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一端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筒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用来对水中表面的油进行分离的分离组件,在气缸、连接杆、分割板、两个L形杆、滑杆、第一弹簧、阻隔板、限位杆、限位槽、弧形半球和限制槽的配合下,弧形半球受到第二弹簧的弹力弹入到限制槽内,此时阻隔板正好对出液孔进行封堵,此时油会停留在出液孔内,随后再次开启气缸,将分割板离开筒体,即可完成油与水的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捷的将油与水进行分离,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就可完成的效果。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就可完成的效果。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就可完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水分离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份和水份的分离,通常金属表面进行脱脂时,会有油污发散出来,因此需要对上浮的油进行处理。
[0003]一般金属在处理池进行脱脂时,其表面的油渍经过处理,会上浮到水的表面上,通常是通过人工打捞的方式,将水表面的油污给处理掉,这种方式较难很好的将油渍进行收集,且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具有便捷的将油与水进行分离,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就可完成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一端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筒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用来对水中表面的油进行分离的分离组件,所述连接框架上开设有滑槽;
[0007]所述分离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气缸下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分割板,所述分割板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L形杆,两个所述L形杆滑动设置在连接框架上,所述分割板内滑动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和分割板上均开设有出液孔,所述阻隔板与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板和分割板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分割板、阻隔板、出液孔和限位组件的配合下,当水与油相分离时,分割板缓慢位移到油水分离的界面,通过出液孔下端的封堵即可将油与水相脱离。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滑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滑杆,两个所述L形杆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滑杆上,所述滑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L形杆侧壁以及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弹簧、滑杆和L形杆的配合下,可对分割板进行一定的支撑,同时还能保证其发生稳定的位移。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阻隔板两侧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下端滑动设置有弧形半球,所述限位杆上形成有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弧形半球固定连接,所述分割板的内腔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上均连通有限制槽,两个所述
限位杆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限位槽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杆、弧形半球、第二弹簧和限制槽的配合下,阻隔板发生一定的位移之后可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晃动。
[001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半球的尺寸与限制槽的尺寸相适配,且所述限位杆在限位槽内滑动的距离正好与阻隔板封堵出液孔的距离相等。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槽长度的设置,可更好的把握对出液孔的封堵。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割板的底端对称开设有连接槽,两个所述连接槽内均卡接有橡胶柱,所述分割板的下端贴附有吸油纸。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油纸的设置,可更好的对水中的油污进行吸收。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有益技术效果:
[0018]1.当金属脱脂处理之后,油与水形成一定的分层,随后开启气缸,在气缸、连接杆、分割板、两个L形杆、滑杆、第一弹簧、阻隔板、限位杆、限位槽、弧形半球和限制槽的配合下,弧形半球受到第二弹簧的弹力弹入到限制槽内,此时阻隔板正好对出液孔进行封堵,此时油会停留在出液孔内,随后再次开启气缸,将分割板离开筒体,即可达到便捷的将油与水进行分离的效果,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就可完成。
[0019]2.当分割板逐渐向下时,吸油纸首先会对油进行吸收处理,随后再部分没有被吸收的油会逐渐进入到对应位置的出液孔内,随后当分割板与筒体相分离,通过拔掉两个橡胶柱即可将吸油纸进行更换,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加快了对油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施例的分割板爆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平面剖视图;
[0023]图4是本实施例的分割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筒体;2、连接框架;3、气缸;4、滑槽;5、分离组件;51、滑杆;52、第一弹簧;53、L形杆;54、出液孔;55、分割板;56、连接杆;57、限位组件;571、限位槽;572、限制槽;573、限位杆;574、弧形半球;575、第二弹簧;576、连接腔室;58、阻隔板;6、连接槽;7、橡胶柱;8、吸油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
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和设置在筒体1一端的连接框架2,连接框架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3,气缸3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连接框架2上设置有用来对水中表面的油进行分离的分离组件5,连接框架2上开设有滑槽4。
[0028]分离组件5包括转动设置在气缸3下端的连接杆56,连接杆5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分割板55,分割板55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L形杆53,两个L形杆53滑动设置在连接框架2上,
分割板55内滑动设置有阻隔板58,阻隔板58和分割板55上均开设有出液孔54,阻隔板58与连接杆56的下端固定连接,阻隔板58和分割板55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57。在连接杆56、分割板55、阻隔板58、出液孔54和限位组件57的配合下,当水与油相分离时,分割板55缓慢位移到油水分离的界面,通过出液孔54下端的封堵即可将油与水相脱离。
[0029]两个滑槽4内均固定安装有滑杆51,两个L形杆53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滑杆51上,滑杆51上套接有第一弹簧52,第一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L形杆53侧壁以及滑槽4的底壁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52、滑杆51和L形杆53的配合下,可对分割板55进行一定的支撑,同时还能保证其发生稳定的位移。
[0030]限位组件57包括对称固定安装在阻隔板58两侧的限位杆573,限位杆573的下端滑动设置有弧形半球574,限位杆573上形成有连接腔室576,连接腔室57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75,第二弹簧575与弧形半球574固定连接,分割板55的内腔侧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571,两个限位槽571上均连通有限制槽572,当弧形半球574进入到限制槽572内时,只需要通过外力的就可将弧形半球574与限制槽572相脱离,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筒体(1)和设置在筒体(1)一端的连接框架(2),所述连接框架(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气缸(3),所述气缸(3)设置在筒体(1)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2)上设置有用来对水中表面的油进行分离的分离组件(5),所述连接框架(2)上开设有滑槽(4);所述分离组件(5)包括转动设置在气缸(3)下端的连接杆(56),所述连接杆(5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分割板(55),所述分割板(55)的两端对称固定安装有L形杆(53),两个所述L形杆(53)滑动设置在连接框架(2)上,所述分割板(55)内滑动设置有阻隔板(58),所述阻隔板(58)和分割板(55)上均开设有出液孔(54),所述阻隔板(58)与连接杆(5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阻隔板(58)和分割板(55)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5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表面脱脂用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4)内均固定安装有滑杆(51),两个所述L形杆(53)均滑动设置在对应位置的滑杆(51)上,所述滑杆(51)上套接有第一弹簧(52),所述第一弹簧(5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L形杆(53)侧壁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业龙,赵成,莫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润表面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