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机构和齿轮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836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一种摩擦机构和具有该摩擦机构的齿轮马达,有助于提高摩擦机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摩擦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有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齿轮,该齿轮以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转轴;以及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该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垫圈被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一侧抵接于所述齿轮,所述第二垫圈被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二侧抵接于所述齿轮,其中,所述齿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树脂制成;以及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嵌件成形于所述主体部,由金属或半金属制成,且具有供所述第一垫圈从所述第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机构和齿轮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摩擦机构和齿轮马达。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有一种摩擦机构,如图8所示,包括:转轴31X,转轴31X设有第一按压部311X和第二按压部312X;齿轮32X,齿轮32X以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转轴31X;以及第一垫圈331X(有时也称作摩擦垫圈)和第二垫圈(有时也称作弹性垫圈)332X,第一垫圈331X和第二垫圈332X分别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转轴31X,第一垫圈331X被第一按压部311X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一侧L1X抵接于齿轮32X,第二垫圈332X被第二按压部312X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二侧L2X抵接于齿轮32X。
[0003]不过,在上述摩擦机构中,齿轮32X通常通过树脂成型而制造,另一方面,齿轮32X与第一垫圈331X呈点接触(线接触),接触面积少,因此,容易因齿轮32X在树脂成型时产生的收缩、变形而导致摩擦机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变差。特别地,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上述摩擦机构时,还会出现齿轮32X的与第一垫圈331X接触的部分因压力而变形的问题,这也导致摩擦机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机构和具有该摩擦机构的齿轮马达,有助于提高摩擦机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擦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有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齿轮,所述齿轮以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转轴;以及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分别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垫圈被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一侧抵接于所述齿轮,所述第二垫圈被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二侧抵接于所述齿轮,其中,所述齿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树脂制成;以及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嵌件成形于所述主体部,由金属或半金属制成,且具有供所述第一垫圈从所述第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
[0006]此处,半金属是指含有20%~50%左右的铁质金属成分(如钢纤维、还原铁粉、泡沫铁粉)的混合材料,主要以橡胶、摩擦粉、纤维和金属纤维合练而成。
[0007]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齿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树脂制成;以及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嵌件成形于主体部,由金属或半金属制成,且具有供第一垫圈从第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因此,有助于确保齿轮与第一垫圈的接触面积,且齿轮的与第一垫圈接触的部分耐久性好,不易因压力而变形,从而确保摩擦机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0008]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第一平面供所述第一垫圈在整个周向上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第一平面供第一垫圈在整个周向上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因此,有助于使第一平面与第一垫圈之间的摩擦力在周向上均匀地起作用,从而进一
步确保摩擦机构的稳定性。
[0010]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第一平面比所述主体部的在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一垫圈相对的表面朝所述第一侧突出。
[0011]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第一平面比主体部的在第二侧且与第一垫圈相对的表面朝第一侧突出,因此,在长期使用时,也有助于确保齿轮与第一垫圈的接触面积保持恒定,从而进一步确保摩擦机构的稳定性。
[0012]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被抵接部呈环绕所述转轴的环状,所述被抵接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径向凹陷且供所述主体部嵌入的第一凹部,和/或,所述被抵接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沿径向凹陷的第二凹部。
[0013]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被抵接部呈环绕转轴的环状,被抵接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径向凹陷且供主体部嵌入的第一凹部,和/或,被抵接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沿径向凹陷的第二凹部,因此,能利用第一凹部有效防止被抵接部相对于主体部转动,利用第二凹部在树脂成型时进行定位。
[0014]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主体部具有供所述第二垫圈从所述第二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二平面。
[0015]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主体部具有供第二垫圈从第二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二平面,因此,有助于确保齿轮与第二垫圈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摩擦机构的稳定性。
[0016]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第二平面供所述第二垫圈在整个周向上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第二平面供第二垫圈在整个周向上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因此,有助于使第二平面与第二垫圈之间的摩擦力在周向上均匀地起作用,从而进一步确保摩擦机构的稳定性。
[0018]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第一按压部是形成于所述转轴的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按压部是通过对所述转轴进行冲压形成的铆接部。
[0019]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第二垫圈的内周部的靠所述第一侧的表面在轴向上与所述转轴隔开间隔相对。
[0020]此外,在本技术的摩擦机构中,优选所述转轴是金属制的,所述第一垫圈是金属制的,所述第二垫圈是金属制的。
[0021]根据本技术的摩擦机构,第二垫圈的内周部的靠第一侧的表面在轴向上与转轴隔开间隔相对,因此,容易确保第二垫圈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摩擦机构有效地发挥作用。
[0022]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齿轮马达,包括马达部和齿轮组,其中,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摩擦机构,所述马达部的驱动力经由所述齿轮组传递至所述摩擦机构的所述齿轮,以使所述摩擦机构的所述转轴旋转。
[0023](技术效果)
[0024]根据本技术,齿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树脂制成;以及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嵌件成形于主体部,由金属或半金属制成,且具有供第一垫圈从第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因此,有助于确保齿轮与第一垫圈的接触面积,且齿轮的与第一垫圈接
触的部分耐久性好,不易因压力而变形,从而确保摩擦机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的立体图。
[0026]图2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的分解图。
[0027]图3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所包括的摩擦机构的侧剖视图。
[0028]图4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所包括的摩擦机构的分解图。
[0029]图5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所包括的摩擦机构中的齿轮的侧剖视图。
[0030]图6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所包括的摩擦机构中的齿轮的剖视立体图。
[0031]图7是示意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所包括的摩擦机构中的齿轮的被抵接部的剖视立体图。
[0032]图8是示意表示现有摩擦机构的侧剖视图。
[0033](符号说明)
[0034]1ꢀꢀꢀꢀꢀꢀꢀꢀꢀꢀꢀꢀꢀꢀꢀꢀꢀ
齿轮马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机构,包括:转轴,该转轴设有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齿轮,该齿轮以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转轴;以及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该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分别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第一垫圈被所述第一按压部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一侧抵接于所述齿轮,所述第二垫圈被所述第二按压部按压而从轴向上的第二侧抵接于所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由树脂制成;以及被抵接部,该被抵接部嵌件成形于所述主体部,由金属或半金属制成,且具有供所述第一垫圈从所述第一侧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的第一平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供所述第一垫圈在整个周向上以面接触的方式抵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比所述主体部的在所述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一垫圈相对的表面朝所述第一侧突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抵接部呈环绕所述转轴的环状,所述被抵接部的外周面形成有沿径向凹陷且供所述主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雄杨成杰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仪器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