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系统及冷却循环稳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631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稳压系统及冷却循环稳压系统,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一管道上的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连接;设置于第二管道上的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当第一管道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第二管道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时,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第一管道进行稳压;当第二管道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第一管道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第二管道进行稳压;当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的压力均超过预设压力范围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本体泄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稳压系统可以在风力发电系统负荷波动较大,换流阀冷却系统压力波动频繁时,对冷却系统进行稳压。对冷却系统进行稳压。对冷却系统进行稳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压系统及冷却循环稳压系统


[0001]本技术换流阀冷却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稳压系统及冷却循环稳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海上风能发电设施通常包括换流站,用于解决海上风能发电设施中换流阀、联接变压球等电器设备的发热问题;在换流站中,直流换流阀的运行会产生巨大的热量,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冷却。
[0003]风力发电系统负荷波动较大,换流阀冷却系统压力波动频繁,需要有稳压系统对其进行稳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压系统及冷却循环稳压系统,以解决换流阀冷却系统压力波动频繁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压系统,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其中,第一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管道上,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连接,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管道内的压力;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二管道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管道内压力;当第一管道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第二管道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时,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第一管道进行稳压;当第二管道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第一管道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第二管道进行稳压;当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的压力均超过预设压力范围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及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本体泄压。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压系统,管道系统中的循环冷却介质冷热变换体积胀缩会导致循环管道压力变化,当热胀压力过大时需泄放压力,本系统可以在管道系统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时,对管道系统进行稳压,提高了管道系统的稳定性。
[0007]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膨胀罐、第一加压阀、第一减压阀;第一减压阀设置于第一膨胀罐上,第一加压阀的第一端与第一膨胀罐的第一端连接。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膨胀罐、第二加压阀、第二减压阀;第二减压阀设置于第二膨胀罐上,第二加压阀的第一端与第二膨胀罐的第一端连接。
[0008]本技术的压力检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管路中冷却介质的压力大小,及时对管道系统进行稳压。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稳压系统还包括:补水装置及气体稳压装置,其中,补水装置与第一膨胀罐的第二端、第二膨胀罐的第二端连接;气体稳压装置与第一加压阀的第二端、第二加压阀的第二端连接。
[0010]本技术中,因循环冷却介质冷热变换、体积胀缩会导致循环管道压力变化,补水装置及气体稳压装置可以在管道系统冷缩压力过小或泄放压力排水水位降低时,进行稳
压补水。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补水装置包括:
[0012]补水罐、移动水箱、供水泵、第一补水泵、第二补水泵;补水罐的第一端通过供水泵与移动水箱连接,补水罐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补水泵与第一膨胀罐的第二端连接、补水罐的第三端还通过第二补水泵第二膨胀罐的第二端连接。
[0013]本技术的补水装置可以保证水的及时补充,以确保管道系统的压力稳定。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体稳压装置包括:
[0015]补气阀、连接阀、稳压阀、至少一个制氮装置及至少一个氮气供应组、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第三气体管道、第四气体管道及第五气体管道,其中,氮气供应组通过第一气体管道与补气阀的第一端连接,补气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气体管道与制氮装置连接,氮气供应组依次通过第三气体管道、第四气体管道与第一加压阀的第二端连接,氮气供应组还依次通过第三气体管道、第五气体管道与第二加压阀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气体管道上设置稳压阀,第五气体管道上设置连接阀。
[0016]本技术的制氮装置及氮气供应组可以在氮气供应组耗尽时自动制氮补充氮气,提高了管道系统的稳定性。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循环稳压系统,包括:上述的稳压系统以及外循环系统、中间循环系统及内循环系统,其中,外循环系统的第一端与冷却水连接,外循环系统的第二端与中间循环系统的第一端连接;中间循环系统的第二端与内循环系统的第一端连接;内循环系统的其第二端与待散热装置连接;稳压系统的第一端与中间循环系统连接,稳压系统的第二端与内循环系统连接。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稳压系统的冷却循环稳压系统,可以在发电系统负荷波动较大、待散热装置冷却系统压力波动频繁时,对系统进行稳压并自动维护,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001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循环系统包括:一级热交换板;一级热交换板的第一端输入冷却水。
[0020]本技术的外循环系统主要为中间冷却循环稳压系统提供热交换冷源,冷却介质为海水,换热后注回大海。
[002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中间循环系统包括:二级热交换板、第一过滤器、第一循环泵、脱气罐、第一中间管道、第二中间管道及第三中间管道,其中,一级热交换板的第二端通过第一中间管道与二级热交换板的第一端连接,一级热交换板的第三端通过第二中间管道与二级热交换板的第二端连接;二级热交换板的第三端、第四端与内循环系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中间管道上设置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及第一过滤器;第二中间管道上设置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泵通过第三中间管道与脱气罐连接。
[0022]本技术的中间循环系统,其冷却介质在二级换热器交换吸收内循环系统热量升温,在换热器内与外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降温,为内循环系统提供热交换冷源。
[00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循环系统包括:第二过滤器、第二循环泵、离子电导监测装置、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去离子罐、第一内冷管道、第二内冷管道、第三内冷管道、第四内冷管道、第五内冷管道、第六内冷管道;待散热装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内冷管道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待散热装置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第二内冷管道、第三内冷管道
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连接,待散热装置的第二端还依次通过第二内冷管道、第四内冷管道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五内冷管道与二级热交换板的第三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四端通过第六内冷管道与二级热交换板的第四端连接;第一内冷管道上设置第二循环泵;第二内冷管道上设置第二过滤器及离子电导监测装置;第四内冷管道上设置去离子罐及第二膨胀罐。
[0024]本技术的内循环系统,其中内冷介质吸收待散热装置的设备量后温度上升,升温后在换热器与中间循环系统进行热交换换温,降温后的内冷介质流回设备,从而达到冷却待散热装置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稳压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管道内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管道内压力;当所述第一管道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所述第二管道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时,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对所述第一管道进行稳压;当所述第二管道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范围、所述第一管道的压力在预设压力范围内时,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对所述第二管道进行稳压;当所述第一管道及所述第二管道的压力均超过预设压力范围时,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及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本体泄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膨胀罐、第一加压阀、第一减压阀;所述第一减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膨胀罐上,所述第一加压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膨胀罐的第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膨胀罐、第二加压阀、第二减压阀;所述第二减压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膨胀罐上,所述第二加压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膨胀罐的第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装置及气体稳压装置,其中,所述补水装置与所述第一膨胀罐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膨胀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体稳压装置与所述第一加压阀的第二端、第二加压阀的第二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包括:补水罐、移动水箱、供水泵、第一补水泵、第二补水泵;所述补水罐的第一端通过所述供水泵与所述移动水箱连接,所述补水罐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补水泵与所述第一膨胀罐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补水罐的第三端还通过所述第二补水泵所述第二膨胀罐的第二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稳压装置包括:补气阀、连接阀、稳压阀、至少一个制氮装置及至少一个氮气供应组、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第三气体管道、第四气体管道及第五气体管道,其中,所述氮气供应组通过第一气体管道与所述补气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补气阀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气体管道与所述制氮装置连接,所述氮气供应组依次通过第三气体管道、第四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一加压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氮气供应组还依次通过第三气体管道、第五气体管道与所述第二加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伟冒文亮杨荣华蒋冠华武林陈亚峰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