是砝码只能用于俯身划船训练,无法适用于宽窄握高位下拉、坐姿绳索划船和俯卧划船等动作,因此存在训练动作单一而无法满足更多训练动作的缺陷。
[0005]鉴于此,我们提出背肌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背肌训练器,解决了训练动作单一而无法满足更多训练动作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训练动作多样化,可满足更多的训练需求的技术效果。
[0008]2.技术方案
[0009]本申请提供了背肌训练器,包含:
[0010]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架、滑柱A和脚凳;
[0011]阻力箱,所述阻力箱对称设置于支架的内侧,所述阻力箱均滑动设置于支架的内侧;
[0012]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滑动设置于滑柱A的外侧;
[0013]拉力绳,所述拉力绳一端固定设置于阻力箱顶部,所述拉力绳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握持件,所述拉力绳绕设于滑轮组件的内部;
[0014]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底板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滑轮组件滑动升降到三个不同的高度上适应不同的训练动作,且同步驱动所述滑轮组件对所述拉力绳收紧;
[0015]板凳,所述板凳固定设置于底板的顶部,所述板凳位于滑轮组件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背部训练时,可根据俯身划船、坐姿绳索划船和宽
窄握高位下拉三个动作选择训练,在进行俯身划船训练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轮组件向下滑动,使滑轮组件带动握持件移动到最下方,此时驱动组件同步驱动滑轮组件对拉力绳的长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握持件与阻力箱之间处于收紧状态,然后训练者可通过手握握持件,并且握持件可拆卸后更换为两个单独的握把,两个握把分别对应两个阻力箱,以便于进行单臂俯身划船和俯卧划船,同时俯身以板凳为支撑进行俯身划船训练,在进行坐姿绳索划船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轮组件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训练者可坐在板凳的顶部,并且双脚蹬在脚凳外侧进行训练,当进行宽窄握高位下拉训练时,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轮组件带动握持件位于最高处,此时训练者坐在板凳的顶部,双手握住握持件下拉拉力绳带动阻力箱升降,方便进行宽窄握高位下拉训练,进而方便根据训练动作选择使用,以适应不同的训练需求。
[0017]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板,所述夹板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均滑动设置于滑柱A的外侧,所述夹板底部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A和滑轮B,所述夹板内侧转动设置有滑轮C,两个所述夹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拉力绳依次绕设于滑轮D、滑轮B、滑轮C和滑轮A的外侧,所述滑轮D转动设置于支架的外侧,所述夹板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升降。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滑轮组件的高度调节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夹板在滑柱A的外侧升降,使夹板内侧的滑轮A、滑轮B和滑轮C带动拉力绳一起移动,进而使拉力绳的一端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以满足不同的训练动作。
[0019]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夹板内侧滑动设置有轮座,所述轮座内侧转动设置有滑轮C,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轮座在所述夹板的内侧升降。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板在滑柱A外侧滑动时,夹板内侧的滑轮A、滑轮B和滑轮C带动拉力绳一起移动,此时滑轮B与滑轮D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会导致拉力绳的整体松散或者长度不够,此时轮座在驱动组件的同步驱动下带动滑轮C同步升降,使滑轮C与滑轮A和滑轮B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拉力绳在夹板的带动下始终处于收紧状态。
[0021]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底板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齿轮A,所述齿轮A转动设置于底板的底部,所述齿轮A外侧对称啮合设置有齿轮B,所述齿轮B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螺杆A,所述螺杆A均转动设置于底板的顶部,所述螺杆A均螺纹设置于滑板的内侧,所述螺杆A顶部转动设置于支架的外侧,所述螺杆A同步驱动所述轮座在所述夹板的内侧滑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驱动齿轮A转动,齿轮A通过外侧的齿轮B驱动螺杆A在底板的顶部转动,螺杆A驱动外侧螺纹设置的滑板沿着滑柱A滑动,进而使滑板带动夹板沿着滑柱A升降,达到了对滑轮组件和握持件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效果,同时螺杆A驱动轮座在夹板的内侧滑动,使夹板在升降过程中自动带动滑轮C对拉力绳收紧。
[0023]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螺杆A外侧固定设置有齿轮C,所述齿轮C外侧啮合设置有齿轮D,所述齿轮D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花轴,所述齿轮D和花轴均转动设置于底板的顶部,所述花轴外侧沿着轴向滑动设置有螺杆B,所述螺杆B转动设置于夹板的外侧,所述螺杆B外侧螺纹设置有轮座。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杆A驱动夹板升降时,夹板带动外侧的螺杆B沿着花轴滑动,同时螺杆A通过齿轮C驱动齿轮D转动,齿轮D通过花轴带动螺杆B转动,进而使螺杆B
驱动轮座在夹板的内侧滑动,使轮座带动滑轮C升降对拉力绳自动收紧。
[0025]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架内侧位于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设置有滑柱B,所述底板顶部位于滑柱A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靠近板凳的一侧对称固定设置有脚凳,所述阻力箱内侧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砝码,所述砝码均滑动设置于滑柱B的外侧,所述阻力箱外侧对应所述砝码螺纹设置有若干个螺栓,所述砝码通过螺栓限位在所述阻力箱的内侧。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阻力调节时,通过转动螺栓将对应高度上的砝码与阻力箱相互固定,使阻力箱在拉力绳的拉力下带动内部的砝码一起升降,进而使拉力绳可匹配不同的阻力进行训练。
[0027]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外壳外侧对应三个高度固定设置有三个位置感应器,用于检测滑轮组件的升降位置,所述外壳外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挡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背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设置有支架(11)、滑柱A(12)和脚凳(15);阻力箱(2),所述阻力箱(2)对称设置于支架(11)的内侧,所述阻力箱(2)均滑动设置于支架(11)的内侧;滑轮组件(3),所述滑轮组件(3)滑动设置于滑柱A(12)的外侧;拉力绳(4),所述拉力绳(4)一端固定设置于阻力箱(2)顶部,所述拉力绳(4)另一端可拆卸设置有握持件(42),所述拉力绳(4)绕设于滑轮组件(3)的内部;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设置于底板(1)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滑轮组件(3)滑动升降到预设高度上适应不同的训练动作,且同步驱动所述滑轮组件(3)对所述拉力绳(4)收紧;板凳(6),所述板凳(6)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所述板凳(6)位于滑轮组件(3)远离所述支架(1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板(31),所述夹板(31)外侧均固定设置有滑板(32),所述滑板(32)均滑动设置于滑柱A(12)的外侧,所述夹板(31)底部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A(33)和滑轮B(34),所述夹板(31)内侧转动设置有滑轮C(36),两个所述夹板(3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37),所述拉力绳(4)依次绕设于滑轮D(38)、滑轮B(34)、滑轮C(36)和滑轮A(33)的外侧,所述滑轮D(38)转动设置于支架(11)的外侧,所述夹板(31)在所述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31)内侧滑动设置有轮座(35),所述轮座(35)内侧转动设置有滑轮C(36),所述驱动组件(5)驱动所述轮座(35)在所述夹板(31)的内侧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肌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电机(51),所述电机(51)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所述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齿轮A(52),所述齿轮A(52)转动设置于底板(1)的底部,所述齿轮A(52)外侧对称啮合设置有齿轮B(53),所述齿轮B(53)顶部均固定设置有螺杆A(54),所述螺杆A(54)均转动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所述螺杆A(54)均螺纹设置于滑板(32)的内侧,所述螺杆A(54)顶部转动设置于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怡君孙鹏里王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康顿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