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盲沟管生产用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14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盲沟管生产用冷却结构,主冷却箱体的下方设置有副冷却箱体,主冷却箱体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板与副冷却箱体的两侧连接;顶动辅助位移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主冷却箱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旋转杆转动的旋转电机;主冷却箱体内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处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排水管的输出端设置有缓冲过滤单元;各缓冲板的另一侧与缓冲箱体的内壁形成通道,缓冲箱体的输出端设置有过滤箱;副冷却箱体与回水管的输入端连接,回水管的输出端设置在主冷却箱体的上方,回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拉出盲沟管、过滤杂质、降低设备占地面积和节约用水等有益效果。地面积和节约用水等有益效果。地面积和节约用水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盲沟管生产用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设备,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塑料盲沟管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盲沟管具有排水导水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在塑料盲沟管的生产制造中需要将塑料颗粒导入上料机,随后塑料颗粒进入到挤出机热熔,挤压出细的塑料丝条,再通过成型装置溶接,从而形成立体网状结构,随后便可进行冷却,将冷却后的盲沟管拉出后在进行切割工序,冷却方式采用水冷却,在水池中加入水,成型的盲沟管在经水池冷却后在被拉出,这种冷却方式一方面,盲沟管涉及不同型号,使其盲沟管的大小和重量均不相同,由于盲沟管的重量不同,使其盲沟管在冷却水池中移动时,盲沟管位于冷却水池中的深度不同,重量越重的盲沟管,位于冷却池中的深度也越深,从而使其拉出盲沟管时也更加费力;另一方面,冷却池为敞开状态,从而完全避免杂质进入到冷却池中,从而对冷却池造成污染,如需要进行清理,只能将池中水全部放出对其进行清理,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暂停冷却工序,影响生产效率,同时放出的水无法再次进行利用,造成浪费;再一方面,在长时间使用冷却池时,冷却池的温度会逐渐上升,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盲沟管生产用冷却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主冷却箱体(1),所述主冷却箱体(1)的下方设置有副冷却箱体(2),所述主冷却箱体(1)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板(3)与所述副冷却箱体(2)的两侧连接;所述主冷却箱体(1)内设置有顶动辅助位移机构(5),所述顶动辅助位移机构(5)包括第一旋转杆(6),所述主冷却箱体(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旋转杆(6)转动的旋转电机(7);所述主冷却箱体(1)内设置有排水口(8),所述排水口(8)处设置有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上设置有阀门(10),所述排水管(9)的输出端设置有缓冲过滤单元(11);所述缓冲过滤单元(11)包括缓冲箱体(12),所述缓冲箱体(12)的外壁通过若干个固定板(13)与所述主冷却箱体(1)的下端连接,所述缓冲箱体(12)的输入端与所述排水管(9)连接,所述缓冲箱体(12)内设置有若干个缓冲板(15),各所述缓冲板(15)的一侧与所述缓冲箱体(12)的内壁连接,各所述缓冲板(15)的另一侧与所述缓冲箱体(12)的内壁形成通道(16),所述缓冲箱体(12)的输出端设置有过滤箱(17);所述副冷却箱体(2)与回水管(1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水管(18)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主冷却箱体(1)的上方,所述回水管(18)上设置有水泵(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盲沟管生产用冷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冷却箱体(1)内设置有两个导向杆(20),各所述导向杆(20)上均可滑动的套设有定位座(21),所述第一旋转杆(6)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座(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6)上套设有两个从动齿盘(22),各所述从动齿盘(22)分别通过各链条(23)与各主动齿盘(26)连接,各所述主动齿盘(26)同时套设在第二旋转杆(27)上,所述第二旋转杆(27)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单元(28)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27)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电机(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电机(7)设置在第二定位单元(30)上,所述第一定位单元(28)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30)分别位于所述主冷却箱体(1)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红周霞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绿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