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1636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粉碎秸秆,向所述秸秆之中加入菌剂以形成菌剂悬液,所述菌剂与秸秆比例为1:500;S2、将S1中所得菌剂悬液喷洒于秸秆之上完成后续发酵过程;S3、向S2中所得产物之中注入微量元素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所述微量元素包括C、N、P、K中至少2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秸秆纳米催化、草种催化附着以及养分催化等技术,解决待修复区域立地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或根本没有土壤的状况,为植物定居附着提供相应条件。居附着提供相应条件。居附着提供相应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采用废弃农作物秸秆纤维进行快速预处理以达到植物组织与纤维彼此分离,对秸秆进行预处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森林资源匮乏的当今,采用这种技术能生产出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在秸秆纤维制浆工艺研究中,国内外采用生物技术辅助制浆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Radhakrishnan等研究了离子液体介导对木质素的影响及定向生产可再生材料策略,通过添加化学或生物催化剂,即木质素降解酶(LDEs),可提高木质素的价化速率;Bpjpai等使用木质素降解菌对麦秸进行预处理,表明预处理能有效降低化学试剂的使用,减短蒸煮时间和降低卡帕值,真菌处理对纸浆的强度特性没有任何不利影响;Qin等研究了磷钨酸辅助预精炼结合纤维素酶处理调控纤维可及性和黏度,采用两步活化工艺为大规模生产高质量溶解浆提供绿色、高效的途径。
[0003]技术难点
[0004]1、土壤不流失
‑‑‑‑
待修复区域立地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或者根本没有土壤(如裸岩边坡),而且这些边坡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普通土壤无法稳定附着,所以植物定居相当困难。光有土壤也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平衡问题。
[0005]2、正确选育植物
‑‑‑‑
常规的园林植物大多无法在这些立地条件恶劣的区域生存。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植被的生态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种群的共生关系和演替规律。所以,这个担当生态修复重任的主角必须选择正确,并能很好的“活下去”。
[0006]3、技术与工艺配备适当
‑‑‑‑
裸露边坡高陡、危险,表面起伏不平,植物生长条件极为恶劣,人工土壤层需要可靠附着,而且采用的所有材料和措施不应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所以,生态修复的施工技术和工艺都不能采用常规的建筑施工方式,而要有针对性地研发新的技术、工艺和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秸秆为原料,围绕绿色农用制品生产加工利用,为秸秆资源高值化利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粉碎秸秆,向所述秸秆之中加入菌剂以形成菌剂悬液,所述菌剂与秸秆比例为1:500;
[0010]S2、将S1中所得菌剂悬液喷洒于秸秆之上完成后续发酵过程;
[0011]S3、向S2中所得产物之中注入微量元素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
[0012]所述微量元素包括C、N、P、K中至少2种。
[0013]进一步地,将尿素和氮磷钾肥按比例0.1%和1%喷入S2中所得产物之中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抽检过程,所述抽检过程具体如下:
[0015]进一步地,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依照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6]进一步地,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应用,具体过程如下:将所述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与植物种子混合后,于10

30℃环境下喷附于绿化之上,喷附厚度为6

8cm。
[0017]进一步地,所述绿化位于工程坡面之上,工程坡面的坡比为1:0.5

0.75。
[0018]进一步地,于喷附过程之中,于坡比大于1:0.75时,其喷附的基材厚度为6cm,于坡比大于1:0.5时,基材厚度为8cm。
[0019]进一步地,于喷附过程前后12

24h之内避免出现阴雨天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秸秆纳米催化、草种催化附着以及养分催化等技术,解决待修复区域立地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或根本没有土壤的状况,为植物定居附着提供相应条件。
附图说明
[0021]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22]图1为施工前坡面表观图;
[0023]图2为施工后坡面表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5]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26]S1、粉碎秸秆,并向秸秆之中加入菌剂以形成菌剂悬液,其中,菌剂与秸秆的比例为1:500;
[0027]于S1中所用菌剂为秸秆腐熟菌剂,其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于秸秆腐熟菌剂之中,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5.0
×
108cfu/g;
[0028]S2、将S1中所得菌剂悬液喷洒于秸秆之上完成后续发酵过程,于发酵过程之中,按照每1.3吨秸秆菌悬液的比例,以真空泵将菌悬液泵出均匀喷洒在切碎的秸秆上;将喷好菌悬液的秸秆送入堆肥发酵仓中,堆料高度应达到发酵仓内室净高度75%,发酵仓内保持在40

50℃,发酵周期1周;
[0029]于上述发酵过程之中,采用仓式堆肥的方式,将堆料混合物置于简单箱式结构中进行发酵,并采用强制通风,将通风系统组成于静态堆肥相同,如此在封闭的容器内进行堆
肥,没有臭气污染且能够较好掌控好容器之内的热量,便于发酵过程的进行。
[0030]S3、向S2中所得产物之中注入微量元素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所述微量元素包括C、N、P、K中至少2种,于实际过程之中,将尿素和氮磷钾肥按比例0.1%和1%喷入S2中所得产物之中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
[0031]依照GB/T33891

2017的要求对所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进行抽检,抽检指标包括成品中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群指标,于抽检过程之中,若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指标之中存在任意一项指标不符合要求是,重新自二倍量的包装中选取样品进行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若于复检过程之中存在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
[0032]选取修复区域,于修复区域之中,土地瘠薄或无土壤覆盖如裸岩边坡,于此类区域之中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无土壤稳定附着,故而植物定居难度极大,且即使存在土壤,亦需考量土壤之中的养分含量和平衡问题。
[0033]于本实施例之中,将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依靠机械液压原理喷播附着于待修复区域,
[0034]于喷附过程之中,于坡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粉碎秸秆,向所述秸秆之中加入菌剂以形成菌剂悬液,所述菌剂与秸秆比例为1:500;S2、将S1中所得菌剂悬液喷洒于秸秆之上完成后续发酵过程;S3、向S2中所得产物之中注入微量元素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所述微量元素包括C、N、P、K中至少2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尿素和氮磷钾肥按比例0.1%和1%喷入S2中所得产物之中即得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检过程,于所述抽检过程之中,抽检指标包括蛔虫卵死亡率以及大肠杆菌群指标。4.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其特征在于,依照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用于生态修复的复合基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永忠秦铭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海门红杉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