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12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供气管路组件、连通管路、收集结构和反吹组件,各供气管路组件包括供气储气结构、供气管路和设置在供气管路上的至少两个减压阀,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供气储气结构连通,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供气管路组件的供气管路连通,供气管路的出气端与收集结构连通,反吹组件包括反吹储气结构、与供气管路连通设置的反吹进气管路和反吹出气管路,反吹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反吹储气结构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相引发剂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且一段减压的方式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压的方式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压的方式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甲醛制备设备相关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为阳离子引发剂,聚合反应中气相引发剂的精确加入,对于聚合反应温度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及聚合物质量控制有着关键的作用。以往的聚合反应气相介质的加入通过气瓶后进行一段减压,由于绝热膨胀,温度下降比较大,控制阀出口存在两相流动,气相介质流量控制不稳定,影响了聚合反应稳定性。气相引发剂系统原设计有停车吹扫及开车单线流量计运行,备用流量计同时吹扫的流程。但存在死角,容易累积杂质,堵塞计量原件和阀门,且更换减压阀及其他阀门操作频繁,操作复杂,工艺交出难度大。
[0003]由上可知,目前现有的气相引发剂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且一段减压的方式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相引发剂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且一段减压的方式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供气管路组件,各供气管路组件包括供气储气结构、供气管路和设置在供气管路上的至少两个减压阀,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供气储气结构连通;连通管路,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供气管路组件的供气管路连通;收集结构,供气管路的出气端与收集结构连通;反吹组件,反吹组件包括反吹储气结构、与供气管路连通设置的反吹进气管路和反吹出气管路,反吹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反吹储气结构连通。
[0006]进一步地,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设置在进气管路上,并将进气管路分为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至少一个减压阀设置在第一管段上,至少另一个减压阀设置在第二管段上。
[0007]进一步地,连通管路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管段之间;和/或连通管路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管段之间。
[0008]进一步地,减压阀设置有两个,两个减压阀分别为第一减压和第二减压阀,第一减压阀设置在第一管段上,第二减压阀设置在第二管段上,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第一管段上,第一控制阀位于第一减压阀远离供气储气结构的一侧;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第二管段上,第二控制阀位于第二减压阀远离供气储气结构的一侧。
[0009]进一步地,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过滤器组件,过滤器组件
设置在第二管段上,过滤器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器与第二减压阀之间的第一过滤器、第二减压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第二过滤器;流量表,流量表设置在第二过滤器与第二控制阀之间。
[0010]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两个进气管路中的一个为上管路,另一个为下管路,连通管路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设置在上管路和下管路之间,第一连通管的进口与上管路上的第一减压阀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连通管的出口与下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与加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连通管上;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设置在上管路和下管路之间,第二连通管的进口与下管路上的第一减压阀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连通管的出口与上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与加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设置在第二连通管上。
[0011]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两个进气管路中的一个为上管路,另一个为下管路,反吹进气管路包括第一反吹管路,第一反吹管的进气口与反吹储气结构连通,第一反吹管的吹气口与上管路上的第一减压阀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反吹管路,第二反吹管的进气口与反吹储气结构连通,第二反吹管的吹气口与下管路上的第一减压阀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三反吹管路,第三反吹管的进气口与反吹储气结构连通;第四反吹管路,第四反吹管路的进气口与第三反吹管路的吹气口连通,第四反吹管路的吹气口与上管路上的第二减压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五反吹管路,第五反吹管路的进气口与第三反吹管路的吹气口连通,第五反吹管路的吹气口与下管路上的第二减压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六反吹管路,第六反吹管路的进气口与第三反吹管路的吹气口连通,第六反吹管路的吹气口与上管路和下管路的出气口连通。
[0012]进一步地,对称设置的两个进气管路中的一个为上管路,另一个为下管路,反吹出气管路包括第一出气管路,第一出气管路的一端与上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与加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出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气体流出;第二出气管路,第二出气管路的一端与下管路上的第一控制阀与加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出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气体流出;第三出气管路,第三出气管路的一端与上管路上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三出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气体流出;第四出气管路,第四出气管路的一端与下管路上的第二过滤器与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四出气管路的另一端用于气体流出。
[0013]进一步地,反吹组件还包括压力表,压力表设置在反吹储气结构的出气端;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节阀设置在反吹储气结构的出气口与压力表之间的管路上。
[0014]进一步地,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气管,第一过气管设置在进气管路和收集结构之间;第二过气管,第二过气管设置在进气管路和收集结构之间,第一过气管和第二过气管并联设置;过气控制阀,过气控制阀分别设置在第一过气管和第二过气管上。
[0015]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供气管路组件、连通管路、收集结构和反吹组件,各供气管路组件包括供气储气结构、供气管路和设置在供气管路上的至少两个减压阀,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供气储气结构连通,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供气管路组件的供气管路连通,供气管路的出气端与收集结构连通,反吹组件包括反吹储气结构、与供气管路连通设置的反吹进气管路和反吹出气管路,反吹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反吹储气结构连通。
[0016]由上可知,本申请通过设置对称设置的供气管路组件和收集组件配合使用,由于采用了的供气管路组件为对称设置,因此制作简单;同时,本申请通过在对称设置的供气管路组件之间设置连通管,以实现在单个供气管路组件堵塞时,可通过连通管路流入到另一个供气管路组件的内部,进而可避免出现单个供气管路阻塞导致无法工作的现象出现。
[0017]本申请采用的在进气管路上设置反吹进气管路和反吹出气管路,以实反吹储气结构可实现对称设置的供气管路组件中的各管段进行反吹的效果,以避免有危害的气体停留在供气管路的内部,提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供气管路组件(10),各所述供气管路组件(10)包括供气储气结构(110)、供气管路(120)和设置在所述供气管路(120)上的至少两个减压阀,所述供气管路(120)的进气端与所述供气储气结构(110)连通;连通管路,所述连通管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供气管路组件(10)的供气管路(120)连通;收集结构(20),所述供气管路(120)的出气端与所述收集结构(20)连通;反吹组件,所述反吹组件包括反吹储气结构(310)、与所述供气管路(120)连通设置的反吹进气管路和反吹出气管路,所述反吹进气管路的进气端与所述反吹储气结构(3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加热器(40),所述加热器(40)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并将所述进气管路分为第一管段(121)和第二管段(122),至少一个所述减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121)上,至少另一个所述减压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1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路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管段(121)之间;和/或所述连通管路设置在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管段(12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阀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减压阀分别为第一减压阀和第二减压阀(132),所述第一减压阀(131)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121)上,所述第二减压阀(132)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122)上,所述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50),所述第一控制阀(50)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段(121)上,所述第一控制阀(50)位于所述第一减压阀(131)远离所述供气储气结构(110)的一侧;第二控制阀(1100),所述第二控制阀(110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122)上,所述第二控制阀(1100)位于所述第二减压阀(132)远离所述供气储气结构(110)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还包括:过滤器组件,所述过滤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段(122)上,所述过滤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器(40)与所述第二减压阀(132)之间的第一过滤器(610)、所述第二减压阀(132)和所述第二控制阀(1100)之间的第二过滤器(620);流量表(710),所述流量表(710)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器(620)与所述第二控制阀(110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反应气相引发剂精确控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进气管路中的一个为上管路,另一个为下管路,所述连通管路包括:第一连通管(810),所述第一连通管(810)设置在所述上管路和所述下管路之间,所述第一连通管(810)的进口与所述上管路上的所述第一减压阀(131)和所述第一控制阀(50)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810)的出口与所述下管路上的所述第一控制阀(50)与所述加热器(40)之间的管路连通;
第三控制阀(820),所述第三控制阀(82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810)上;第二连通管(830),所述第二连通管(830)设置在所述上管路和所述下管路之间,所述第二连通管(830)的进口与所述下管路上的所述第一减压阀(131)和所述第一控制阀(50)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830)的出口与所述上管路上的所述第一控制阀(50)与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任晓东陈星杨军张亚军马生成赵之雷马海波王波苏小明方锦标殷磊马媛徐辉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