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99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包括延展机构、弯折管组、散热风扇以及压管机构,弯折管组为软管,包括与回水管连接的折弯管;延展机构包括竖直安装的固定安装板以及能竖直滑动设置在固定安装板两侧竖直设置的移动安装板,折弯管往复弯折设置在固定安装板和移动安装板间;散热风扇用于对折弯管间隙进行散热;压管机构包括竖直铰接安装在固定安装板上下边两侧的两个第一上连杆和两个第一下连杆,移动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竖直铰接安装有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对应侧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之间铰接安装有下压杆,对应侧的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铰接安装有上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墙面的散热效率。发明专利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墙面的散热效率。发明专利技术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墙面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散热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代建筑大多是用钢筋混凝土的材质,而混凝土的特性是能储存很多热量,所以墙壁愈厚,吸收储存的热量就愈多。尤其是夏季高温,墙面吸收了大量太阳给的热量,到了晚上热量依然久久不能散去,室内即便是开足空调,也不能快速恢复室内的舒适度,无形中骤增能耗。
[0003]现有技术中有采用水幕系统对墙体进行降温,或者墙面喷水的方式进行降温。幕水幕系统在制冷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湿度且不易控制,而且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墙面喷水的方式若直接对墙面大量喷水,容易造成墙面的潮湿,影响寿命,若采用喷雾的方式,管件分布的范围较大,且多为固定设置的方式分布在墙体表面,灵活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5]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包括:
[0006]弯折管组,为软管,其包括能往复弯折设置在待降温墙面上的折弯管,所述折弯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通过回水管连接;
[0007]延展机构,其包括竖直安装在待降温墙面中部的固定安装板以及通过动力组件能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两侧竖直设置的移动安装板,所述折弯管往复弯折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和移动安装板间;
[0008]散热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和移动安装板上用于对所述折弯管间隙进行散热;
[0009]压管机构,其包括竖直铰接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上边两侧的两个第一上连杆以及竖直铰接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下边两侧的两个第一下连杆,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分别竖直铰接安装有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对应侧所述第一上连杆和第二上连杆之间铰接安装有垂直于墙面的下压杆,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之间铰接安装有垂直于墙面的上压杆。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分别水平安装有上导轨和下导轨,两个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上下两端均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有上导轨和下导轨间。
[0011]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上方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通过电机驱动旋转,两个所述移动安装板的上端均通过丝杠螺母安装在所述双向丝杠不同旋向的螺杆上。
[0012]优选的,所述折弯管为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两侧所述固定安装板和移动安装板间的两组,所述折弯管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和移动安装板间的水平部以及安装在相邻所述水平部折回部位的弯折部,所述移动安装板上开设有用于滑动贯穿所述水平部管件
的穿管孔,靠近所述固定安装板一侧的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安装板上。
[0013]优选的,上下相邻所述水平部之间留有散热间隙,所述散热风扇正对所述散热间隙部位。
[0014]优选的,所述折弯管的水平部上设置有正对所述散热间隙部位的喷水口,所述喷水口的喷水总量总是小于所述折弯管中过径的水量。
[0015]优选的,所述水平部水平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大于展开后的所述固定安装板和移动安装板间的间距。
[0016]优选的,所述下压杆的外端垂直朝下以及所述上压杆的外端垂直朝上设置有挡板。
[0017]优选的,套装在所述穿管孔部位的所述折弯管的外部安装有能沿着所述穿管孔滑动的套管。
[0018]优选的,所述进水口部位安装有注水机构,所述回水管连接着换热器。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延展机构、弯折管组、散热风扇以及压管机构间的配合,可以根据降温的需求,灵活的实现装置的收缩和展开,一方面,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展开后的折弯管可以相对均匀的分布在墙体的表面,提高散热的均匀程度;收缩后的折弯管在压管机构的导向作用下也可相对平整的收纳,提高管件使用寿命的同时还缩小了收纳后装置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在采用折弯管和墙面进行换热的基础上,还采用散热风扇对折弯管散热间隙的喷雾部位进行散热,降低水雾对墙面的直接渗透,降低墙面潮湿程度,提高装置对墙面的散热效率;最后,该装置噪声小、实现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整体上提高了对墙面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展开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收缩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
延展机构;2

弯折管组;3

散热风扇;4

压管机构;
[0028]101

固定安装板;102

移动安装板;103

上导轨;104

下导轨;105

双向丝杠;106

电机;107

穿管孔;108

套管;
[0029]201

水平部;202

弯折部;203

进水口;204

出水口;206

折弯管;207

散热间隙;208

喷水口;
[0030]401

第一上连杆;402

第一下连杆;403

第二上连杆;404

第二下连杆;405

下压杆;406

上压杆;407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包括延展机构1、弯折管组2、散热风扇3以及压管机构4。
[0033]其中,弯折管组2为软管,其包括能往复弯折设置在待降温墙面上的折弯管206,所述折弯管206的进水口203和出水口204之间通过回水管(图中未示出)连接;
[0034]所述进水口203部位安装有注水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回水管连接着换热器(图中未示出)。
[0035]其中,延展机构1包括竖直安装在待降温墙面中部的固定安装板101以及通过动力组件能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两侧竖直设置的移动安装板102。具体的:
[0036]所述固定安装板101的上下两端分别水平安装有上导轨103和下导轨104,两个所述移动安装板102的上下两端均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有上导轨103和下导轨104间。
[0037]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上方的双向丝杠105,所述双向丝杠105的一端通过电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折管组(2),为软管,其包括能往复弯折设置在待降温墙面上的折弯管(206),所述折弯管(206)的进水口(203)和出水口(204)之间通过回水管连接;延展机构(1),其包括竖直安装在待降温墙面中部的固定安装板(101)以及通过动力组件能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两侧竖直设置的移动安装板(102),所述折弯管(206)往复弯折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和移动安装板(102)间;散热风扇(3),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和移动安装板(102)上用于对所述折弯管(206)间隙进行散热;压管机构(4),其包括竖直铰接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上边两侧的两个第一上连杆(401)以及竖直铰接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下边两侧的两个第一下连杆(402),所述移动安装板(102)的上下两端分别竖直铰接安装有第二上连杆(403)和第二下连杆(404),对应侧所述第一上连杆(401)和第二上连杆(403)之间铰接安装有垂直于墙面的下压杆(405),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下连杆(402)和第二下连杆(404)之间铰接安装有垂直于墙面的上压杆(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安装板(101)的上下两端分别水平安装有上导轨(103)和下导轨(104),两个所述移动安装板(102)的上下两端均水平滑动设置在所述有上导轨(103)和下导轨(104)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安装板(101)上方的双向丝杠(105),所述双向丝杠(105)的一端通过电机(106)驱动旋转,两个所述移动安装板(102)的上端均通过丝杠螺母安装在所述双向丝杠(105)不同旋向的螺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龙陈秀林吴钱君陶征庆黄文锋郭家伟陶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