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33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包括移动式控温设备、柜体,两者相互结合使用发挥作用,移动式控温设备包括活动条体、移动控温主体、测温装置,移动控温主体在活动条体上活动与组合,在测温装置发出信号后,移动控温主体可根据预设移动范围进行移动,在温度过高时,移动控温主体还可同时组合进行散热控温,并且考虑到平时的运行成本,在温度未到预设值时仍采用普通散热的方式,测温装置还可设置多个,在一定范围内数量设置越多加强散热扇所移动覆盖的区域散热就越加精准,这种强力散热+普通散热的组合方式,对于局部精准控温、防止温度进一步蔓延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止温度进一步蔓延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防止温度进一步蔓延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容柜领域,具体为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

技术介绍

[0002]低压电容柜起的作用是,降低因为用电网络中大量存在的电感性负载所产生的无功功率;电容柜内的主要元件是补偿电容器,它主要起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变压器利用率的作用。
[0003]可以保持电力系统无功平衡,降低损耗,提高电网供电质量。低压电容器柜中使用的控制器通常有12个控制回路。设置环路数量的容量符合堆委容量设置。循环的数量应该设置得尽可能少,以满足尽可能少的动作。一般来说,机柜最多可容纳12个电力电容器,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容量的组合。事实证明,除了电阻性负载之外,大多数日常电气设备都是感性负载,如荧光灯、变压器、发动机等。这些感性负载改变电源的相位,导致电压波动大、无功功率增加和电能浪费。通过低压电容柜补偿无功功率因数可以有效解决这

问题,提高供电效率。低压电容柜的自动补偿装置可以根据功耗负载的变化自动设置电容器组的输入,以减少大量无功电流,从而降低无功功耗。
[0004]如公开号为CN213782549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低压电容柜。为提高产品的设计规范性,方便后期用户进行现场维护,本技术提出一种低压电容柜,其中设置有多个回路,回路依次排序,回路中对应的回路一次元件在低压电容柜的柜体内按照回路排序布设,回路中对应的二次控制回路元件布设在柜体外的面板上,二次控制回路元件与对应的回路一次元件的排布相对应。这样的低压电容柜,其柜体内的回路一次元件和面板上的二次控制回路元件位置排布规整且有规律可循,即使是在没有标识牌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个回路中的回路一次元件和二次控制回路元件的分布,既提高了产品的设计规范性,又方便后期用户进行现场维护。
[0005]综上所述,现有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存在诸多弊端,总结如下:
[0006]目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内的散热设备覆盖面不全,为了节省制作成本仅针对低压电容柜部分区域进行散热,虽然也能兼顾柜内温度,但是控温速度太慢,往往柜内设备是局部的温度升高,若不及时进行控温,则温度会进一步的蔓延,因此目前低压电容柜技术中还不具备针对局部控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包括移动式控温设备、柜体,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与柜体连接,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包括活动条体、移动控温主体、测温装置,所述活动条体固定在柜体内部,所述移动控温主体可移动式的设置在活动条体上,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柜
体内部,且位于活动条体一侧,所述活动条体包括齿条、滑槽,所述齿条设置在活动条体的一侧,所述滑槽设置在活动条体的另一侧,所述移动控温主体包括卡接齿轮箱、驱动装置、加强散热扇,所述卡接齿轮箱的一侧与滑槽对应卡接,另一侧的内部齿轮与齿条相适配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卡接齿轮箱上,所述加强散热扇也固定在卡接齿轮箱上,移动式控温设备包括活动条体、移动控温主体、测温装置,移动控温主体在活动条体上活动与组合,在测温装置发出信号后,移动控温主体可根据预设移动范围进行移动,在温度过高时,移动控温主体还可同时组合进行散热控温,并且考虑到平时的运行成本,在温度未到预设值时仍采用普通散热的方式,测温装置还可设置多个,在一定范围内数量设置越多加强散热扇所移动覆盖的区域散热就越加精准,这种强力散热+普通散热的组合方式,对于局部精准控温、防止温度进一步蔓延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柜体包括普通散热孔、加强散热孔、散热槽,且三者均设置在柜体两侧。
[0011]优选的,所述加强散热孔的外轮廓呈矩形。
[0012]优选的,所述加强散热扇的位置对应加强散热孔。
[0013]优选的,所述普通散热孔共设有六个,且均匀分布在柜体两侧。
[0014]优选的,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在柜体内设有两组。
[0015]优选的,所述移动控温主体在活动条体上依次设有三组。
[0016]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卡接齿轮箱内部的齿轮。
[0017]优选的,所述测温装置为温度检测传感器。
[0018]优选的,所述测温装置共设有六个,且均匀分布在活动条体一侧。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包括移动式控温设备、柜体,两者相互结合使用发挥作用,移动式控温设备包括活动条体、移动控温主体、测温装置,移动控温主体在活动条体上活动与组合,在测温装置发出信号后,移动控温主体可根据预设移动范围进行移动,在温度过高时,移动控温主体还可同时组合进行散热控温,并且考虑到平时的运行成本,在温度未到预设值时仍采用普通散热的方式,测温装置还可设置多个,在一定范围内数量设置越多加强散热扇所移动覆盖的区域散热就越加精准,这种强力散热+普通散热的组合方式,对于局部精准控温、防止温度进一步蔓延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6]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包括移动式控温设备1、柜体2,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1与柜体2连接,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1包括活动条体11、移动控温主体12、测温装置13,所述活动条体11固定在柜体2内部,所述移动控温主体12可移动式的设置在活动条体11上,所述测温装置13设置在柜体2内部,且位于活动条体11一侧,所述活动条体11包括齿条111、滑槽112,所述齿条111设置在活动条体11的一侧,所述滑槽112设置在活动条体11的另一侧,所述活动条体11一侧可铺设坦克链,坦克链内部放置用于连接驱动装置、加强散热扇123两者的信号线与电源线,所述移动控温主体12包括卡接齿轮箱121、驱动装置122、加强散热扇123,所述卡接齿轮箱121的一侧与滑槽112对应卡接,另一侧的内部齿轮与齿条111相适配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22固定在卡接齿轮箱121上,所述加强散热扇123也固定在卡接齿轮箱121上。
[0027]所述柜体2包括普通散热孔21、加强散热孔22、散热槽23,且三者均设置在柜体2两侧,所述加强散热孔22的外轮廓呈矩形,所述加强散热扇123的位置对应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控温设备(1)、柜体(2),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1)与柜体(2)连接,所述移动式控温设备(1)包括活动条体(11)、移动控温主体(12)、测温装置(13),所述活动条体(11)固定在柜体(2)内部,所述移动控温主体(12)可移动式的设置在活动条体(11)上,所述测温装置(13)设置在柜体(2)内部,且位于活动条体(11)一侧,所述活动条体(11)包括齿条(111)、滑槽(112),所述齿条(111)设置在活动条体(11)的一侧,所述滑槽(112)设置在活动条体(11)的另一侧,所述移动控温主体(12)包括卡接齿轮箱(121)、驱动装置(122)、加强散热扇(123),所述卡接齿轮箱(121)的一侧与滑槽(112)对应卡接,另一侧的内部齿轮与齿条(111)相适配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22)固定在卡接齿轮箱(121)上,所述加强散热扇(123)也固定在卡接齿轮箱(1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智能低压电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2)包括普通散热孔(21)、加强散热孔(22)、散热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钦玉梁玉斌孙鹏飞肖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全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