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36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马铃薯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的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箱,驱动箱内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将驱动箱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划分为驱动腔和水腔;水腔顶部开有第一开口;通过水流推动扇叶转动,扇叶再带动第三管转动,从而使水在转动的作用下向四周喷洒,并且利用V形的喷水部,在液压改变时,改变水的喷洒速度和喷洒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水的喷洒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位置的马铃薯均可浇到水;并且将马铃薯分开放入不同的盒体内催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多个马铃薯相互挤压,从而影响催芽效率,并在取出马铃薯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芽的损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马铃薯作物栽培
,具体是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垄现象,有利于全苗壮苗。所以催芽播种是促进马铃薯早出苗、出齐苗,争取多结薯和结大薯的关键技术措施。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16017679 U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上端的后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盖子,所述装置主体下端的四个拐角处皆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装置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催芽机构,所述催芽机构包括抽屉,所述装置主体前端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抽屉。该装置通过设置催芽机构、夹持机构和补水组件,将抽屉从装置主体中取出,将马铃薯放置在下端玻璃纤维棒上,使得上端玻璃纤维棒将马铃薯夹紧,再将装满马铃薯的抽屉放回装置主体中,用沙子填满催芽仓,再盖上盖子,并将外界水源与进水管对接,使水从洒水孔中出来均匀撒在沙子上,对马铃薯起到保温保湿作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出芽,且避免徒手将马铃薯从沙子中取出的过程中造成幼芽的损坏。
[0004]上述装置在对马铃薯进行浇水时,使水通过洒水孔流出进行喷洒,由于洒水孔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且洒水孔的浇水方向是垂直向下的,即使是设有多个洒水孔,对于一些位于边角处的马铃薯可能也会存在浇水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导致位于边角处的马铃薯催芽效率较慢;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用以对催芽装置内的马铃薯进行多角度浇水,使得位于催芽装置内不同位置的马铃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浇到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用以对催芽装置内的马铃薯进行多角度浇水,使得位于催芽装置内不同位置的马铃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浇到水。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箱,驱动箱内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将驱动箱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划分为驱动腔和水腔,驱动腔内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与水腔连通;水腔顶部开有第一开口;
[0007]箱体内顶壁设有第一管,第一管的一端贯穿箱体顶部与水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管,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贯穿箱体侧壁与外界连通;
[0008]第一管的侧壁连通有过渡部,第一管内转动配合有扇叶,扇叶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三管,第三管远离扇叶的一端贯穿过渡部侧壁与箱体内侧壁转动配合,位于过渡部内的第三管上开有若干通孔,位于箱体内的第三管上连通有若干呈V形的喷水部,喷水部远离第三管的一端均开有喷口;
[0009]箱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壁开有第二开口,箱体内侧壁横向滑动配合有若干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开有若干通口,通口处均可拆卸连接有盒体,盒体整体结构均呈网状。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原理以及有益效果:
[0011]使用时,由于支撑板与箱体内侧壁横向滑动配合,使用者可以将支撑板从箱体内拉出,然后将马铃薯分别放入不同的盒体内,并向盒体内填满沙子,再将支撑板推入箱体内。
[0012]需要对马铃薯进行浇水时,可以通过水腔顶部的第一开口向水腔内输送适量的水,然后启动水泵,通过水泵将水腔内的水输送至第一管内,当水流流至第一管内时,水会推动扇叶转动,扇叶在转动时会带动第三管转动;与此同时,部分水还会通过第三管上的通孔流入第三管内,由于第三管为倾斜布置,流入第三管内的水在第三管转动时,通过喷水部上的喷口喷出;由于喷水部呈V形布置,所以水流入喷水部内到达喷口这一过程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而在这一过程中,水泵在持续输送水,水流的液压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当水流通过喷口喷出时,横截面积变小,液压不变,使得水流流出的流速变快,水流动力更足,从而使水流喷出的范围更广;当水腔内的水流快输完时,水流的液压逐渐变小,水流喷出的速度和范围也逐渐变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范围内的马铃薯进行浇水。
[0013]在此过程中,还有部分水会通过第二管流出,使用者可以将第二管与水桶或其他储存水的装置连通,对水进行收集,便于重复利用;当催芽结束后,可以将支撑板拉出,将盒体从支撑板上取出,然后将盒体内的马铃薯带沙取出,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取出马铃薯时对造成幼芽损坏。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通过水流推动扇叶转动,扇叶再带动第三管转动,从而使水在转动的作用下向四周喷洒,并且利用V形的喷水部,在液压改变时,改变水的喷洒速度和喷洒范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水的喷洒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位置的马铃薯均可浇到水;并且将马铃薯分开放入不同的盒体内催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多个马铃薯相互挤压,从而影响催芽效率,并在取出马铃薯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芽的损坏。
[0015]进一步,第一开口处铰接有用于封闭第一开口的盖体,盖体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6]有益效果:在向水腔内输送水前或输送水后,均可通过盖体将第一开口封闭,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杂质进入到水腔内,污染水或者堵塞管道;并且可以通过把手打开或关闭盖体,把手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在打开或关闭盖体时相较省力和便捷。
[0017]进一步,还包括水箱,水箱放于底座顶部,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贯穿箱体侧壁与水箱连通,水箱侧壁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内连通有阀门。
[0018]有益效果:在向第一管输送水时,小部分水会通过第三管上的通孔流入第三管内,大部分水会流入第二管内,此时,水再通过第二管流入水箱内,水箱对水进行收集,当需要对水箱内的水重复利用时,可以打开出水管内的阀门,将水箱内的水抽出。
[0019]进一步,盒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握把。
[0020]有益效果:在将盒体放在通口处时,限位环与支撑板顶部接触,对盒体进行支撑,使得盒体放置在通口处;并且使用者在取放盒体时,还可以握持握把对盒体进行取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取放盒体时的便捷性。
[0021]进一步,箱体内底壁放有接水盒。
[0022]有益效果:由于盒体呈网状,在对马铃薯进行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根据自身重力从盒体上的网孔流出,直至流到箱体底部,而由于水在流经盒体时,盒体内有沙子,导致水流
至箱体底部时,箱体底部会残留水和沙子的混合物,不便于使用者清理;设有接水盒,水可以流至接水盒内,在浇水完毕后,可以直接将接水盒从箱体内取出,进行清理即可。
[0023]进一步,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万向轮。
[0024]有益效果:使用者可以通过万向轮转移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装置在使用时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0025]进一步,箱体内侧壁上嵌入有若干补光灯。
[0026]有益效果:当马铃薯长出芽苗后,可以打开补光灯,补光灯对芽苗进行照射,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芽苗进行光合作用。
[0027]进一步,箱体内侧壁上还固定连接有锡箔纸。
[0028]有益效果:补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催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箱,驱动箱内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将驱动箱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划分为驱动腔和水腔,驱动腔内安装有水泵,水泵的输入端与水腔连通;水腔顶部开有第一开口;箱体内顶壁设有第一管,第一管的一端贯穿箱体顶部与水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管,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贯穿箱体侧壁与外界连通;第一管的侧壁连通有过渡部,第一管内转动配合有扇叶,扇叶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三管,第三管远离扇叶的一端贯穿过渡部侧壁与箱体内侧壁转动配合,位于过渡部内的第三管上开有若干通孔,位于箱体内的第三管上连通有若干呈V形的喷水部,喷水部远离第三管的一端均开有喷口;箱体长度方向的一侧壁开有第二开口,箱体内侧壁横向滑动配合有若干支撑板,支撑板上均开有若干通口,通口处均可拆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蓉江金明刘洪明陶昌发周芝蓉江金青
申请(专利权)人:丰都县土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