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NMDAR脑炎药物、疗效分析和小鼠模型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70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NMDAR脑炎药物、疗效分析和小鼠模型建立方法。小鼠模型具有抗GluN1自身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NMDAR脑炎药物、疗效分析和小鼠模型建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NMDAR脑炎药物、疗效分析和小鼠模型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抗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N

methyl

D

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有精神行为改变、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和癫痫等,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抗NMDAR抗体(NMDAR

Abs)选择性结合神经元表面NMDAR,使NMDAR密度减少进而引起神经元功能下降。尽管病毒感染、肿瘤携带可能是抗NMDAR脑炎的重要原因,但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0003]由于抗NMDAR脑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楚,因此,对于抗NMDAR脑炎治疗疗效的评价受到限制,部分患者疗效差且治疗后复发率高。
[0004]小鼠模型,是促进对疾病发病机制理解的强大研究工具。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几种类型的抗NMDAR脑炎小鼠模型,包括抗体被动转移小鼠模型和主动免疫小鼠模型。但是,这些小鼠模型受到遗传或物种差异等的限制。例如,尽管抗NMDAR抗体被动转移至小鼠后会导致小鼠脑内NMDAR介导突触传递功能低下,但该模型未能概括免疫因素,并且缺乏疾病过程中免疫细胞浸润和神经炎症的特征。而NMDAR肽段诱导的主动免疫小鼠模型可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抗NMDAR抗体并启动小鼠免疫细胞的大脑浸润。但是这些模型忽略了人类自身免疫反应的病因和病因相关的免疫病理机制。
[0005]抗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需要两个主要成分。首先,B细胞被异常激活后分化为效应B细胞,然后在血清中产生和分泌自身抗体。随后是自身抗体进入大脑,抗GluN1自身抗体导致NMDARs突触的选择性和可逆性地降低,导致患者认知下降、神经精神症状。抗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几种途径,包括血脑屏障、嗅觉途径等。血脑屏障是抗NMDAR自身抗体进入的重要途径,因为血脑屏障损伤与抗NMDAR脑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鞘内IgG合成有关。绕过损伤血脑屏障对于开发先前的抗NDMAR脑炎动物模型至关重要。在被动转移模型中,患者来源的抗NMDAR抗体通过脑室注射直接输送到大脑,而与破坏血脑屏障的百日咳毒素联合给药是主动免疫模型的先决条件。其它的模型也忽略了血脑屏障破坏在这种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的致病作用。使用这些模型也无法确定血脑屏障破坏的病因。
[0006]将患者来源的外周血细胞转移到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的小鼠中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人源化小鼠模型,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但是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需要克服小鼠免疫系统的适应性,以使其具有较好的模型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NMDAR脑炎疗效的分析方法,其通过建立明确具有抗GluN1(GluN1是NMDAR一个亚基)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
的IL

1β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更精确地分析评价脑炎的病理及治疗疗效;
[0009]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稳定地、新的抗NMDAR脑炎人源化小鼠模型,无需外加药物,就能产生具有血脑屏障损伤,克服了技术偏见;
[0010]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治疗抗NMDAR脑炎的药物,其可以改善血脑屏障损伤,从而达到较好地治疗抗NMDAR脑炎的效果。
[0011](二)技术方案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1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种抗NMDAR脑炎疗效的分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所述小鼠模型具有抗GluN1自身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IL

1β;
[0015]S2通过分析是否可以改善小鼠的血脑屏障损伤、抑制内皮细胞IL

1β受体活性确定治疗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表明,产生抗GluN1自身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IL

1β是抗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特别是明确了IL

1β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由此通过使用Il

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治疗可改善血脑屏障损伤和神经精神行为,从而缓解疾病病情。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特别明确建立具有抗GluN1自身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IL

1β的小鼠模型,并由此用于评价药物等方法治疗疗效,其具有更好的准确率。
[0018]本方案中的小鼠模型可采用但不局限于下述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其它的小鼠模型还可以通过抗体转移被动模型、肽段诱导主动模型、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方法建立。
[00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抗NMDAR脑炎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抗NMDAR脑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通过腹腔内注射(i.p.)到BRGSF小鼠中,继续培养8周以上。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以特异性使小鼠产生抗GluN1自身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IL

1β;特别地,使内皮细胞产生IL

1β,破坏血脑屏障。
[0021]本专利技术的人源化模型可用于研究抗NMDAR脑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的致病作用。
[0022]在本专利技术所建立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在BRGSF小鼠的血清中检测到人抗NMDAR抗体的产生,这表明患者来源的B细胞亚群增殖和功能正常,这是成功建模的必要条件。人抗NMDAR抗体在小鼠CSF中也显著升高,同时在模型小鼠中海马NMDAR蛋白也降低。这些结果表明,抗NMDAR自身抗体有效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不是人为破坏血脑屏障,并且在人源化小鼠中检测到的这些自身抗体具有功能,与患者来源的抗NMDAR抗体相似。模型为研究血脑屏障损伤提供了在体实验平台,且亦提示PBMC在抗NMDAR脑炎中的致病作用。与以前使用百日咳毒素或基因敲除操作(Apoe敲除)破坏血脑屏障的模型不同,PBMC转移反映了患者表现出供体依赖性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情况,这意味着患者来源的淋巴细胞可能对血脑屏障完整性有害。
[0023]在中风模型中,已证明浸润性T淋巴细胞(如Th17和Th1细胞)可能调节细胞因子(如INFγ和IL17)、趋化因子(Ccl2和Cxcl1)或ROS以降解血脑屏障中的紧密连接。应该注意的是,这些T淋巴细胞可能不会直接分泌破坏血脑屏障的促炎介质,而是通过重塑血脑屏障
内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来放大炎症级联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NMDAR脑炎疗效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小鼠模型的建立:所述小鼠模型具有抗GluN1自身抗体、血脑屏障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IL

1β;S2通过分析是否可以改善小鼠的血脑屏障损伤、抑制内皮细胞IL

1β受体活性确定治疗效果。2.一种抗NMDAR脑炎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抗NMDAR脑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腹腔内注射到BRGSF小鼠中,继续培养8周以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NMDAR脑炎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只小鼠移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数量为0.5
×
106~1.9
×
106个。4.如权利要求2所述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崖清邱伟彭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