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02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板和移动轮,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和攀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和防护单元。该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高度来调整该施工平台的相对高度,更便于施工进行,其中升降柱和支撑柱更好的支撑施工平台,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晃动,产生施工风险,通过设置攀爬装置,当施工平台上升的高度较高时,将卡扣与卡块分离,将伸缩梯通过T型滑块沿着T型滑槽滑下,延长爬梯的高度,更便于施工员上下取物,储物篮的设置则便于存储施工用具,便于快速取用,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提高了施工的效率。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平台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搭设的外围防护设施,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高层施工平台制作材料是由纯钢材制作,外围防护网由双层钢丝网制作,有效减少高空坠落事故率,彻底杜绝火灾发生,架体与楼体直接有全封闭定型脚手板连接,如同室内作业,传统的施工平台往往是在施工现场临时搭设,往往过于笨重且不便于移动。
[0003]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7759891U所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在使用时,当需要移动的时候,启动第一液压缸拉伸时,底板、万向轮会向下移动,万向轮接触地面开始受力,不移动时,启动第一液压缸收缩,底板和万向轮缩到第一承载板的下端,第一承载板底面与地面接触,由第一承载板承受力,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外还保护了万向轮,调整完平台位置,可从承载舱的左端打开舱门进入承载舱内,再关闭舱门,锁定安全扣,启动升降装置可以调整承载舱高度,当操作人员在承载舱内,需要更大的操作平台时,可通过推动两个推把,拉伸舱往右移动,即拓展了平台可使用的空间,还改变承载舱在高处时,由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右移,承载舱重心偏左的现象,使整体重心结构更稳定。
[0004]但是上述申请中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施工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避免不了需要更换施工工具,因此需要上下往返来拿取工具,该装置没有设置攀爬装置,当进行高空作业时,每次都要重新升降该装置,过于麻烦,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0005]为此,我们亟需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支撑装置过于单薄,工人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可能会出现晃动,造成危险,且该装置没有设置攀爬装置,当进行高空作业时,每次都要重新升降该装置,过于麻烦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板和移动轮,四个所述移动轮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下表面四周,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和攀爬装置。
[0008]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和防护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前端,所述升降单元和施工单元设置于驱动单元之上。
[0009]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升降柱、驱动电机、往复丝杆,所述升降柱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前端,所述升降柱的内部开设有升降仓,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升降柱内部升降仓的底部,所述往复丝杆的底部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其顶部转动连接于升降仓的顶部,通过往复丝杆的转动带动升降单元在往复丝杆上进行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对施工高度
的调节。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滑台、连接杆、施工平台、滑杆,所述滑台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杆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滑台的右侧外表面,所述施工平台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右端,三根所述滑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施工平台的左侧外表面后端和右侧外表面的前后两端。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单元包括围栏和支撑柱,所述围栏固定连接于施工平台的上表面四周,三根所述支撑柱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左侧后端和上表面右侧前后两端,围栏和三根支撑柱的设置配合升降柱,使施工平台更加的稳定,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平台产生晃动,产生施工风险。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柱和支撑柱的内侧表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连接杆和滑杆分别滑动连接于限位滑槽的内部,实现施工平台的稳定上升或者下降,避免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出现晃动,产生危险。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攀爬装置包括爬梯、伸缩梯、T型滑块、卡扣、卡块,所述爬梯固定连接于围栏的左侧外表面顶部,所述伸缩梯设置于爬梯的左侧外表面,两块所述T型滑块分别固定连接于伸缩梯的右侧外表面的两侧,所述卡扣安装于伸缩梯的正面底部,所述卡块固定连接于爬梯的正面底部。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爬梯的左侧外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T型滑槽,两块所述T型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T型滑槽的内部,当施工平台上升的高度较高时,将卡扣与卡块分离,将伸缩梯通过T型滑块沿着T型滑槽滑下,延长爬梯的高度,更便于施工员上下取物。
[00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扣和卡块对应设置,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储物篮,可以将施工所需的工具放置于储物篮的内部,便于快速取用,提高施工效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该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高度来调整该施工平台的相对高度,更便于施工进行,其中升降柱和支撑柱更好的支撑施工平台,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晃动,产生施工风险。
[0018]2.该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通过设置攀爬装置,当施工平台上升的高度较高时,将卡扣与卡块分离,将伸缩梯通过T型滑块沿着T型滑槽滑下,延长爬梯的高度,更便于施工员上下取物,储物篮的设置则便于存储施工用具,便于快速取用,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施工平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攀爬装置延伸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底板;2、移动轮;301、升降柱;302、驱动电机;303、往复丝杆;304、滑台;305、连接杆;306、施工平台;307、滑杆;308、围栏;309、支撑柱;401、爬梯;402、伸缩梯;403、T型滑块;404、卡扣;405、卡块;5、储物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板1和移动轮2,四个移动轮2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下表面四周,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和攀爬装置。
[0027]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和防护单元,驱动单元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前端,升降单元和施工单元设置于驱动单元之上。
[0028]驱动单元包括升降柱301、驱动电机302、往复丝杆303,升降柱301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前端,升降柱301的内部开设有升降仓,驱动电机302安装于升降柱301内部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底板(1)和移动轮(2),四个所述移动轮(2)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下表面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装置和攀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升降单元和防护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前端,所述升降单元和施工单元设置于驱动单元之上;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升降柱(301)、驱动电机(302)、往复丝杆(303),所述升降柱(301)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左侧前端,所述升降柱(301)的内部开设有升降仓,所述驱动电机(302)安装于升降柱(301)内部升降仓的底部,所述往复丝杆(303)的底部连接于驱动电机(302)的输出端,其顶部转动连接于升降仓的顶部;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滑台(304)、连接杆(305)、施工平台(306)、滑杆(307),所述滑台(304)螺纹连接于往复丝杆(303)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杆(305)固定连接于滑台(304)的右侧外表面,所述施工平台(306)固定连接于连接杆(305)的右端,三根所述滑杆(307)分别固定连接于施工平台(306)的左侧外表面后端和右侧外表面的前后两端;所述防护单元包括围栏(308)和支撑柱(309),所述围栏(308)固定连接于施工平台(306)的上表面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国许庆科王建雄蒋恒梁育晢陈烜刘国栋张光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