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48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领域,公开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及吸尘器,包括尘盒,尘盒一侧设置有可供吸尘管密封插入的插接管,尘盒开口向上且可拆卸盖设有一安装有过滤结构的盒盖,盒盖朝向尘盒的一端平行凸设有与插接管对接的第一挡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挡板远离插接管一侧的第二挡板,在尘盒下端凹陷有一蓄水池,当盒盖盖设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蓄水池上端面贴合,蓄水池底部设置有将水导出尘盒的滤水孔,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蓄水池之间设置有可供灰尘通过且可吸附水的吸水机构,在尘盒上设置有可将吸水机构内的水挤压至蓄水池内并通过蓄水池排出尘盒的挤水复位机构,该吸尘器能够同时实现吸尘和吸水,且便于清洁。洁。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及吸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吸尘器是常用的家用或商用清洁设备,通过吸取待清洁面的灰尘等脏物,达到清洁空间,优化生活环境的目的。吸尘器通常由气流发生单元、过滤单元、集尘单元等多个功能单元构成,通过气流发生单元抽气后,携带脏物的空气经过过滤单元的过滤,使得过滤后的空气重新排入大气,过滤产生的灰尘等留在了吸尘器中。
[0003]常规的吸尘器均缺少除湿功能,当吸尘器误吸入地面的积水时,积水进入尘盒内,存在很大风险进入至电机处,导致电机的损坏。
[0004]基于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12997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吸水吸尘器,包括吸尘盘以及主机,吸尘盘通过吸尘杆和吸尘软管实现与主机的连接,吸尘盘底部设置环形腔,环形腔上设置吸水组件,吸水组件上外接吸水管,吸尘盘还设置吸尘端口,吸水管末端与吸尘端口连接,便于积水的进入。
[0005]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为:吸水组件和吸尘端口分别用于实现吸水和吸尘两个功能,两者同时位于吸尘盘底部,在吸尘过程中,并不能确保水仅从吸水组件处被吸入,仍然存在很大的概率为,水直接自吸尘端口被吸入至主机内,一旦进入主机后,主机内并没有很好的措施来吸收这些水以降低这些水接触电机的概率;此外,在吸尘盘内部设置细小的吸水管实现对水分的吸收,由于地面上的水为污水,这种污水一旦进入这些细小的吸水管内,干涸后会导致吸水管堵塞,吸尘盘一般固定组装,清理时,很难清理到这些细小的吸水管,导致吸水功能的降低或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针对现有技术吸水吸尘器吸水部件位于吸尘盘上,并不能避免水直接自吸尘管进入吸尘器内,仍然存在很大概率导致电机进水,且吸尘盘内部的吸水管容易堵塞且清洗不便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8]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包括尘盒,尘盒一侧设置有可供吸尘管密封插入的插接管,尘盒开口向上且可拆卸盖设有一安装有过滤结构的盒盖,盒盖朝向尘盒的一端平行凸设有与插接管对接的第一挡板以及设置于第一挡板远离插接管一侧的第二挡板,在尘盒下端凹陷有一蓄水池,当盒盖盖设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与蓄水池上端面贴合,蓄水池底部设置有将水导出尘盒的滤水孔,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蓄水池之间设置有可供灰尘通过且可吸附水的吸水机构,在尘盒上设置有可将吸水机构内的水挤压至蓄水池内并通过蓄水池排出尘盒的挤水复位机构。
[0009]采用上述方案,在盒盖上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插接管对接后,灰
尘吸入后经插接管进入至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若同时有水吸入,吸入的水会被吸水机构吸收,一旦吸入的水较多,则可利用挤水复位机构将吸水机构吸收的水挤压并通过蓄水池的滤水孔滤出,复位后的吸水机构可反复使用,上述设置,能够同时实现吸尘和吸水,当需要清洗时,只需去除盒盖,就能分别清理盒盖、尘盒以及吸水机构,清洁便捷。
[0010]作为优选,吸水机构包括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于插接管的两侧竖直设置的吸水海绵块,吸水海绵块的下端位于蓄水池内,吸水海绵块的上端超出至插接管的上端且与盒盖之间存在供灰尘通过的配合间距。
[0011]采用上述方案,吸水海绵块上端超出至插接管上端,自插接管进入的灰尘和水,均需要借助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配合间距才能进入尘盒内,水的比重大于灰尘,故,灰尘进入尘盒会上浮,水则会下沉,故,吸水海绵块能够吸收进入的水分,过多的水分还能通过重量下渗进入蓄水池,通过蓄水池底部的滤水孔排出尘盒,避免尘盒内的水经过滤结构进入电机处。
[0012]作为优选,挤水复位机构包括于吸水海绵块的上下端设置的上挤压片和下挤压片、吸水海绵块内部竖直设置的通孔以及于通孔内设置的两端分别与上挤压片和下挤压片固定连接的复位件,上挤压片之间通过一连杆实现连接,上挤压片的下降受控于一牵拉机构。
[0013]采用上述方案,上挤压片通过连杆连接后,通过牵拉机构可实现同步升降,当上挤压片下降时,上挤压片和下挤压片相互靠近对吸水海绵块进行挤压,挤出的水直接进入蓄水池并经滤水孔排出尘盒。
[0014]作为优选,牵拉机构包括于尘盒的下端面以蓄水池为中心凹陷的配合槽、于配合槽侧壁设置的贯穿至尘盒外壁的过线槽、设置于配合槽底部的定滑轮以及一端与连杆固定且另一端绕定滑轮后与过线槽插接配合的拉绳,在尘盒外壁设置有与拉绳远离连杆的一端固定的牵拉部件。
[0015]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向外拉动牵拉部件,就能驱使上挤压片下降对吸水海绵块的挤水,定滑轮能够改变拉绳的方向,避免拉绳受到多大的摩擦力造成磨损或断裂,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
[0016]作为优选,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上挤压片和下挤压片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吸水海绵块竖直压缩或复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的一侧竖直凹陷的导槽以及于上挤压片和下挤压片上设置的可插入导槽内的导条。
[0017]采用上述方案,定位机构能够避免吸水海绵块偏移或倾倒,确保上挤压片向下挤压时,吸水海绵块始终为竖直压缩,且上挤压片复位上升时,吸水海绵块始终竖直复位。
[0018]作为优选,尘盒内壁凸设有限位盒盖下降的凸环,在尘盒内壁于凸环上设置有可膨胀以限位盒盖上升或收缩可供盒盖上升的环状气囊,环状气囊的膨胀或收缩受控于一充放气机构。
[0019]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凸环以及环状气囊,可实现盒盖的限位或解锁,盒盖限位后,能够避免抽风机的抽力导致盒盖振动或上翘,避免尘盒内的灰尘进入抽风电机所在腔室。
[0020]作为优选,充放气机构包括于尘盒的外壁凸设的与环状气囊连通的储气管、于储气管内密封移动设置的活塞以及与活塞远离环状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驱动杆,在储气管外壁设置有一驱动盖,驱动盖内环壁与储气管外环壁螺纹配合,驱动盖中部与驱动杆转动
连接配合。
[0021]采用上述方案,只需正反转动驱动盖,就能驱使活塞靠近或远离环状气囊,进而实现对环状气囊的充气或抽气,当对环状气囊进行充气时,环状气囊膨胀并抵压在盒盖的上端面,实现对盒盖的限位;当对环状气囊进行抽气时,环状气囊收缩,盒盖解除限位,可取出盒盖。
[0022]作为优选,过滤结构包括固定于盒盖上的滤杯以及弹性密封盖设在滤杯上的滤盖,滤盖内设置有滤棉,滤盖上设置有可供过滤后的空气滤出的过气槽。
[0023]采用上述方案,进入尘盒的灰尘和杂物,先经滤杯进行一次过滤,再经滤棉进行二次过滤,可显著降低排出的空气中杂质的含量。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气流发生单元,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一开槽,开槽内插接设置有所述的集尘机构,气流发生单元位于尘盒上方,在开槽内于尘盒下端插接设置有用于蓄积自蓄水池过滤下来的水的蓄水盒。
[0025]采用上述方案,在尘盒下方设置蓄水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包括尘盒(1),其特征在于:尘盒(1)一侧设置有可供吸尘管密封插入的插接管(2),尘盒(1)开口向上且可拆卸盖设有一安装有过滤结构的盒盖(12),盒盖(12)朝向尘盒(1)的一端平行凸设有与插接管(2)对接的第一挡板(13)以及设置于第一挡板(13)远离插接管(2)一侧的第二挡板(14),在尘盒(1)下端凹陷有一蓄水池(3),当盒盖(12)盖设后,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与蓄水池(3)上端面贴合,蓄水池(3)底部设置有将水导出尘盒(1)的滤水孔(4),在第一挡板(13)、第二挡板(14)以及蓄水池(3)之间设置有可供灰尘通过且可吸附水的吸水机构,在尘盒(1)上设置有可将吸水机构内的水挤压至蓄水池内(3)并通过蓄水池(3)排出尘盒(1)的挤水复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其特征在于:吸水机构包括在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之间于插接管(2)的两侧竖直设置的吸水海绵块(8),吸水海绵块(8)的下端位于蓄水池(3)内,吸水海绵块(8)的上端超出至插接管(2)的上端且与盒盖(12)之间存在供灰尘通过的配合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挤水复位机构包括于吸水海绵块(8)的上下端设置的上挤压片(9)和下挤压片(10)、吸水海绵块(8)内部竖直设置的通孔(81)以及于通孔(81)内设置的两端分别与上挤压片(9)和下挤压片(10)固定连接的复位件(82),上挤压片(9)之间通过一连杆(11)实现连接,上挤压片(9)的下降受控于一牵拉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误吸可蓄积并排出的集尘机构,其特征在于:牵拉机构包括于尘盒(1)的下端面以蓄水池(3)为中心凹陷的配合槽(23)、于配合槽(23)侧壁设置的贯穿至尘盒(1)外壁的过线槽(29)、设置于配合槽(23)底部的定滑轮(22)以及一端与连杆(11)固定且另一端绕定滑轮(22)后与过线槽(29)插接配合的拉绳(30),在尘盒(1)外壁设置有与拉绳(30)远离连杆(11)的一端固定的牵拉部件(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波陈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佰睿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