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箱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巷道中进行作业时,需要使用液压装置为其它机械设备提供高压动力液体,油箱装置用于储存高压动力液体,因此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和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液压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和使用方法中,还都是把滤芯安装在油箱的内腔体中,当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时,需要把油箱中的高压动力液体排放,然后对滤芯进行更换,从而影响了对滤芯的更换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留置有可以空置高压动力液体的腔体的技术特征,对都是把滤芯安装在油箱的内腔体中并且需要把油箱中的高压动力液体排放后对滤芯进行更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使用方法。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用于储存高压动力液体的箱壳(1)、设置在箱壳(1)上的回油滤清器(3)、设置在箱壳(1)上的出油滤清器(8)、设置在出油滤清器(8)与箱壳(1)之间的阀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其特征是:按照留置有可以空置高压动力液体的腔体的方式把箱壳(1)、回油滤清器(3)、出油滤清器(8)和阀门组件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切断高压动力液体的流动通道的方式把出油滤清器(8)和阀门组件与箱壳(1)和回油滤清器(3)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其特征是:阀门组件设置为包含有截止阀(9)和操纵杆(91),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壳(1)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空气滤清器(2),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回油滤清器(3)与箱壳(1)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冷却器(4)和对接管头(5),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壳(1)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温度视窗组件(6),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壳(1)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塞堵(7),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壳(1)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角板(92),或,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箱壳(1)中,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角杆(93)、第一面板(94)、第二面板(95)、回位弹簧(96)、第一探伸轴(97)和第二探伸轴(9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其特征是:在箱壳(1)上分别设置有空气滤清器(2)、回油滤清器(3)、冷却器(4)、温度视窗组件(6)、塞堵(7)、出油滤清器(8)和角板(92),在回油滤清器(3)和冷却器(4)之间设置有对接管头(5)并且在出油滤清器(8)与箱壳(1)之间设置有截止阀(9),在截止阀(9)与箱壳(1)之间设置有操纵杆(9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煤矿巷道液压装置的油箱装置,其特征是:箱壳(1)设置为包含有箱部(11)和筒部(12)并且箱壳(1)的其中一个侧面下部设置为与筒部(12)套装式联接,箱部(11)的上端端面部其中一个角部设置为与空气滤清器(2)套装式联接并且箱部(11)的上端端面部其中另一个角部设置为与回油滤清器(3)套装式联接,箱部(11)的上端端面部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冷却器(4)和操纵杆(91)套装式联接并且箱壳(1)的其中一个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温度视窗组件(6)联接,箱壳(1)设置为与出油滤清器(8)和截止阀(9)容纳式联接并且箱壳(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下部设置为与出油滤清器(8)套装式联接,箱壳(1)的角部设置为与角板(92)联接并且筒部(12)设置为与塞堵(7)螺纹式联接,箱部(11)设置为矩形盒状体并且筒部(12)设置为内壁具有螺纹体的管状体,或,回油滤清器(3)设置为座筒部(31)、盖部Ⅰ(32)、滤芯部Ⅰ(33)和压紧螺杆部Ⅰ(34)并
且滤芯部Ⅰ(33)设置为与座筒部(31)嵌入式联接,滤芯部Ⅰ(33)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盖部Ⅰ(32)的内端端面中间部接触式联接并且盖部Ⅰ(32)的内端端面边缘部设置为与座筒部(31)的竖部上端敞口部接触式联接,压紧螺杆部Ⅰ(34)下端头设置为与盖部Ⅰ(32)贯串式联接并且压紧螺杆部Ⅰ(34)下端头设置为与座筒部(31)螺纹式联接,压紧螺杆部Ⅰ(34)的凸缘体设置为与盖部Ⅰ(32)接触式联接并且座筒部(31)的竖部下端敞口部设置为与箱壳(1)嵌入式联接,座筒部(31)的侧面端口部设置为与对接管头(5)联接并且座筒部(31)设置为内壁下部具有环形台阶体的T字形管状体,座筒部(31)的环形台阶体设置为与滤芯部Ⅰ(33)托接式联接并且盖部Ⅰ(32)设置为板状体,滤芯部Ⅰ(33)设置为线绕滤芯并且压紧螺杆部Ⅰ(34)设置为六角螺栓,或,出油滤清器(8)设置为包含有主管部(81)、支撑板部(82)、连接管部(83)、滤芯部Ⅱ(84)、旁管部(85)、盖部Ⅱ(86)、弹簧部(87)、压紧螺杆部Ⅳ(88)和输出管部(89)并且主管部(81)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支撑板部(82)和连接管部(8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连接管部(8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输出管部(89)的内端口部联接并且主管部(81)的侧面端口部设置为与旁管部(85)的内端口部联接,滤芯部Ⅱ(84)设置为与主管部(81)沉入式联接并且滤芯部Ⅱ(84)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盖部Ⅱ(86)的管部外端口部和弹簧部(87)的其中一个端头接触式联接,弹簧部(8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盖部Ⅱ(86)的管部内端口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弹簧部(87)设置为与盖部Ⅱ(86)的管部沉入式联接,盖部Ⅱ(86)的盘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主管部(81)的外端口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压紧螺杆部Ⅳ(88)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盖部Ⅱ(86)贯穿式联接,压紧螺杆部Ⅳ(88)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主管部(81)的外端口部螺纹式联接并且主管部(81)的外端头和输出管部(89)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箱壳(1)贯穿式联接,旁管部(85)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截止阀(9)联接并且支撑板部(82)的外侧面部和支撑板部(8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箱壳(1)联接,主管部(81)和旁管部(85)分别设置为筒状体并且支撑板部(82)设置为片状体,连接管部(83)设置为C字形管状体并且滤芯部Ⅱ(84)设置为线绕滤芯,盖部Ⅱ(86)设置为具有纵向管的盘状体并且弹簧部(87)设置为柱式弹簧,压紧螺杆部Ⅳ(88)设置为内六方螺栓并且输出管部(89)设置为内端头具有连接盘的筒状体,输出管部(89)的连接盘设置为与箱壳(1)联接,或,截止阀(9)设置为具有矩形阀杆的柱塞式截止阀并且截止阀(9)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箱壳(1)中,截止阀(9)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出油滤清器(8)联接并且截止阀(9)的阀杆设置为与操纵杆(91)联接,或,操纵杆(91)设置为包含有旋转杆部(911)、下转动杆部(912)、上转动杆部(913)、插接轴部(914)和转动座部(915)并且上转动杆部(913)的中间部设置为与转动座部(915)转动式联接,上转动杆部(913)的上端头设置为与旋转杆部(911)的内端头联接并且上转动杆部(913)的下端头设置为与下转动杆部(912)上端头嵌入式联接,插接轴部(914)设置为与上转动杆部(913)的下端头和下转动杆部(912)上端头贯穿式联接并且下转动杆部(912)下端头设置为截止阀(9)套装式联接,转动座部(915)设置为与箱壳(1)嵌入式联接并且旋转杆部(911)设置为内端头具有通孔体的杆状体,下转动杆部(912)设置为上端头具有螺纹体和下端头具有凸字形块的杆状体并且上转动杆部(913)设置为上端头具有凹字形槽体和下端头具有矩形孔体的杆状体,旋转杆部(911)的通孔体设置为与下转动杆部(912)的上端头联接并且位于下转动杆部(912)的螺纹体上的螺母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旋转杆部(911)
的内端头接触式联接,下转动杆部(912)的凸字形块设置为与上转动杆部(913)的凹字形槽体联接并且上转动杆部(913)的矩形孔体设置为与截止阀(9)联接,插接轴部(914)设置为T字形杆状体并且转动座部(915)设置为凸字形管状体,或,空气滤清器(2)设置为过滤式空气滤清器并且空气滤清器(2)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箱壳(1)贯穿式联接,或,冷却器(4)设置为包含有冷却部(41)和支座部(42)并且冷却部(41)设置为与支座部(42)嵌入式联接,冷却部(41)的输出端口部设置为与对接管头(5)联接并且支座部(4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箱壳(1)联接,冷却部(41)设置为风冷却器并且支座部(42)设置为匚字形板状体,或,对接管头(5)设置为包含有盘管部(51)、对接管部(52)、第一顶紧螺母部(53)、第二顶紧螺母部(54)和压紧螺杆部Ⅱ(55)并且对接管部(52)的其中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盘管部(51)的管部和第一顶紧螺母部(53)螺纹式联接,第一顶紧螺母部(53)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盘管部(51)的管部的外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对接管部(52)的其中另一个端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伟,张成,王允峰,王雨生,石磊,宋娟,宋洪训,赵斌,李健,张良,刘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祥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