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589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属于板式换热器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及位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换热芯体,在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与多个第一换热介质流道连通,且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的出口截面与连通的每层第一换热介质流道距离相等,第一换热介质可以通过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同时进入多个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流道。换热介质可以通过分配器同时进入多个换热流道。有效的减小了换热介质存在气液两相状态不均匀导致造成的各层流道分配不均的问题。流道分配不均的问题。流道分配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板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换热设备,具有传热效率高、质量轻、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易维修维护等优点,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制冷供热等行业应用广泛。
[0003]当换热器的工作流体处于两相状态时,由于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会产生流体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换热面积不能充分利用,影响换热器的整体性能。
[0004]针对以上分液不均的问题,公告号为CN21005120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有利于流体分配均匀的板式换热器,其主要在进液角孔处做了改进,进液通道内的两相制冷剂先经喇叭口导流、再经环向分配通道进入流道,该设计降低了制冷剂进入分配通道的阻力,使得流体分配和热量交换更均匀。但是在该专利方案中,板片之间以钎焊的方式进行固定,两相邻分配通道连接部的焊接面积小,流体在该密封连接处泄露的可能性较大,且分配通道中间部分较窄,每个流道有且仅有一个分配孔,若实际使用中杂物堵塞分配孔则会导致该分配通道换热失效,降低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内流体分配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用于第一换热介质和第二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其中第一换热介质为气液两相制冷剂;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及位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叠设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换热片,换热芯体在多个换热片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气液两相制冷剂流通和换热的第一换热介质流道;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换热介质流道出口连通的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在换热芯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与多个第一换热介质流道连通,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同时进入多个第一换热介质流道。
[0007]进一步,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被设计为能够将第一换热介质均匀分配到与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连通的每层第一换热介质流道中。
[0008]进一步,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与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设置在同一端板上的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接头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接头,换热芯体在多个换热片之间还形成有多个用于第二换热介质流通和换热的第二换热介质流道。
[0009]进一步,换热芯体为方体结构,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设置在换热芯体的两个侧面相交的棱处,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设置在与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所处棱平行的棱的方位,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设置在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的对角方位;第二换热介质出口接头设置在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的对角方位。
[0010]进一步,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为管状结构,其包括进口端、出口端、以及连通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流道,进口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出口端的横截面积。
[0011]进一步,流道的横截面积从进口端至出口端逐渐增大。
[0012]进一步,进口端的截面为圆形,圆形的直径为10mm

15mm。
[0013]进一步,所出口端的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度等于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接头直径,长方形的长度等于换热芯体的厚度。
[0014]进一步,出口端的长方形截面宽度为15mm

25mm,出口端的长方形截面长度为90mm

150mm。
[0015]进一步,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与换热芯体通过钎焊连接。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板式换热器。
[0017]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换热介质可以通过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同时进入多个换热流道。有效的减小了换热介质存在气液两相状态不均匀导致造成的各层流道分配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换热介质进出口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部分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板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在仿真对比情况下,本申请换热器与常规换热器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侧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
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词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这些词语只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并且对应元件的固有特征或顺序等不受该词语的限制。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换热器结构,包括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20及位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之间的多个换热片30,相邻的两个换热片30之间形成换热流道40,第一端板10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11和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12,以及另一种换热介质的进出口,即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接头13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接头14。在每张换热片30上开设有与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11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接头13相对应的进液孔,以及与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12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接头14对应的出液孔,并且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11与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12形成贯通的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用于第一换热介质和第二换热介质之间的换热,其中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为气液两相制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及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多个叠设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换热片,所述换热芯体在多个所述换热片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所述气液两相制冷剂流通和换热的第一换热介质流道;在所述换热芯体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换热介质通过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同时进入多个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被设计为能够将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均匀分配到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连通的每层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流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流道出口连通的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设置在同一端板上的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接头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接头,所述换热芯体在多个所述换热片之间还形成有多个用于第二换热介质流通和换热的第二换热介质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为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接头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体的两个侧面相交的棱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接头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松潘金龙李斌赵树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