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浆质控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1487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浆质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相机对准离心管内离心后的标本,采用蓝光进行拍照,然后提取边缘轮廓,通过水平直线拟合获取红细胞层所在区域,将红细胞层以上区域设置为目标区域;然后,用双环光LED白色补光灯拍照,获取样本图片,查看样本图片的血浆层;接着,提取样本图片的红色通道,灰度化处理,去除椒盐噪声,根据优化算法寻优得到的最优分割阈值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进行分割阈值判断或者对比度判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所述血浆质控方法在判断血液样本溶血与否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做到前处理水平的均一性,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浆质控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血浆质控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血浆质控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方法在做患者服用某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时,需要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离心后,取上清(血浆),进行一系列前处理后,转移至固相萃取板,而后洗脱得到待测样品。其中,血液离心后分为三层:红细胞层,白膜层,血浆。目前,临床上对离心后分层血液的质控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否有溶血
‑‑‑
通过判断血浆颜色,有溶血呈红色;第二,是否有脂血(乳糜)
‑‑‑
通过判断血浆颜色,脂血呈白色且浑浊;第三,是否有黄疸
‑‑‑
通过判断血浆颜色,黄疸时胆红素偏高,血浆呈深黄色。但是,现有的离心后的分层血液的质控只能通过肉眼判断,肉眼判断的主观差异比较大,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做到前处理水平的均一性。特别是对于大量样本,如果采用人眼判断,人们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眼花,用眼疲劳等问题。同时现场调研发现很多工作人员都因为长时间高频率拧盖而劳损。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标准化的血浆质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先将血浆和内标置于离心管中,离心,静置,获得红细胞层、白膜层、血浆层,然后通过侧向蓝色灯光拍照,突出边缘特征并提取边缘轮廓,通获取红细胞层所在区域,并设置目标区域,接着通过双环光LED白色补光灯进行光照补偿,拍照获得白色区域;然后通过两步判断,获得溶血判断结果;通过查看目标区域黄色饱和度值和查看目标区域白色饱和度值分别判断是否有黄疸或是否有脂血。采用该方法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做到前处理水平的均一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浆质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血浆质控方法在判断血液样本溶血与否、胆红素是否偏高和/或脂血是否偏高中的应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一种血浆质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血液样本的处理;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离心后分为三层:红细胞层,白膜层,血浆层;步骤二、相机对准离心管内离心后的标本,采用蓝光进行拍照,然后提取边缘轮廓,通过水平直线拟合获取红细胞层所在区域,将红细胞层以上区域设置为目标区域;步骤三、在双环光LED白色补光灯进行光照补偿的条件下拍照,获取光源下的血浆层区域;步骤四、提取红色通道,灰度化处理,去除椒盐噪声,根据优化算法寻优得到的最优分割阈值进行二值化处理,黑色区域为血浆偏红色区域,白色区域为其他部分;方式1:通过若干样本图片分析获得样本图片的分割阈值A,当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大于分割阈值A,则判断待测样本为溶血;当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小于或等于分
割阈值A,则判断待测样本为不溶血;或者,方式2:通过若干样本图片分析获得样本图片的对比度阈值B,将步骤四的血浆偏红色区域与血浆层的顶部血浆进行红色通道对比,获取血浆偏红色区域与血浆层的顶部血浆的红色对比度,当红色对比度高于对比度阈值B,则判断样本溶血;当红色对比度小于或等于对比度阈值B,则判断样本不溶血;或者,方式3:通过若干样本图片分析获得样本图片的最优权重,获得方式1的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方式1的权重+方式2的对比度结果*方式2的权重=阈值C,当待测样本图片的方式1的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方式1的权重+方式2的对比度结果*方式2的权重>阈值C,表示溶血;方式1的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方式1的识权重+方式2的对比度阈值*方式2的权重≦阈值C,表示不溶血。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步骤二是通过sobel算子提取边缘轮廓。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步骤二的蓝光的波长为460

480nm,优选地,步骤二的蓝光的波长为470nm。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步骤四的方式1是采用中值滤波法去除椒盐噪声。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步骤四的方式1还包括分割阈值A的自动修正,自动修正的过程为:将待测样本加入样本数据库,根据优化算法自动进行分析,获得最新的分割阈值A1,其中,样本数据库为分割阈值自动修正时,在先已经测试过的所有样本;和/或,步骤四的方式2还包括对比度阈值B的自动修正,自动修正的过程为:将待测样本加入样本数据库,根据优化算法自动进行分析,获得最新的对比度阈值B1;和/或,步骤四的方式3还包括阈值C的自动修正,自动修正的过程为:先获得初步判断一的分割阈值A和/或初步判断二的对比度阈值B,然后对初步判断一和初步判断二的权重进行调优。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上述血浆质控方法在判断血液样本溶血与否中的应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上述所述的血浆质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五、将血液样本图片转换成HSV(六角锥体模型)图像;步骤六、 查看目标区域黄色饱和度值,若超过阈值(根据启发式鲸鱼优化算法寻优最优分割阈值)则判断为胆红素过高;当目标区域黄色饱和度值低于或等于阈值,则判断胆红素正常。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上述所述的血浆质控方法在判断黄疸与否中的应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上述所述的血浆质控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七、将血液样本图片转换成HSV(六角锥体模型)图像;步骤八、查看目标区域白色饱和度值,超过阈值(根据启发式鲸鱼优化算法寻优最优分割阈值)则为脂血偏高;若低于或等于阈值,则为脂血正常。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上述所述的血浆质控方法在判断脂血偏高中的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的血浆质控方法,其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方法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做到前处理水平的均一性;另外,与人工检测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2的480nm波长的侧向蓝色灯光拍照的结果图。
[0016]图2和图3均为实施例3的双环光白色灯光拍照的结果图,用于实施例4

6进行判断。
[0017]图4为血液样本离心后的示意图。
[0018]图5

图14均为双环光白色灯光拍照的结果图,用于实施例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1、生物材料来源(1)4000份血液样本,两万张照片,均来自浙江某医院样本数据库。
[0021]实施例1血液样本的处理取4000份血液样本,分别装入离心管,然后,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离心后分为三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红细胞层、白膜层、血浆层,备用。(如图4所示)实施例2确定血浆层的目标区域将相机对准实施例1的离心管内离心好后的标本,采用波长分别在420nm、470nm、580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浆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血液样本的处理: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步骤二、相机对准离心管内离心后的标本,采用蓝光进行拍照,然后提取边缘轮廓,通过水平直线拟合获取红细胞层所在区域,将红细胞层以上区域设置为目标区域;步骤三、在双环光LED白色补光灯进行光照补偿的条件下拍照,获取光源下的血浆层区域;步骤四、提取红色通道,灰度化处理,去除椒盐噪声,根据优化算法寻优得到的最优分割阈值进行二值化处理,黑色区域为血浆偏红色区域,白色区域为其他部分;方式1:通过若干样本图片分析获得样本图片的分割阈值A,当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大于分割阈值A,则判断待测样本为溶血;当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小于或等于分割阈值A,则判断待测样本为不溶血;或者,方式2:通过若干样本分析获得样本图片的对比度阈值B,将步骤四的血浆偏红色区域与血浆层的顶部血浆进行红色通道对比,获取血浆偏红色区域和顶部血浆的红色对比度,当红色对比度高于对比度阈值B,则判断样本溶血;当红色对比度小于或等于对比度阈值B,则判断样本不溶血;或者,方式3:通过若干样本图片分析获得样本图片的最优权重,获得方式1的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方式1的权重+方式2的对比度结果*方式2的权重=阈值C,当待测样本图片的方式1的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方式1的权重+方式2的对比度结果*方式2的权重>阈值C,表示溶血;当方式1的黑色区域占血浆层的比值*方式1的识权重+方式2的对比度阈值*方式2的权重≦阈值C,表示不溶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质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蓝光的波长为460

480nm。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广津骆俊魁史茜时智慧鲁腾君
申请(专利权)人:耐优生物技术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