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51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第一和第二面部特征库,建立第二面部特征库中的特征向量;S2:获取用户面部图像,生成第一面部特征和第二面部特征;S3:判断第一重匹配度是否高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反之则进行人机交互;S4:生成第二面部特征坐标值,构建面部特征向量;S5:判断二重匹配度是否高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允许用户连接至网络;反则不执行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面部特征分解为两个部分,且分别在两个不同节点进行验证,验证准确率高,还保证面部数据私密性强,泄露风险低,且无需采用复杂的加密过程,可以一对多传输,使用体验更好。使用体验更好。使用体验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区块链
,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在不断地被收集和分析。数据是当今经济活动中最有价值的一种资产,企业可以通过收集的数据推出定制化服务、优化决策过程以及预测未来趋势。在人们享受着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也在逐渐增。现在智能设备连接至各类网络中时都需要访问权限确认,才能对应获取权限对应的访问数据,但是在访问权限确认时,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导致个人隐私数据被滥用,尤其是面部隐私数据。因此,在当下信息化的时代,如何从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中获益,并且保证用户数据隐私的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0003]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对等、数据块链式、不可伪造、防篡改、透明可信以及高可靠性等特征,因此现有技术常常采用区块链技术防止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滥用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保证用户的个人隐私数据不会被泄露。例如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CN114491622A公开了一种区块链隐私数据的授权访问方法及系统,属于区块链
,保证了用户隐私数据不被泄露的同时,实现了用户数据一对多的数据服务。该专利技术使用了属性基加解密机制,使只有符合规则的用户可以对隐私数据进行解密,避免隐私数据的泄露。该专利技术可以自定义隐私数据的访问规则,使数据发布者可以自定义数据分享规则,即保证了隐私数据的安全,又使数据发布者对其隐私数据的掌控性更高。
[0004]但是上述区块链隐私保护方法依然存在以下缺点:用于上传至区块链的面部数据,在区块链所有节点都可读取,数据私密性较差,数据仍然存在泄露的风险;若是使用对称或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用户面部数据进行加密,虽然保证了数据的私密性,但是只能支持一对一的安全传输,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对多个第三方同时提供数据服务的需求。
[0005]因此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将面部特征分解为两个部分,且分别在两个不同节点进行验证,验证准确率高,还保证面部数据私密性强,泄露风险低,且无需采用复杂的加密过程,可以一对多传输,使用体验更好。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区块链网络建立第一面部特征库和第二面部特征库,建立第二面部特征库中的特征向量;S2:区块链网络获取用户端发来的面部图像,生成第一面部特征和第二面部特征;
S3:判断第一面部特征是否与第一面部特征库内任一特征匹配度高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反之则发送主动交互消息至用户端;S4:生成第二面部特征的坐标值,构建面部特征向量;S5:判断面部特征向量是否与第二面部特征库中任一特征向量匹配度高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允许用户端连接至区块链网络;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面部特征库设置于区块链网络的分支节点,所述第二面部特征库设置于区块链网络的中心节点。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面部特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面部特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4时,生成第二面部特征的坐标值,构建面部特征向量,将多个第二面部特征的面部特征向量进行整合,得到全局面部特征向量。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5时,判断全局面部特征向量是否与第二面部特征库中任一特征向量匹配度高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允许用户端连接至区块链网络;反之则不执行操作。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3时,发送主动交互消息至用户端,具体包括:发送是否同意注册消息至用户端;接收到用户端发来的同意信号之后,发送选定特征消息至用户端;接收到用户端发来的选定信号之后,将选定信号对应的面部特征和第一面部特征存储至第一面部特征库,将第二面部特征存储至第二面部特征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1时,将存储有第二面部特征库的中心节点的私钥存储至存储有第一面部特征库的分支节点内;执行步骤S3时,第一面部特征与第一面部特征库内任一特征匹配度高于第一阈值时,将中心节点的私钥发送至用户端,并执行步骤S4。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执行步骤S5时,面部特征向量与第二面部特征库中任一特征向量匹配度高于第二阈值时,获取第二面部特征库中与面部特征向量匹配度高于第二阈值的特征向量,将该特征向量对应的私钥发送至用户端,用户端通过私钥连接至区块链网络。
[001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有益效果在于:将面部特征分解为两个部分,且分别在两个不同节点进行验证,验证准确率高,还保证面部数据私密性强,泄露风险低,且无需采用复杂的加密过程,可以一对多传输,使用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0022]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区块链网络建立第一面部特征库和第二面部特征库,建立第二面部特征库中的特征向量;S2:区块链网络获取用户端发来的面部图像,生成第一面部特征和第二面部特征;S3:判断第一面部特征是否与第一面部特征库内任一特征匹配度高于第一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反之则发送主动交互消息至用户端;S4:生成第二面部特征的坐标值,构建面部特征向量;S5:判断面部特征向量是否与第二面部特征库中任一特征向量匹配度高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允许用户端连接至区块链网络;反之则不执行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部特征库设置于区块链网络的分支节点,所述第二面部特征库设置于区块链网络的中心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部特征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面部特征的数量至少为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步骤S4时,生成第二面部特征的坐标值,构建面部特征向量,将多个第二面部特征的面部特征向量进行整合,得到全局面部特征向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面部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步骤S5时,判断全局面部特征向量是否与第二面部特征库中任一特征向量匹配度高于第二阈值,若是则允许用户端连接至区块链网络;反之则不执行操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问哲袁建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招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