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35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剪力墙,所述剪力墙的顶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顶开孔,所述顶开孔的内部两端平行式固定设置有矩形钢筋一,所述剪力墙的底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底开孔,所述底开孔的内部两端背对式固定设置有底部带有倒钩的钩状钢筋,所述钩状钢筋的底部尖端对应两个相邻所述矩形钢筋一的间隙,所述剪力墙的底部两端均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底撑块,且两个所述底撑块之间横向共同贯穿安装有振动钢筋,所述内腔的内部一端活动安装有用于抵住振动钢筋的顶管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两个剪力墙内部钢筋结构之间的连接力,且同时节省钢筋的使用量,另外还解决了传统墙板底部内的泥浆不便于振捣的问题。便于振捣的问题。便于振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其中,装配式剪力墙一般都是在工厂加工成型,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直接进行安装。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在安装时,上下两个剪力墙在拼接过程中,大多都是将底部剪力墙的钢筋对准上方剪力墙的套筒并插入,最后通过再向套筒注入水泥砂浆方才完成剪力墙的安装,此方式,使得上下两个剪力墙之间没有足够的连接力,墙体的结构强度没有发挥到最佳,另外,向套筒内注入水泥砂浆之后,由于空间以及结构的限制,并不会对套筒内水泥砂浆进行振捣,进而使套筒内水泥在硬化后容易出现空洞,进一步弱化了墙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能够提高两个剪力墙内部钢筋结构之间的连接力,且同时节省钢筋的使用量,另外还解决了传统墙板底部内的泥浆不便于振捣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7]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剪力墙,所述剪力墙的顶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顶开孔,所述顶开孔的内部两端平行式固定设置有矩形钢筋一,所述剪力墙的底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底开孔,所述底开孔的内部两端背对式固定设置有底部带有倒钩的钩状钢筋,所述钩状钢筋的底部尖端对应两个相邻所述矩形钢筋一的间隙;
[0008]所述剪力墙的底部两端均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底撑块,且两个所述底撑块之间横向共同贯穿安装有振动钢筋,所述底撑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一端活动安装有用于抵住振动钢筋的顶管体,且所述顶管体与内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
[0009]所述底撑块的内部一端贯穿式活动插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并位于内腔的内部固定焊接有抵管体,所述抵管体的侧壁边缘环形阵列式开设有弧凹槽,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可拆式螺接有外延管。
[0010]一个所述底开孔的内部的两个所述钩状钢筋呈背向交错设置。
[0011]所述顶开孔与所述钩状钢筋的位置相对应,且所述剪力墙侧壁并位于钩状钢筋的顶部贯穿开始设有用于注入泥浆的注浆孔。
[0012]所述顶管体的一侧开设有杆槽,所述振动钢筋同时活动贯穿杆槽以及弧凹槽。
[0013]所述剪力墙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侧凹槽,所述剪力墙两侧壁并位于侧凹槽内部阵列
式固定设置有矩形钢筋二。
[0014]所述剪力墙的顶部两端一体式固定设置有用于辅助浇筑天花板的顶限位体。
[0015]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0016]本技术,在一个剪力墙安装在另一个剪力墙顶部的过程中,通过钩状钢筋钩住矩形钢筋一的方式,实现增加上下两个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力,提高两个剪力墙内部钢筋结构之间的连接力,进而进一步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结构强度,且此结构可有效节省钢筋的使用量,降低了材料的效果;另外在两个相邻剪力墙的安装工作中,侧凹槽的设置用于增加水泥砂浆与剪力墙的接触面积,间接提高水泥砂浆与剪力墙的粘接效果。
[0017]本技术,在一个剪力墙完成吊装之后,将一根振动钢筋同时贯穿两个底撑块,随后将电钻钻头与外延管连接并使转杆旋转,最终实现带动振动钢筋往复移动并具有振动的效果,此过程,通过使转杆旋转,并配合顶管体与弹簧来实现使振动钢筋发生振动,在振动钢筋的振动下实现振捣水泥砂浆的效果,解决传统墙板底部内的泥浆不便于振捣的问题,且留下的振动钢筋与转杆还可与泥浆混合实现提高墙板结构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剪力墙的主视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剪力墙的仰视立体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剪力墙的剖视结构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撑块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转杆的主视结构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剪力墙;101、顶限位体;102、顶开孔;103、矩形钢筋一;104、底开孔;105、钩状钢筋;106、底撑块;107、侧凹槽;108、矩形钢筋二;109、注浆孔;110、内腔;2、振动钢筋;3、顶管体;301、弹簧;4、转杆;401、抵管体;402、外延管;403、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26]如图1

5所示,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剪力墙1。
[0027]参照附图1和图3,剪力墙1的顶部两端一体式固定设置有用于辅助浇筑天花板的顶限位体101,剪力墙1的顶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顶开孔102,顶开孔102的内部两端平行式固定设置有矩形钢筋一103,剪力墙1的底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底开孔104,底开孔104的内部两端背对式固定设置有底部带有倒钩的钩状钢筋105,钩状钢筋105的底部尖端对应两个相邻矩形钢筋一103的间隙,一个底开孔104的内部的两个钩状钢筋105呈背向交错设置。
[0028]参照附图1和图2,顶开孔102与钩状钢筋105的位置相对应,且剪力墙1侧壁并位于钩状钢筋105的顶部贯穿开始设有用于注入泥浆的注浆孔109,剪力墙1的两侧壁均开设有侧凹槽107,剪力墙1两侧壁并位于侧凹槽107内部阵列式固定设置有矩形钢筋二108。
[0029]根据上述结构,在一个剪力墙1安装在另一个剪力墙1顶部的过程中,控制该剪力
墙1的底开孔104与其下方剪力墙1的顶开孔102相对齐,紧接着使矩形钢筋一103插入对应的底开孔104内,插接过程中,由于钩状钢筋105的底部尖端与两个相邻矩形钢筋一103的间隙相对齐,钩状钢筋105最终会钩住对应的矩形钢筋一103,最后通过注浆孔109向顶开孔102以及底开孔104内部注入水泥砂浆,以此来完成剪力墙1的安装工作,上述过程,通过钩状钢筋105钩住矩形钢筋一103的方式,实现增加上下两个剪力墙1之间的连接力,提高两个剪力墙1内部钢筋结构之间的连接力,进而进一步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结构强度,且此结构可有效节省钢筋的使用量,降低了材料的效果;另外在两个相邻剪力墙1的安装工作中,侧凹槽107的设置用于增加水泥砂浆与剪力墙1的接触面积,间接提高水泥砂浆与剪力墙1的粘接效果。
[0030]参照附图4,剪力墙1的底部两端均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底撑块106,且两个底撑块106之间横向共同贯穿安装有振动钢筋2,底撑块106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110,内腔110的内部一端活动安装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包括剪力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1)的顶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顶开孔(102),所述顶开孔(102)的内部两端平行式固定设置有矩形钢筋一(103),所述剪力墙(1)的底部阵列式等距开设有底开孔(104),所述底开孔(104)的内部两端背对式固定设置有底部带有倒钩的钩状钢筋(105),所述钩状钢筋(105)的底部尖端对应两个相邻所述矩形钢筋一(103)的间隙;所述剪力墙(1)的底部两端均一体式固定设置有底撑块(106),且两个所述底撑块(106)之间横向共同贯穿安装有振动钢筋(2),所述底撑块(106)的内部均开设有内腔(110),所述内腔(110)的内部一端活动安装有用于抵住振动钢筋(2)的顶管体(3),且所述顶管体(3)与内腔(110)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301);所述底撑块(106)的内部一端贯穿式活动插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一端并位于内腔(110)的内部固定焊接有抵管体(401),所述抵管体(401)的侧壁边缘环形阵列式开设有弧凹槽(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刚
申请(专利权)人:喀什新伟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