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569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属于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S2.利用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S3.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的投影;S4.合成弹性角投影,计算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S5.确定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横向弹性角和滚转弹性角的方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支撑的横向刚度较小,支撑的横向变形量较大导致的不足以表示支撑、支杆和天平的整体的弹性角系数,计算三者整体的弹性角,进而影响模型姿态角的准确度计算的技术问题。态角的准确度计算的技术问题。态角的准确度计算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弹性角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属于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


技术介绍

[0002]本申请涉及一种弹性角计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属于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4]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支撑的横向刚度较小,支撑的横向变形量较大导致的不足以表示支撑、支杆和天平的整体的弹性角系数,计算三者整体的弹性角,进而影响模型姿态角的准确度计算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
[0005]方案一: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S2.利用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S3.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的投影;S4.合成弹性角投影,计算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S5.确定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横向弹性角和滚转弹性角的方向。
[0006]优选的,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测量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的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天平俯仰角与法向力、俯仰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法向力,为俯仰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纵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0度,在垂直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加载后天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法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
弹性角第一系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天平偏航角与侧向力、偏航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天平侧向力,为天平偏航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横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四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0度,在水平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加载后天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侧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i=1,2,3
……
2n,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四系数;天平滚转角与滚转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天平滚转力矩,为使用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滚转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试验时滚转弹性角;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0度,在天平轴线两侧的对称位置上,一侧阶梯加载n次,一侧阶梯减载n次,保持总载荷不变,使用象限仪测量天平滚转角,通过天平测量滚转力矩;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第五系数;S12.测量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的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天平俯仰角与法向力、俯仰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法向力,为俯仰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纵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90度,在水平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加载后天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法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
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天平偏航角与侧向力、偏航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侧向力,为偏航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横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四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90度,在垂直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天加载后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侧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
[0007]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四系数:天平滚转角与滚转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天平滚转力矩,为使用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滚转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试验时滚转弹性角,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五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90度,在天平轴线两侧的对称位置上,一侧阶梯加载n次,一侧阶梯减载n次,保持总载荷不变,使用象限仪测量天平滚转角,通过天平测量滚转力矩;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系数。
[0008]优选的,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1.利用支撑和支杆相对夹角为0度的弹性角系数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公式如下:;;;式中,为天平法向力,为天平俯仰力矩,为天平侧向力,为天平偏航力矩,为天平滚转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纵向弹性角,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横向弹性角,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滚转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试验时滚转弹性角;S22.利用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公式如下:
;;;式中,为使用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实验时纵向弹性角,为使用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试验时横向弹性角,为使用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滚转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试验时滚转弹性角。
[0009]优选的,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计算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试验弹性角的余弦投影,如下公式:;;;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S2.利用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S3.计算风洞试验时的弹性角的投影;S4.合成弹性角投影,计算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S5.确定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横向弹性角和滚转弹性角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测量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的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天平俯仰角与法向力、俯仰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法向力,为俯仰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纵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0度,在垂直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加载后天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法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天平偏航角与侧向力、偏航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天平侧向力,为天平偏航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横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四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0度,在水平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加载后天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侧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i=1,2,3
……
2n,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四系数;天平滚转角与滚转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式中,为天平滚转力矩,为使用支撑和支杆夹角0度时的滚转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的风洞试验时滚转弹性角;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0度,在天平轴线两侧的对称位置上,一侧阶梯加载n次,一侧阶梯减载n次,保持总载荷不变,使用象限仪测量天平滚转角,通过天平测量滚转力矩;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求解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第五系数;S12.测量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的支撑、支杆和天平的弹性角系数;天平俯仰角与法向力、俯仰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法向力,为俯仰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纵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保持90度,在水平于地面方向,在天平加载头前后两个位置阶梯加载各n次,使用象限仪测量加载后天平俯仰角,通过天平测量加载后法向力和加载后偏航力矩,其中,i表示加载次数,i=1,2,3
……
2n;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一系数:通过二元线性回归得到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二系数;天平偏航角与侧向力、偏航力矩的关系如下式所示:;式中,为侧向力,为偏航力矩,为支撑和支杆夹角90度时的弹性角系数计算得到风洞试验时的横向弹性角,表示支撑和支杆的相对夹角为90度时支撑、支杆和天平的纵向弹性角第三系数;表示支撑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刃张明龙刘海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