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40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包括高压线圈,还包括位于高压线圈下方的分接开关、分接出头端、分接引线组,分接引线组引至高压线圈下端部即与分接开关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无需超出变压器的铁心再横向引至变压器的箱盖中心位置,以减少分接引线长度,同时降低变压器油、油箱和高压引线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接开关位于变压器器身下部,分接引线与分接开关端子连接固定后,位于变压器器身底部,变压器铁心与箱盖之间无分接引线和分接开关,不存在高压带电体,分接引线与分接开关端子确保浸在变压器油中,彻底消除油位下降引起的绝缘强度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变压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及能效提升计划的贯彻落实,具有三相磁路连贯对称平衡,空载损耗低,空载激磁电流小,谐波小和噪音低等优点的立体卷铁心变压器越来越被厂家和市场重视。
[0003]目前,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分接开关安装于箱盖下侧,高压引线采用由线圈引出后垂直向上引至铁心上方再在铁心与箱盖之间的空隙横向引至分接开关接线端子,高压线圈分接引线末端接头与分接开关引线端子进行固定后,处于裸露无防护状态,通电试验或运行时处于10kV高压电位,因此分接开关引线端子必须保证与箱盖下表面和铁心上表面留有足够绝缘距离,在变压器油中保持足够绝缘强度,才能满足绝缘耐压试验和通电运行要求。
[0004]如公告号为CN2150695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立体卷铁心变压器的高压引线结构,无励磁分接开关设置在铁轭圆弧以外或夹件的外侧面的空间并固定在箱盖上。由于分接开关位于油箱上部,在变压器工频耐压试验和变压器送电运行时需严格检验变压器油位,如因运检不及时,变压器油位下降未能及时补油时,会因分接开关接线端子裸露在空气中而发生放电故障,甚至由于绝缘强度不足发生变压器烧毁事故,给生产厂家和用户造成重大质量损失。同时由于分接开关位于箱盖和铁心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绝缘距离,因此箱盖和铁心的距离较大,需要大量的变压器油进行填充,造成变压器油用量大幅度增加。
[0005]因此,提供一种分接开关位于变压器器身下部且缩短高压分接引线长度,降低变压器油箱高度,减少变压器油用量,提高变压器引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产品成本的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接开关位于变压器器身下部且缩短高压分接引线长度,降低变压器油箱高度,减少变压器油用量,提高变压器引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产品成本的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包括高压线圈,还包括位于高压线圈下方且与变压器的下夹件固定连接的分接开关、位于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与分接出头端和分接开关连接的分接引线组,分接引线组引至高压线圈下端部即与分接开关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无需超出变压器的铁心再横向引至变压器的箱盖中心位置,以减少分接引线长度,同时降低变压器油、油箱和高压引线重量。
[0009]所述高压线圈包括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所述接引线组包括与A相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A相接引线组、与B相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B相接引线组、与C相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C相接引线组,所述分接开关包括与
A相接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A相分接开关、与B相接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B相分接开关、与C相接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C相分接开关。
[0010]所述A相高压线圈的A相分接引线组垂直向下引至变压器器身下部的木垫块处,A相分接引线组的各分接引线横向弧度折弯引至A相分接开关对应端子上方,再垂直弧度折弯,以将A相分接引线组的各A相分接引线出头端与A相分接开关对应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
[0011]所述B相高压线圈的B相分接引线组垂直向下引至变压器器身下部的木垫块处,B相分接引线组的各分接引线横向弧度折弯引至B相分接开关对应端子上方,再垂直弧度折弯,以将B相分接引线组的各B相分接引线出头端与B相分接开关对应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
[0012]所述C相高压线圈的C相分接引线组垂直向下引至变压器器身下部的木垫块处,C相分接引线组的各分接引线横向弧度折弯引至C相分接开关对应端子上方,再垂直弧度折弯,以将C相分接引线组的各C相分接引线出头端与C相分接开关对应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分接开关位于变压器器身下部,分接引线与分接开关端子连接固定后,位于变压器器身底部,变压器铁心与箱盖之间无分接引线和分接开关,不存在高压带电体,分接引线与分接开关端子确保浸在变压器油中,彻底消除油位下降引起的绝缘强度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变压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变压器油箱深度可大幅度降低,减少低压引线高度,从而变压器油、油箱和低压引线重量,降低变压器成本。同时,变压器器身整体紧凑美观,在实际操作中能实现快速准确地进行接线,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A、B相接线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C相接线示意图;
[0016]图中:铁心1,上夹件2,压块3,A相高压线圈4,A相分接引线组5,A相分接开关6,下夹件7,B相高压线圈8,B相分接引线组9,C相高压线圈10,C相分接引线组11,C相分接开关12,B相分接开关13,木垫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包括高压线圈,还包括位于高压线圈下方且与变压器的下夹件固定连接的分接开关、位于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与分接出头端和分接开关连接的分接引线组,高压线圈的顶部设有上夹件2,高压线圈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压块3,铁芯1位于高压线圈内部,上夹件2、压块3、下夹件7将高压线圈压紧,分接引线组引至高压线圈下端部即与分接开关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无需超出变压器的铁心再横向引至变压器的箱盖中心位置,以减少分接引线长度,同时降低变压器油、油箱和高压引线重量,变压器铁心与箱盖之间无分接引线和分接开关,不存在高压带电体,分接引线与分接开关端子确保浸在变压器油中,彻底消除油位下降引起的绝缘强度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变压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变压器油箱深度可大幅度降低,减少低压引线高度,从而变压器油、油箱和低压引线重量,降低变压器成本。同时,变压器器身整体紧凑美观,在实际操作中能实现快速准确地进行接线,提高生产效率。
[0019]所述高压线圈包括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8和C相高压线圈10,所述接引线组包括与A相高压线圈4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A相接引线组5、与B相高压线圈8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B相接引线组9、与C相高压线圈10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C相接引线组11,所述分接开关包括与A相接引线组5的另一端连接的A相分接开关6、与B相接引线组9的另一端连接的B相分接开关13、与C相接引线组11的另一端连接的C相分接开关12。
[0020]所述A相高压线圈4的A相分接引线组5垂直向下引至变压器器身下部的木垫块14处,A相分接引线组5的各分接引线横向弧度折弯引至A相分接开关6对应端子上方,再垂直弧度折弯,以将A相分接引线组5的各A相分接引线出头端与A相分接开关6对应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A相高压线圈4的第1分接出头端X1通过第1分接引线LX1接于A相分接开关6的第1端子A1,A相高压线圈4的第2分接出头端X2通过第2分接引线LX2接于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包括高压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高压线圈下方且与变压器的下夹件固定连接的分接开关、位于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与分接出头端和分接开关连接的分接引线组,分接引线组引至高压线圈下端部即与分接开关的端子进行连接固定,无需超出变压器的铁心再横向引至变压器的箱盖中心位置,以减少分接引线长度,同时降低变压器油、油箱和高压引线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线圈包括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所述接引线组包括与A相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A相接引线组、与B相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B相接引线组、与C相高压线圈上的分接出头端连接的C相接引线组,所述分接开关包括与A相接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A相分接开关、与B相接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B相分接开关、与C相接引线组的另一端连接的C相分接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高压分接引线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昌孔红军亢丙灿刘军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富达精工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