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换向机构及电缆卷筒,包括支撑组件,包括底板、立板件和轴承;卷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一侧,包括卷线轴和卷线轮;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另一侧,包括换向轴和定位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卷电缆时引导电缆来回移动,避免电缆只在一端被卷,防止电缆在规定长度内就突出卷筒外面,也能防止一端卷得过高导致坍塌损坏电缆。也能防止一端卷得过高导致坍塌损坏电缆。也能防止一端卷得过高导致坍塌损坏电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向机构及电缆卷筒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卷绕
,特别是一种自动换向电缆卷筒。
技术介绍
[0002]电缆卷筒是为大型移动设备提供动力电源、控制电源或控制信号的电缆卷绕装置。它广泛应用于港口门座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装船机、塔式起重机等类似工况的重型机械设备,一般的电缆卷筒不包含换向装置,当电缆缠绕时可能集中在一端,导致装置降低卷线效率,甚至在一端卷得过高时坍塌,造成电缆损坏等严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因此,本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换向机构,导向部分能够在转动部分转动的过程中来回移动。
[0005]随着电缆来回移动,避免电缆只在一端缠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换向机构,其包括支撑组件和换向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支撑组件,包括底板、立板件和轴承,所述立板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立板件顶部中间;
[0008]换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另一侧,包括换向轴和定位管,所述换向轴设置于另外两个所述轴承之间,所述定位管套接所述换向轴外部。
[0009]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换向电机,所述换向电机设置于所述立板件侧面。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斜齿轮,所述斜齿轮有两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换向轴一端和所述换向电机一端,两个所述斜齿轮互相配合。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底定位轴,所述底定位轴设置于所述定位管底部,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件之间,所述定位板顶部设有限位横槽,所述底定位轴底部和所述限位横槽配合。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顶定位轴,所述顶定位轴设置于所述定位管顶部,所述顶定位轴有两根,所述顶定位轴侧面设有限位竖槽,所述限位竖槽贯穿所述顶定位轴侧面。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
换向块,所述换向块设置于两个所述顶定位轴之间,所述换向块包括换向固定轴和换向旋转轴,所述换向固定轴设置于所述限位竖槽底部,所述换向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换向固定轴底部,所述换向旋转轴底部为菱形,所述换向轴中间设有往复槽,所述换向旋转轴底部和所述往复槽配合。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自动换向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向组件还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两端为圆柱形,中间为挖孔方块,所述导向块两端和所述限位竖槽配合。
[001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卷筒,能够解决电缆仅在一边缠绕,不能很好利用卷筒的问题。
[00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卷线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一侧,包括卷线轴和卷线轮,所述卷线轴设置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所述卷线轮设置于所述卷线轴两端;
[0017]所述卷线组件还包括卷线电机,所述卷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卷线轴一端。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电缆卷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立板件有包括两个卷线立板、两个换向立板和一个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设置于所述卷线电机底部,所述卷线立板套接所述卷线轴两端外部,所述换向立板套接所述换向轴两端外部。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电缆卷筒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轴承有四个,其中两个连接所述卷线轴和所述卷线立板,另外两个连接所述换向轴和所述换向立板。
[0020]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支撑组件、换向组件和卷线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在卷电缆时引导电缆来回移动,避免电缆只在一端被卷,防止电缆在规定长度内就突出卷筒外面,也能防止一端卷得过高导致坍塌损坏电缆。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2]图1为自动换向电缆卷筒的整体结构图。
[0023]图2为自动换向电缆卷筒的支撑组件结构图。
[0024]图3为自动换向电缆卷筒的另一个视角整体结构图。
[0025]图4为自动换向电缆卷筒的换向组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
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图4,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换向机构,自动换向机构包括支撑组件100和换向组件300。
[0031]具体的,支撑组件100,包括底板101、立板件102和轴承103,立板件102设置于底板101顶部,轴承103设置于立板件102顶部中间。
[0032]支撑组件100用来为装置提供支撑和定位,五个立板件102中的四个顶部有孔,轴承103设置在孔内,剩下个立板件102顶部是个凹槽。
[0033]具体的,换向组件300,设置于底板101顶部另一侧,包括换向轴301和定位管302,换向轴301设置于另外两个轴承103之间,定位管302套接换向轴301外部。
[0034]换向组件300用来引导电缆来回移动,避免电缆只在一边绕,导致一边过高,并且避免因为一边过高导致的电缆还没收完,电缆的累积高度就超过了卷线轮202。
[0035]具体的,换向组件300还包括换向电机303,换向电机303设置于立板件102侧面。
[0036]换向电机303引导卷线轴201旋转。
[0037]具体的,换向组件300还包括斜齿轮304,斜齿轮304有两件,分别设置于换向轴301一端和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100),包括底板(101)、立板件(102)和轴承(103),所述立板件(102)设置于所述底板(101)顶部,所述轴承(103)设置于所述立板件(102)顶部中间;换向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底板(101)顶部另一侧,包括换向轴(301)和定位管(302),所述换向轴(301)设置于另外两个所述轴承(103)之间,所述定位管(302)套接所述换向轴(301)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00)还包括换向电机(303),所述换向电机(303)设置于所述立板件(102)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00)还包括斜齿轮(304),所述斜齿轮(304)有两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换向轴(301)一端和所述换向电机(303)一端,两个所述斜齿轮(304)互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00)还包括底定位轴(305),所述底定位轴(305)设置于所述定位管(302)底部,所述支撑组件(100)还包括定位板(104),所述定位板(104)设置于两个所述立板件(102)之间,所述定位板(104)顶部设有限位横槽(H1),所述底定位轴(305)底部和所述限位横槽(H1)配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00)还包括顶定位轴(306),所述顶定位轴(306)设置于所述定位管(302)顶部,所述顶定位轴(306)有两根,所述顶定位轴(306)侧面设有限位竖槽(H2),所述限位竖槽(H2)贯穿所述顶定位轴(306)侧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300)还包括换向块(3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之弘,曾超,王昕炜,汪建杭,林博文,林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