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94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给排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包括:蓄水箱、进水管、第一盖体、第一挡块、第一浮力球、第一连接杆、排水管;排水组件,设置在蓄水箱内部,与排水管连接,用于在雨停之后排出蓄水箱内部的雨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浮力球与第一盖体的设置,使下水道竖井内部的水位上升时带动第一浮力球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盖体转动将进水管管口打开,使雨水能够快速被引流,避免雨水直接从下水道竖井内部喷出,使路面形成积水,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终端、控制模块、摄像头、电子水位计的配合设置,使蓄水箱内部的水位情况能够被实时监控,并能进行远程控制,从而保证本装置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本装置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给排水设备
,涉及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推进,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内部热岛效应的出现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老化的城市系统难于应对每年因极端天气如暴雨的情况,经常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暴露出城市市政管网建设体系的不足。
[0003]在实际排水期间无法做到迅速排涝的应对能力,降雨量过大时会导致部分下水道竖井中雨水向外灌,这也就导致了部分路面积水,严重时内涝积水会造成城市交通瘫痪,人们生活出行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对于已建成的城市系统,重新布局更新排水系统将会产生一定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0004]目前,现有专利CN113216062A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当城市街区出现积水时通过抽取积水充满直角弯充水单元和直充水单元,所有的直角弯充水单元和直充水单元被水充满后,组合的充水池侧壁和充水池底呈池状,再将积水储存池内,内涝积水减轻后再将积水排入排水系统,然而,此装置虽然使用简单,但在使用时,路面已经处于积水的状态,抽取积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能很好的缓解内涝积水所带来的城市交通瘫痪,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以解决现有防涝蓄水装置在使用时,路面已经处于积水的状态,抽取积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能很好的缓解内涝积水所带来的城市交通瘫痪,影响了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包括:
[0008]蓄水箱,设置在靠近下水道竖井的位置;
[0009]进水管,水平设置在蓄水箱侧面靠近上部的位置,一端与蓄水箱内部连通,另一端穿过下水道竖井的侧壁后位于下水道竖井内部;
[0010]第一盖体,设置在进水管远离蓄水箱的管口内部,下部与进水管内壁下部铰接;
[0011]第一挡块,设置在进水管管口上部,靠近进水管内部的一面与第一盖体上部相接触;
[0012]第一浮力球,设置在下水道竖井内部,位置靠近第一盖体,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一盖体连接;
[0013]排水管,设置在蓄水箱内部,一端与蓄水箱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下水道竖井连通;
[0014]排水组件,设置在蓄水箱内部,与排水管连接,用于在雨停之后排出蓄水箱内部的雨水。
[0015]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6]其中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挡板,蓄水箱的底壁内部靠近排水管的位置开设有阻挡腔,第一挡板水平设置在阻挡腔内部,蓄水箱的底壁靠近阻挡腔的位置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从上到下穿过阻挡腔,排水管的端部连接在排水孔的下部,第一挡板的宽度大于排水孔的直径,第一挡板的一端与阻挡腔的侧壁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挡板的端部与阻挡腔的侧壁上,第一伸缩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位于排水孔内,蓄水箱内部设置有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分别与第一挡板的另一端、第一盖体的上部连接,开合组件用于在第一盖体转动打开与关闭进水管管口时,带动第一挡板左右水平移动,从而使第一挡板关闭与打开排水孔。
[0017]其中开合组件包括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竖直设置在蓄水箱内部,蓄水箱的底壁内部靠近阻挡腔的位置开设有定位腔,定位腔位于阻挡腔远离第一伸缩杆的一侧,定位腔与阻挡腔通过第一定位孔连通,定位腔与蓄水箱内部通过第二定位孔连通,定位腔内设置有第一定滑轮,蓄水箱的底壁顶壁正对定位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的位置靠近进水管,进水管内部竖直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上套设有滑块,导向杆上位于滑块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套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内壁上,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进水管内部位于导向杆与第二定滑轮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定滑轮,第三定滑轮靠近导向杆,第三定滑轮连接在进水管内壁上部,第一拉绳的上端绕过第二定滑轮上部与第三定滑轮上部后连接在滑块的侧面,第一拉绳的下端穿过第二定位孔、绕过第一定滑轮下部与穿过第一定位孔后连接在第一挡板远离第一伸缩杆的端部,第一拉绳的下端位于排水孔内,进水管内部位于导向杆与第一盖体之间设置有第四定滑轮与第五定滑轮,第四定滑轮设置在进水管内下部且靠近导向杆,第五定滑轮设置在进水管内壁上部且靠近第一盖体,第一盖体与导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滑块远离第一拉绳的侧面,第二拉绳的另一端绕过第四定滑轮下部与第五定滑轮的上部后连接在第一盖体的上部。
[0018]其中排水管为L型,排水管位于下水道竖井的一端内部设置有第二盖体,第二盖体的上部与排水管内壁上部铰接,排水管内下部靠近第二盖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远离蓄水箱的一面与第二盖体下部相接触。
[0019]其中第一浮力球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浮力球,第二浮力球的位置靠近第二盖体,第一浮力球与第二浮力球之间竖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浮力球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浮力球固定连接。
[0020]其中排水孔内位于第一挡板的下部位置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上端与第一挡板铰接,活动板与排水孔内壁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在排水孔内壁靠近第一伸缩杆的一侧,第二伸缩杆与第一伸缩杆相对平行,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块,凸块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面与活动板相接触使活动板的下端向着第二浮力球的方向倾斜,第二伸缩杆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
[0021]其中凸块靠近活动板的一面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活动板相接触。
[0022]其中进水管靠近第一盖体的上部水平开设有通槽,通槽靠近第一浮力球的一端为开口结构,通槽的位置与第一连接杆的位置相对,第一挡块有两个,两个第一挡块位于通槽的两侧。
[0023]其中进水管的管壁内部靠近通槽远离第一浮力球的一端水平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与通槽相连通,通槽内水平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的一端穿过安装腔的开口位于安装腔内部,安装腔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三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安装腔内壁与第二挡板的端部,第三伸缩杆上套设有第四弹性件。
[0024]其中蓄水箱内顶壁上设置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下部表面设置有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内部设置有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传输到控制终端,第一伸缩杆为电动推杆,第一伸缩杆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6]第一,通过第一浮力球与第一盖体的设置,使下水道竖井内部的水位上升时带动第一浮力球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盖体转动将进水管管口打开,将雨水通过进水管引流至蓄水箱内部,使雨水能够快速被引流,临时储存在蓄水箱,避免雨水直接从下水道竖井内部喷出,使路面形成积水,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1),设置在靠近下水道竖井的位置;进水管(2),水平设置在蓄水箱(1)侧面靠近上部的位置,一端与蓄水箱(1)内部连通,另一端穿过下水道竖井的侧壁后位于下水道竖井内部;第一盖体(8),设置在进水管(2)远离蓄水箱1的管口内部,下部与进水管(2)内壁下部铰接;第一挡块(10),设置在进水管(2)管口上部,靠近进水管(2)内部的一面与第一盖体(8)上部相接触;第一浮力球(4),设置在下水道竖井内部,位置靠近第一盖体(8),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盖体(8)连接;排水管(3),设置在蓄水箱(1)内部,一端与蓄水箱(1)内部连通,另一端与下水道竖井连通;排水组件,设置在蓄水箱(1)内部,与排水管(3)连接,用于在雨停之后排出蓄水箱(1)内部的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挡板(27),所述蓄水箱(1)的底壁内部靠近排水管(3)的位置开设有阻挡腔(26),所述第一挡板(27)水平设置在阻挡腔(26)内部,所述蓄水箱(1)的底壁靠近阻挡腔(26)的位置开设有排水孔(25),所述排水孔(25)从上到下穿过阻挡腔(26),所述排水管(3)的端部连接在排水孔(25)的下部,所述第一挡板(27)的宽度大于排水孔(25)的直径,所述第一挡板(27)的一端与阻挡腔(26)的侧壁之间水平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9),所述第一伸缩杆(29)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挡板(27)的端部与阻挡腔(26)的侧壁上,所述第一伸缩杆(29)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21),所述第一挡板(27)的另一端位于排水孔(25)内,所述蓄水箱(1)内部设置有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分别与第一挡板(27)的另一端、第一盖体(8)的上部连接,所述开合组件用于在第一盖体(8)转动打开与关闭进水管(2)管口时,带动第一挡板(27)左右水平移动,从而使第一挡板(27)关闭与打开排水孔(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街区式城市内涝防涝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包括第一拉绳(12),所述第一拉绳(12)竖直设置在蓄水箱(1)内部,所述蓄水箱(1)的底壁内部靠近阻挡腔(26)的位置开设有定位腔(28),所述定位腔(28)位于阻挡腔(26)远离第一伸缩杆(29)的一侧,所述定位腔(28)与阻挡腔(26)通过第一定位孔(35)连通,所述定位腔(28)与蓄水箱(1)内部通过第二定位孔(36)连通,所述定位腔(28)内设置有第一定滑轮(14),所述蓄水箱(1)的底壁顶壁正对定位腔(28)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滑轮(15),所述第二定滑轮(15)的位置靠近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内部竖直设置有导向杆(19),所述导向杆(19)上套设有滑块(20),所述导向杆(19)上位于滑块(20)的上部与下部分别套设有第二弹性件(22),所述第二弹性件(22)的一端连接在进水管(2)内壁上,所述第二弹性件(22)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块(20)上,所述进水管(2)内部位于导向杆(19)与第二定滑轮(15)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定滑轮(16),所述第三定滑轮(16)靠近导向杆(19),所述第三定滑轮(16)连接在进水管(2)内壁上部,所述第一拉绳(12)的上端绕过第二定滑轮(15)上部与第三定滑轮(16)上部后连接在滑块(20)的侧面,所述第一拉绳(12)的下端穿过第二定位孔(36)、绕过第一定滑轮(14)下部与穿过第一定位孔(35)后连接在第一挡板(27)远离第一伸缩杆(29)
的端部,所述第一拉绳(12)的下端位于排水孔(25)内,所述进水管(2)内部位于导向杆(19)与第一盖体(8)之间设置有第四定滑轮(17)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党锋刘晓东黄勇郭园贾新会魏鹏刚霍云超杨文栋宋璇朱海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