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51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所述的慢性病毒载体为致FTO下调的慢性病毒。本发明专利技术拟通过感染慢病毒载体干预FTO的表达,在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颈动脉血管组织中下调FTO对VSMCs迁移功能的影响,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结果表明下调FTO可促进LANCL2 mRNA的m6A甲基化,降低LANCL2的表达,从而抑制AKT信号通路介导的VSMCs迁移,拮抗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膜增生。抗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膜增生。抗糖尿病诱导的血管内膜增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慢性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上的应用,属于生物制药


技术介绍

[0002]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代谢异常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国际糖尿病联盟监测资料显示,每11个成人中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高糖环境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管内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然而,亦有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血脂控制并不能有效延缓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病变的进程,反而会增加低血糖和死亡的发生风险。血管内膜增生是血管内再狭窄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表型转换、过度增殖和迁移以及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血管内皮受损后,中膜VSMCs由静止期/收缩型转化为增殖期/合成型,进而广泛增殖并向内膜迁移,于此同时,异位VSMCs合成活性增加,引起ECM重塑,最终导致新生内膜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等大中动脉管腔面积丢失。其中,VSMCs迁移活力异常升高是VSMCs异型性的重要标志并直接造成VSMCs异位与动脉管腔狭窄。抑制血管中膜VSMCs的过度迁移是减轻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非糖尿病的2~4倍,而支架内再狭窄、二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达31.1%。因此,深入探讨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从根本上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0003]既往研究显示,尽管基因结构的改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是众多特异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基础,但以表观遗传调控为代表的“非遗传性调节”,在糖尿病增生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NA的化学修饰,是除DNA和组蛋白修饰以外的第3类表观遗传现象,常见的有m6A、m5C、m1A、hm5C和甲尿嘧啶(Ψ)等,其中N6

甲基腺嘌呤(N6

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超过7000个基因转录本中均存在的修饰方式。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m6A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负相关。此外,Zhu等观察到,RNA的m6A水平增加可使V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由此可见,RNA的m6A修饰可能参与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
[0004]RNA的m6A修饰主要接受甲基化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动态、可逆调节。m6A甲基化修饰不仅在调节RNA命运和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形成基因组结构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着更广泛的作用。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FTO)作为首个被发现的m6A去甲基化修饰酶,在动脉中表达丰度高,且富集于中膜VSMCs。另一方面,FTO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FTO表达升高,伴随m6A整体水平下降。Ma等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调节Kr
ü
ppel样因子5(kr
ü
ppel

like factor5,KLF5)m6A去甲基
化,诱导VSMCs的FTO上调,介导VSMCs表型转换。由此我们推测,FTO可能通过使致病基因mRNA去甲基化,进而推动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进程。
[0005]羊毛硫氨酸合成酶C样蛋白2(lanthionine C

like protein 2,LANCL2)是一类定位于细胞膜的非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组织广泛表达。作为哺乳动物体内的主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受体,生理状态下,LANCL2主要通过转导ABA信号参与调节炎症、肿瘤、免疫应答、糖脂代谢、细胞分化等病理生理过程。此外,ABA信号还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生长和扩张,以及促进巨噬细胞M1型极化等方式阻碍血管内皮修复与再生。而LANCL2作为关键受体,其已被证实在ABA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靶向LANCL2是选择性调控ABA信号通路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感染原代VSMCs及血管组织,评估下调FTO对VSMCs迁移功能的影响,检测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调控LANCL2/AKT的具体分子机制,为防治糖尿病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
[0007]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所述的慢病毒载体为致FTO下调的慢性病毒。
[0008]致FTO下调的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为SEQ ID NO:1。
[0009]所述致FTO下调的慢病毒沉默序列包括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SEQ ID NO:1。
[0010]致FTO下调的慢病毒载体选自GV493、GV115、GV118、GV365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载体均能实现本申请所述的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为SEQ ID NO:1的载体,并实现致FTO下调。
[0011]致FTO下调的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SEQ ID NO:1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药物上的应用。
[0012]使用由慢病毒载体搭载FTO表达沉默序列SEQ ID NO:1构建的慢病毒注入糖尿病动脉血管损伤段,用于制备抑制糖尿病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药物上的应用。
[0013]进一步优选为,使用由慢病毒载体搭载FTO表达沉默序列SEQ ID NO:1构建的慢病毒注入糖尿病动脉血管损伤段,用于制备抑制糖尿病大鼠球囊损伤后颈动脉内膜组织中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药物上的应用。
[0014]进一步优选为,使用由慢病毒载体搭载FTO表达沉默序列SEQ ID NO:1构建的慢病毒注入糖尿病动脉血管损伤段,用于制备抑制LANCL2/AKT信号活化,拮抗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上的应用。
[0015]所述的损伤动脉阶段是指采用球囊导管颈外动脉远心端的切口逆行插入颈总动脉所致的损伤。
[0016]本专利技术中慢病毒载体是以人类克疫缺陷型病毒(HIV)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可以在体内较长期的表达且安全性高。
[0017]本实验所涉及的慢病毒产品是通过对GV慢病毒载体的改造和病毒包装,获得带有特定序列的慢病毒颗粒,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GV慢病毒载体中含有HIV的基本元件5

LTR和3

LTR以及其他辅助元件,例如WPRE(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po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慢性病毒载体为致FTO下调的慢病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致FTO下调的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为SEQID NO: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FTO下调的慢病毒沉默序列包括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SEQID NO: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致FTO下调的慢病毒载体选自GV493、GV115、Gv118、GV365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致FTO下调的慢病毒核心沉默序列SEQID NO:1在制备防治糖尿病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药物上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慢病毒载体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简张静曾萍吴静宜黄逸凡佘瑾李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三峡大学附属中心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