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763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后壳体和转动设在后壳体上的前壳体,后壳体的前侧转动设有转轴杆,转轴杆转动设置在前壳体的后侧;前壳体包括转动设置在转轴杆上的第二顶板和固定设置在第二顶板底部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竖向设置;后壳体包括第一顶板和固定在第一顶板下端的第一侧板;前壳体和后壳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的两个顶升装置;将箱体在管廊内展开,并且通过支撑机构对管廊的内顶壁进行阻挡,使得避免在挖掘的过程中,管廊周围滚落物流入到洞内,造成砸伤人和损坏管路的情况,降低施工的风险性。降低施工的风险性。降低施工的风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施工
,具体是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也有少数管廊位于地下;地下城市管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0003]现有技术下,管廊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预埋于地下且垂直穿过地下管廊施工区域的各种管线,且在管廊开挖时,也无法避免地会涉及到地下的水管、通讯光缆、动力高压电缆、小型煤气管道等管线;然而在现有技术下,地下管廊的开挖过程中难免会对上述的管道造成影响甚至破坏;另外已有的隧道、管廊附近进行近接开挖施工,则会引起洞周围的滚落物落进开挖的洞内,增加了施工的风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挖时容易对管道造成影响甚至洞壁上的土石落进开挖的洞内,增加了施工的风险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后壳体和转动设在后壳体上的前壳体,后壳体的前侧转动设有转轴杆,转轴杆转动设置在前壳体的后侧;前壳体包括转动设置在转轴杆上的第二顶板和固定设置在第二顶板底部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竖向设置;后壳体包括第一顶板和固定在第一顶板下端的第一侧板;前壳体和后壳体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上的两个顶升装置,顶升装置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顶升装置的顶部均固定设有支撑板;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的外侧面分别固定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伸缩杆,侧面伸缩杆的活塞杆端面固定设有沿前后方向移动的侧面支撑弧形板。
[0006]优选的,第二挡板的下方设有沿上下方向活动的伸展机构,伸展机构上固定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块。
[0007]优选的,伸展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顶板下侧的上级伸缩杆和固定设置在支撑
块上的下级伸缩杆,上级伸缩杆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连接固定块,下级伸缩杆的上端与连接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第二顶板的下端铰接设有两个左右间隔的第四伸缩杆,第四伸缩杆远离第二顶板的一端与第一挡板铰接。
[0009]优选的,后壳体上设有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活塞杆前端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前端设有管道夹紧机构,管道夹紧机构用于夹紧固定施工管道。
[0010]优选的,管道夹紧机构包括固定架和能够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双向齿条杆,双向齿条杆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双向齿条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结构;双向齿条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双向齿条杆相互啮合,传动齿轮转动设在固定架上;传动齿轮远离双向齿条杆的一侧设有弧形齿条板,弧形齿条板朝向传动齿轮的一侧设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板的弧形齿条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弧形齿条板转动设在固定架上;弧形齿条板的前部固定设有向前方延伸的夹持杆,上下两个夹持杆的前端向相对方向倾斜,上下两个夹持杆远离弧形齿条板的前端和双向齿条杆的前端均转动设有夹板,夹板用于夹持固定施工管道。
[0011]优选的,第一伸缩杆的活塞杆前端固定设有前后方向设置的支撑筒,固定架固定设置在支撑筒的前端;支撑筒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朝前的圆槽,第三伸缩杆的后端设置在圆槽的底部,双向齿条杆固定设在第三伸缩杆的活塞杆端面;固定架上开设圆孔,第三伸缩杆的活塞杆滑动设置在圆孔内。
[0012]优选的,第二侧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挡板,第一侧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用于箱体闭合收纳。
[0013]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S1,在管廊开挖之后,管道施工之前,先将箱体放置在管廊内对应的管道施工处,将后壳体和前壳体展开,控制上级伸缩杆的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连接固定块一并向下移动,之后再控制下级伸缩杆向下移动,使得支撑块抵靠在地面上S2,控制顶升装置将支撑板向上推出,使支撑板顶在管廊的顶部;S3,控制侧面伸缩杆,使得侧面支撑弧形板顶在管廊的侧壁上;S4,启动其中一个管道夹紧机构第一伸缩杆,将支撑筒、管道夹紧机构和第三伸缩杆推出;S5,启动第三伸缩杆,控制双向齿条杆向前移动,双向齿条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的转动带动弧形齿条板转动,之后带动两个夹持杆向相对的方向转动,使得三个夹板同时夹紧其中一个管道;S6,重复步骤S4

S5,将另一个管道夹紧机构的三个夹板同时夹紧另一个管道,通过两个管道夹紧机构,调整两根管道的方位,使两根管道进行对接,然后进行两根管道的对接施工;S7,施工完成后,将本结构恢复初始状态,以便运输和储放。
[0014]有益效果是:1.将箱体在管廊内展开,并且通过支撑机构对管廊的内顶壁进行阻挡,使得避免在挖掘的过程中,管廊周围滚落物流入到洞内,造成砸伤人和损坏管路的情况,降低施工的风险性。
[0015]2.在挖掘的过程中,松动的土体以及滚落物会砸伤管路,使得对管路造成损伤,滚落物会砸歪管路,导致对接处出现偏差,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挖掘处砸伤不到管路,而且管道夹紧机构还能对管路起到一个辅助定位的作用,使得管路平齐,以保护管路不受损伤。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形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前壳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后壳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管道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1、后壳体;1011、第一顶板;1012、第一侧板;102、前壳体;1021、第二顶板;1022、第二侧板;3、支撑块;7、支撑机构;9、管道夹紧机构;901、双向齿条杆;902、弧形齿条板;903、固定架;10、第一伸缩杆;11、传动齿轮;12、夹板;13、第一挡板;27、支撑筒;28、第三伸缩杆;29、第二挡板;30、上级伸缩杆;31、下级伸缩杆;32、顶升装置;33、支撑板;34、侧面伸缩杆;35、侧面支撑弧形板;36、第四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后壳体(101)和转动设在后壳体(101)上的前壳体(102),后壳体(101)的前侧转动设有转轴杆,转轴杆转动设置在前壳体(102)的后侧;前壳体(102)包括转动设置在转轴杆上的第二顶板(1021)和固定设置在第二顶板(1021)底部的第二侧板(1022),第二侧板(1022)竖向设置;后壳体(101)包括第一顶板(1011)和固定在第一顶板(1011)下端的第一侧板(1012);前壳体(102)和后壳体(101)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支撑机构(7);支撑机构(7)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顶板(1011)和第二顶板(1021),上的两个顶升装置(32),顶升装置(32)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顶升装置(32)的顶部均固定设有支撑板(33);第二侧板(1022)和第一侧板(1012)的外侧面分别固定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面伸缩杆(34),侧面伸缩杆(34)的活塞杆端面固定设有沿前后方向移动的侧面支撑弧形板(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其特征是:第二挡板(29)的下方设有沿上下方向活动的伸展机构,伸展机构上固定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块(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其特征是:伸展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顶板(1021)下侧的上级伸缩杆(30)和固定设置在支撑块(3)上的下级伸缩杆(31),上级伸缩杆(30)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设有连接固定块,下级伸缩杆(31)的上端与连接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其特征是:第二顶板(1021)的下端铰接设有两个左右间隔的第四伸缩杆(36),第四伸缩杆(36)远离第二顶板(1021)的一端与第一挡板(13)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其特征是:后壳体(101)上设有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的活塞杆前端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伸缩杆(28),第一伸缩杆(10)的前端设有管道夹紧机构(9),管道夹紧机构(9)用于夹紧固定施工管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下穿现状地下管廊施工保护结构,其特征是:管道夹紧机构(9)包括固定架(903)和能够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双向齿条杆(901),双向齿条杆(90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杆状结构;双向齿条杆(90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结构;双向齿条杆(90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与双向齿条杆(901)相互啮合,传动齿轮(11)转动设在固定架(903)上;传动齿轮(11)远离双向齿条杆(90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云钱光耀李亚杨彩伟张达刘飞谭祥仝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