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347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通过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配合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和后期雨水排水单元,利用降雨时间差的原理,可有效收集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并快速排入污水管道中,避免水质很差的初期雨水流入雨水管道中污染自然水体。相对于传统的截留调蓄池,本系统的雨水分段收集分段排放,无需设置体积庞大的调蓄池,减少占用市政道路的地下空间,更适合市政道路的地下空间条件;同时,系统管线布线简单,不增加地下管线的交叉碰撞;具备操作简单、运营管理方便的特点。运营管理方便的特点。运营管理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排水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路面硬化率逐渐增加,地面污染物较多,导致路面初期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后直接排入自然水体,造成城市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初期雨水是指在雨天时,降雨初期的雨水冲刷大气和路面表面的灰尘和各类污染物,溶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导致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和污染物质,形成面源污染,雨水通过地表径流排入城市雨水管网中,最终排入城市自然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
[0003]近些年,城市新建城区主要以雨污水分流制为主,排水管网独立设置雨水管网系统和污水管网系统,雨水管网收集雨水后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污水管网收集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或再次利用。城市道路收集的路面雨水,排入雨水管网收集系统,最后排入城市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定义为影响河流湖泊水质的第三大污染源,有研究表示,初期雨水中所含污染量甚至超过了城市污水的污染量。
[0004]城市道路由于行车量大,地面聚集大量的污染物质和灰尘,降雨时路面形成的雨水径流中,初期雨水径流所带有的污染物质最为严重,因此对于城市道路雨水的径流污染控制,初期雨水径流的控制十分关键。目前,国内外对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设置雨水调蓄池,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时间和初期径流雨水的污染物负荷。随着初期雨水控制技术的发展,初期雨水截流调蓄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调控设施之一。但是,对于城市道路,宽度小长度长,雨水汇流分段不集中,且道路地下管线构筑物较多,空间有限,调蓄池体积较大,不适合用于城市道路。
[0005]目前,国内关于城市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控制研究及工程实例还较少,本专利技术开发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系统,通过分段快速收集初期雨水并快速排入污水管网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从而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对市政道路路面的雨水进行快速收集和快速排放,不仅解决初期雨水面源污染问题,相对主流调蓄池的处理措施,大大减少工程占地空间,工艺流程简单,另外,本专利技术系统自动化控制简单,施工难度低,易于实现。。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单元、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后期雨水排水单元、以及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雨水收集单元与道路连通,在雨水收集单元内设有用于暂存雨水的雨水边沟;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和后期雨水排水单元
同时与雨水边沟相连,且初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位于后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的下方;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包括设于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内的电磁阀,电磁阀通过开启和关闭阻断初期雨水排水单元的连通;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根据根据降雨时间和降雨量,选择开启或者关闭电磁阀的开启。
[0009]按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包括雨水监测器、控制中心、以及无线控制器;雨水监测器设在路面侧边的绿化带内,无线控制器设在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内;雨水监测器、控制中心、无线控制器、以及电磁阀之间彼此电性连接;雨水监测器监测天气情况,下雨时将降雨信号发送给控制中心,并实时将雨量数据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确认监测信号后并发送阀门开启信号至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中心在收到降雨信号10min~20min后,发送电磁阀门关闭信号至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
[0011]按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收集单元还包括路缘石、以及收水孔组,雨水边沟预埋至路面侧的绿化带内,路缘石与雨水边沟靠近路面的侧壁上紧密贴合;在雨水边沟上间隔设有若干组收水孔组,收水孔组贯穿路缘石靠近路面的侧壁和雨水边沟。
[0012]按上述技术方案,收水孔组之间间隔范围30m~50m。
[0013]按上述技术方案,收水孔组由若干个收水孔间隔组成,收水孔采用圆孔或矩形通孔;收水孔之间的间隔范围为100mm~200mm;收水孔选取圆孔的直径取值范围为50mm~150mm。
[0014]按上述技术方案,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包括设于道路以下区域的污水检查井、位于污水检测井内的污水主管、以及连通污水主管和雨水边沟的初期雨水支管;污水主管沿道路长度方向布设,污水检修井间隔布设在污水主管的上部,在污水主管和雨水边沟之间间隔设有若干根初期雨水支管,污水主管与外部污水处理厂连通;初期雨水支管水平布设、或者倾斜布设且较低一端与污水主管连通;电磁阀设在初期雨水支管上。
[0015]按上述技术方案,相邻初期雨水支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收水孔组间的间隔一致,且初期雨水支管和雨水边沟连接位置位于收水孔组的下方;雨水边沟在初期雨水支管和雨水边沟连接位置一下的区域设置为沉泥区;在电磁阀所在的区域设有贯穿路面的阀门井;初期雨水支管的直径在150mm以上;初期雨水支管的深度h2=后期雨水支管的深度h1+管道距离h6;雨水边沟的沉泥区深度h3的取值范围为200mm~400mm,雨水边沟总深度H=初期雨水支管的深度h2+沉泥区深度h3。
[0016]按上述技术方案,后期雨水排水单元包括设于道路以下区域的雨水检查井、位于雨水检测井内的雨水主管、以及连通雨水主管和雨水边沟的后期雨水支管;雨水主管沿道路长度方向布设,雨水检查井间隔布设在雨水主管的上部,在雨水主管和雨水边沟之间间隔设有若干根后期雨水支管,雨水主管与外部城市自然水体连通;后期雨水支管倾斜布设且较低一端与雨水主管连通。
[0017]按上述技术方案,相邻后期雨水支管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收水孔组间的间隔一致,且后期雨水支管和雨水边沟连接位置位于收水孔组的下方;后期雨水支管的深度h1=路缘石高度h4+管道最小覆土h5+后期雨水支管直径。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降雨时,位于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内的电磁阀是关闭的。利用雨水边沟暂存由路
面汇聚的雨水,并且将初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位于后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的下方,使得暂存至雨水边沟内的雨水先流入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内,随着降雨时间的推移以及降雨量的增加,由地面汇聚至雨水边沟内的雨水逐步变清洁。此时,通过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关闭位于初期排水单元内的电磁阀,使得位于雨水边沟内的水位持续上升,直至水位上升至后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处;此时,由路面汇聚至雨水边沟内的雨水将由后期雨水排水单元排出。
[0020]基于以上措施,通过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配合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和后期雨水排水单元,利用降雨时间差的原理,可有效收集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并快速排入污水管道中,避免水质很差的初期雨水流入雨水管道中污染自然水体。相对于传统的截留调蓄池,本系统的雨水分段收集分段排放(即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单元、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后期雨水排水单元、以及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雨水收集单元与道路连通,在雨水收集单元内设有用于暂存雨水的雨水边沟;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和后期雨水排水单元同时与雨水边沟相连,且初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位于后期雨水排水单元与雨水边沟的连通位置的下方;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包括设于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内的电磁阀,电磁阀通过开启和关闭阻断初期雨水排水单元的连通;雨水自动化控制单元根据根据降雨时间和降雨量,选择开启或者关闭电磁阀的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还包括雨水监测器、控制中心、以及无线控制器;雨水监测器设在路面侧边的绿化带内,无线控制器设在初期雨水排水单元内;雨水监测器、控制中心、无线控制器、以及电磁阀之间彼此电性连接;雨水监测器监测天气情况,下雨时将降雨信号发送给控制中心,并实时将雨量数据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确认监测信号后并发送阀门开启信号至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中心在收到降雨信号10min~20min后,发送电磁阀门关闭信号至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收集单元还包括路缘石、以及收水孔组,雨水边沟预埋至路面侧的绿化带内,路缘石与雨水边沟靠近路面的侧壁上紧密贴合;在雨水边沟上间隔设有若干组收水孔组,收水孔组贯穿路缘石靠近路面的侧壁和雨水边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收水孔组之间间隔范围30m~50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道路路面初期雨水收集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收水孔组由若干个收水孔间隔组成,收水孔采用圆孔或矩形通孔;收水孔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婧钟建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