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340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旋转电机的壳体具有沿周向以矩形波状延伸的流路。流路具有多个轴向流路部、将轴向流路部的第一端部彼此相连的第一周向流路部、以及将轴向流路部的第二端部彼此相连的第二周向流路部。轴向流路部具有第一流路部和与第一流路部相连的第二流路部。第一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接近第二流路部而变小。第二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接近第一流路部而变小。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为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流路部中的靠近第二流路部的侧的第三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二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为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二流路部中的靠近第一流路部的侧的第四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的第四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的第四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以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设有沿轴向前进且在轴端反转的水路的旋转机。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

881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那样的旋转机中,要求进一步提高水路的冷却效率。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流路的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一个方案具备:能够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隔着间隙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以及在内部容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周向以矩形波状延伸的流路。所述流路具有:多个轴向流路部,其沿轴向延伸,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第一周向流路部,其将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轴向流路部的轴向一侧的第一端部彼此相连;以及第二周向流路部,其将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轴向流路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彼此相连。所述轴向流路部具有:第一流路部,其具有所述第一端部;以及第二流路部,其具有所述第二端部,且与所述第一流路部的轴向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接近所述第二流路部而变小。所述第二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接近所述第一流路部而变小。所述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为所述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流路部中的靠近所述第二流路部的侧的第三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所述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二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为所述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流路部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流路部的侧的第四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
[0011]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案是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其中,具备:上述的旋转电机;以及传递机构,其与所述转子连接,且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传递给所述车辆的车轴。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在旋转电机及驱动装置中,能够提高流路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上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5]图2是从后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中的第一壳体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7]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中的第二壳体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8]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供油路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0019]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20]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1]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流槽部的立体图。
[0022]图9是从轴向一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流槽部的图。
[0023]图1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0024]图1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流路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即,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与铅垂方向相关的相对位置关系只要至少在驱动装置搭载于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的情况下满足即可。
[0026]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Z侧为铅垂方向上侧,

Z侧为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搭载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侧是车辆的前侧,

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且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侧是车辆的左侧,

Y侧是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0027]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侧为车辆的后侧,

X侧为车辆的前侧。在这种情况下,+Y侧是车辆的右侧,

Y侧是车辆的左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包含大致正交的方向。
[0028]适当图示的中心轴J1是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假想轴。更详细而言,中心轴J1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也就是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将与中心轴J1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J1简称为“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左侧(+Y侧)称为“轴向一侧”,将右侧(

Y侧)称为“轴向另一侧”。
[0029]适当图示的箭头θ示出周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周向中的从轴向一侧(+Y侧)观察时以中心轴J1为中心沿逆时针前进的侧、即箭头θ朝向的侧(+θ侧)称为“周向一侧”,将周向中的从轴向一侧观察时以中心轴J1为中心沿顺时针前进侧、即与箭头θ朝向的侧相反的侧(

θ侧)称为“周向另一侧”。
[0030]图1及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0是搭载于车辆,使车轴64旋转的驱动装置。搭载有驱动装置100的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20、传递机构60、逆变器单元80以及泵94。
[0031]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20是驱动驱动装置100的马达。旋转电机20具备:能够
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的转子30;隔着间隙与转子30对置的定子40;在内部容纳转子30及定子40的壳体10;以及轴承71~76。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也是驱动装置100的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具有在内部收纳转子30及定子40的马达壳体11和在内部收纳传递机构60的传递机构壳体12。马达壳体11和传递机构壳体12是被相互固定的分体。传递机构壳体12固定于马达壳体11的轴向一侧。即,传递机构壳体12与马达壳体11的轴向一侧相连。轴承71~76例如是滚珠轴承。
[0032]转子30具有轴31和转子主体32。轴31能够以中心轴J1为中心旋转。轴31由轴承71、72、73、74可旋转地支撑。由此,轴承71、72、73、74将转子30支撑为可旋转。
[0033]在本实施方式中,轴31为中空轴。轴31是以中心轴J1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在轴31设置有将轴31的内部和轴31的外部相连的孔部33。轴31跨马达壳体11的内部和传递机构壳体12的内部延伸。轴3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转子;隔着间隙与所述转子对置的定子;以及在内部容纳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沿周向以矩形波状延伸的流路,所述流路具有:多个轴向流路部,其沿轴向延伸且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第一周向流路部,其将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轴向流路部的轴向一侧的第一端部彼此相连;以及第二周向流路部,其将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轴向流路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第二端部彼此相连,所述轴向流路部具有:第一流路部,其具有所述第一端部;以及第二流路部,其具有所述第二端部,且与所述第一流路部的轴向另一侧相连,所述第一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接近所述第二流路部而变小,所述第二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随着接近所述第一流路部而变小,所述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为所述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流路部中的靠近所述第二流路部的侧的第三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所述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二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为所述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流路部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流路部的侧的第四端部的流路截面积之差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流路截面积和所述第一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彼此相同,所述第二端部的流路截面积和所述第二周向流路部的流路截面积彼此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梶川哲高田响园田贵弘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