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743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由以下材料组合而成:水泥19%、砂子18%、石子40%、稻壳3%、竹纤维0.01%、纤维素胶粉1%、减水剂0.4%、硅灰0.6%、硅质密实剂0.99%、水17%;将稻壳、竹纤维、纤维素胶粉和硅灰加入到此新型混凝土的制备中,使得此混凝土具备一定防火、防水、耐腐、抗拉抗震和保温轻质的特性,通过本制备方法形成的生物质混凝土也具备绿色环保无污染和稻壳资源的再利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用生物质混凝土,比目前常规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要低得多。低得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国内的稻壳废弃量十分庞大,它的重复利用率和涉及应用行业不够多,所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此项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制备工艺可实现废弃稻壳的资源二次利用,有效解决国内的有机再生资源的二次利用问题,国内的常规混凝土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故将废弃稻壳融合进混凝土使其成为一种生物质混凝土,再添加竹纤维,纤维素胶粉和硅灰三种原材料至带有稻壳的生物质混凝土中,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保温性和抗腐蚀性都遇到了一定的技术瓶颈,而且在使用后增加建筑墙体的整体重量。
[0003]现有技术中的稻壳混凝土虽然强度较低,但其自重小,因此,对强度要求不高的非承载构件,若能采用稻壳混凝土,整个建筑的自重将大为降低,不仅使承载构件的截面减小,而且基础尺寸也可相应减少,从而降低建筑造价,但由于现有稻壳混凝土价格高,一般情况下骨料均需进行预处理,其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的抗腐蚀性,保温性和抗拉抗震性不够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可解决现有问题的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原理。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由以下原料组合而成:水泥19%、砂子18%、石子40%、稻壳3%、竹纤维0.01%、纤维素胶粉1%、减水剂0.4%、硅灰0.6%、硅质密实剂0.99%、水17%,材料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0007]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稻壳是由回收的稻壳洗净后去除杂质进行紫外线杀菌和烘干;
[0008]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竹纤维是通过将竹子的秆粉碎和研磨成小纤维,然后通过干燥去除水分而获得;
[0009]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纤维素胶粉做为替代现有技术生物质混凝土内部的常规胶水,是一种生物质材料促进混凝土内部各项材料的黏合度,增加生物质混凝土的稳固性;
[0010]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硅灰增加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对其硬化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混凝土中增加硅灰能使此生物质混凝土具备非常好的抗浸透和抗化学腐蚀作用;
[0011]上述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2](1)将稻壳洗干净后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杂质,然后烘干且通过紫外线杀菌;
[0013](2)将一台容量为100L的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接通电源,使其处于待运行状态;
[0014](3)将水泥、砂子、石子、稻壳、竹纤维、纤维素胶粉、减水剂、硅灰、硅质密实剂、水按照总质量为30kg的百分比逐一准备且放置在搅拌机旁边的实验台上;
[0015](4)先称取总质量30kg的19%水泥、18%砂子、40%石子,并按照此顺序分别倒入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中;
[0016](5)再称取总质量30kg的3%稻壳、0.01%竹纤维、1%纤维素胶粉、0.4%减水剂、0.6%硅灰、0.99%硅质密实剂,并按照此顺序分别倒入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中;
[0017](6)最后称取总质量17%的水倒入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中,同时按下启动按钮,搅拌30分钟后关掉,然后将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分别倒入九个可拆卸的150*150*150mm的混凝土试块盒,标准养护24小时后成型;
[0018](7)将混凝土试块盒拆卸后,将已成型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分别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和冻融循环实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稻壳具有多孔性、低密度、低导热系数等特点,将其作为骨料掺入混凝土中,对混凝土进行改性,其抗拉强度会大幅度提高;并且实现变废为宝,实现稻壳的高效利用,降低经济成本,竹纤维具有除臭吸附功功能,吸湿放湿功能,抗菌抑菌功能,蓄热保暖功能;纤维素胶粉作为水泥砂浆的保水剂、用作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内部多种复合材料的新型黏合剂,增强硬化后强度,且没有常规混凝土胶水的污染性;硅灰显著提高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抗渗、防腐、抗冲击及耐久性;
[0020]本专利技术下的新型混凝土具备以上所有特性,加入了一些现市场的生物质混凝土没有的单项材料,在制作方法也是简化了现有生物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使其能快速制备,制备时间周期缩短,可以量化制备。
[0021]以下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案例1:
[0024]按质量比百分之来取水泥19%、砂子18%、石子40%、稻壳3%、竹纤维0.01%、纤维素胶粉1%、减水剂0.4%、硅灰0.6%、硅质密实剂0.99%、水17%,材料质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0025]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将稻壳洗干净后进行过滤处理去除杂质,然后烘干且通过紫外线杀菌;
[0027](2)将一台容量为100L的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接通电源,使其处于待运行状态;
[0028](3)将水泥、砂子、石子、稻壳、竹纤维、纤维素胶粉、减水剂、硅灰、硅质密实剂、水按照总质量为30kg的百分比逐一准备且放置在搅拌机旁边的实验台上;
[0029](4)先称取总质量30kg的19%水泥、18%砂子、40%石子,并按照此顺序分别倒入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中;
[0030](5)再称取总质量30kg的3%稻壳、0.01%竹纤维、1%纤维素胶粉、0.4%减水剂、0.6%硅灰、0.99%硅质密实剂,并按照此顺序分别倒入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中;
[0031](6)最后称取总质量17%的水倒入CMP立轴实验室搅拌机中,同时按下启动按钮,
搅拌30分钟后关掉,然后将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分别倒入九个可拆卸的150*150*150mm的混凝土试块盒,标准养护24小时后成型;
[0032](7)将混凝土试块盒拆卸后,将已成型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分别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和冻融循环实验。(8)将三块已成型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逐一放置于液压式压力试验机上,分三次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且记录每组数据;(9)将三块已成型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对其进行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然后记录三组不同的数据结果;
[0033](10)将三块已成型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对其进行多次冻融实验,温度区间在零下30度到正常20度之间,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综合三步测试结果,得出以下:生物质混凝土的检测指标结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此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由以下原料组合而成:水泥19%、砂子18%、石子40%、稻壳3%、竹纤维0.01%、纤维素胶粉1%、减水剂0.4%、硅灰0.6%、硅质密实剂0.99%、水17%。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稻壳是由回收的稻壳洗净后去除杂质进行紫外线杀菌和烘干。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竹纤维是通过将竹子的秆粉碎和研磨成小纤维,然后通过干燥去除水分而获得。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纤维素胶粉做为替代现有技术生物质混凝土内部的常规胶水,是一种生物质材料促进混凝土内部各项材料的黏合度,增加生物质混凝土的稳固性。5.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生物质混凝土中的硅灰增加新型生物质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对其硬化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混凝土中增加硅灰能使此生物质混凝土具备非常好的抗浸透和抗化学腐蚀作用。6.一种新型生物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泽林海赵海燕张建军邹梦珂
申请(专利权)人:良固新型墙体材料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