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594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玻璃镀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提供一种紧凑型结构且便于提高加热及冷却效率的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有框架、观察板、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等;所述框架后侧与所述观察板之间设有可对玻璃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所述框架前侧与所述观察板之间设有可对镀膜完成的玻璃两侧面同时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通过长短不一且交错式排布的热反射板,有利于延长热空气流动的路径,且可将热空气同时导向玻璃的两侧面,进而有利于对玻璃进行加热及保持相应的温度;通过长短相间分布的导流板有利于将冷却后的空气同时引流到玻璃的两侧面。到玻璃的两侧面。到玻璃的两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玻璃镀膜
,具体是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玻璃镀膜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膜或金属化合物,以改变玻璃光学性能。在对玻璃镀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玻璃镀膜的质量,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加热系统对玻璃进行加热,以便能够维持一定的温度,且需要配合冷却系统对镀膜后的玻璃进行冷却,以便能够消除镀膜时产生的应力,以及减少膜层氧化的影响。
[0003]目前,现有对玻璃进行镀膜的设备,通常是将玻璃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水平输送,由于现有的镀膜设备体型较大,进而较占用场地空间;且由于玻璃为水平放置,在镀膜时不便于同时对玻璃的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或是冷却。
[0004]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提供一种紧凑型结构且便于提高加热及冷却效率的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玻璃镀膜设备体型较为庞大,较占用空间,且不便于对玻璃的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或是冷却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紧凑型结构且便于提高加热及冷却效率的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有底座、框架、观察板、密封板和镀膜机,所述底座上部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左右两侧均嵌入式安装有观察板,所述框架前、中、后三处均安装有一对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将所述框架和观察板分隔成加热腔和冷却腔,所述框架后侧上部安装有镀膜机,且所述镀膜机位于所述加热腔内,还包括有传送组件、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框架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用于玻璃进行竖直输送的传送组件,所述框架后侧与所述观察板之间设有可对玻璃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所述框架前侧与所述观察板之间设有可对镀膜完成的玻璃两侧面同时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
[0007]更进一步的,加热系统包括有透气管、加热器、鼓风机、过滤板和热反射板,所述框架下部后侧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底部安装有鼓风机,所述加热器出风口处安装有过滤板,后侧两块所述观察板相对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若干块长短交错排布的热反射板,所述镀膜机的安装壳上连接有透气管并连通。
[0008]更进一步的,冷却系统包括有制冷器、导流板、收集箱和排水阀,所述框架上部前侧安装有制冷器,前侧两块所述观察板相对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若干块长短相间分布的导流板,所述框架下部前侧安装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底部前侧连接有排水阀并连通。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热反射板朝所述加热腔的中部向上倾斜设置。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朝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向下倾斜设置。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由多个电动辊轮组成,且所述电动辊轮上套设有橡胶套。
[00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13]通过上下两侧设置的多个电动辊轮可实现对玻璃进行竖直放置输送,有利于节约空间;通过长短不一且交错式排布的热反射板,有利于延长热空气流动的路径,且可将热空气同时导向玻璃的两侧面,进而有利于对玻璃进行加热及保持相应的温度;通过长短相间分布的导流板有利于将冷却后的空气同时引流到玻璃的两侧面,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玻璃的冷却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玻璃的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及冷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

底座,2

框架,20

传送组件,3

观察板,4

密封板,5

镀膜机,50

透气管,6

加热器,60

鼓风机,7

过滤板,8

热反射板,9

制冷器,10

导流板,11

收集箱,12

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0]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如图1

图4所示,包括有底座1、框架2、传送组件20、观察板3、密封板4、镀膜机5、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底座1上部安装有框架2,所述框架2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传送组件20,所述传送组件20由多个电动辊轮组成,且所述电动辊轮上套设有橡胶套,由于电动辊轮为上下分布式设置,进而有利于对玻璃进行竖直输送,进而有利于减小对空间的占用,能够有效的节约空间,所述框架2左右两侧均嵌入式安装有观察板3,观察板3为亚克力材质制成,有利于对玻璃镀膜的过程进行查看,所述框架2前、中、后三处均安装有一对密封板4,所述密封板4为柔性材质制成,回弹性高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有利于保温,所述密封板4将所述框架2和观察板3分隔成两个空腔,其中前侧为冷却腔,后侧为加热腔,所述框架2后侧上部安装有镀膜机5,且所述镀膜机5位于所述加热腔内,有利于在对玻璃进行镀膜时保持一定的温度,所述框架2后侧与所述观察板3之间设有加热系统,所述框架2前侧与所述观察板3之间设有冷却系统。通过分别启动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有利于对玻璃的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及冷却,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玻璃进行加热及冷却的效率。
[0021]如图1

图4所示,加热系统包括有透气管50、加热器6、鼓风机60、过滤板7和热反射板8,所述框架2下部后侧安装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底部安装有鼓风机60,所述加热器6出风口处安装有用于对杂质进行滤除的过滤板7,后侧两块所述观察板3相对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至少五块长短交错排布的热反射板8,且所述热反射板8朝所述加热腔的中部向上倾斜设置,有利于延长热空气流动的路径及对其引流,进而有利于加热腔内保持相应的温度,所述镀膜机5的安装壳上连接有透气管50并连通,透气管50用于将多余的热气排出。
[0022]如图1

图4所示,冷却系统包括有制冷器9、导流板10、收集箱11和排水阀12,所述框架2上部前侧安装有制冷器9,前侧两块所述观察板3相对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至少六块长短相间分布的导流板10,所述导流板10朝所述冷却腔的中部向下倾斜设置,有利于对冷却后的空气同时进行引导到玻璃的两侧面,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玻璃冷却的效率,所述框架2下部前侧安装有收集箱11,可用于收集冷空气遇热后产生的水滴,所述收集箱11底部前侧连接有排水阀12并连通,排水阀12用于将收集后的水滴进行排出。
[0023]工作原理:本装置通过底座1及框架2的紧凑型结构设置,能够减少对场地的占用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有底座(1)、框架(2)、观察板(3)、密封板(4)和镀膜机(5),所述底座(1)上部安装有框架(2),所述框架(2)左右两侧均嵌入式安装有观察板(3),所述框架(2)前、中、后三处均安装有一对密封板(4),所述密封板(4)将所述框架(2)和观察板(3)分隔成加热腔和冷却腔,所述框架(2)后侧上部安装有镀膜机(5),且所述镀膜机(5)位于所述加热腔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传送组件(20)、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框架(2)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用于玻璃进行竖直输送的传送组件(20),所述框架(2)后侧与所述观察板(3)之间设有可对玻璃两侧面同时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所述框架(2)前侧与所述观察板(3)之间设有可对镀膜完成的玻璃两侧面同时进行降温的冷却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镀膜玻璃镀膜线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包括有透气管(50)、加热器(6)、鼓风机(60)、过滤板(7)和热反射板(8),所述框架(2)下部后侧安装有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底部安装有鼓风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长康廖长浩廖长乐覃婉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怡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