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414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自眼睛向微显示屏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微显示屏;第一透镜为胶合正透镜,第二透镜为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第三透镜为玻璃正透镜;第一,透镜采用玻璃材料,提高了目镜的环境适应性;第二,透镜采用非球面塑料镜片,既提升了目镜的成像质量,又降低了整个目镜的重量,批量模压成本远低于玻璃镜片;第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镜有两个出瞳距,第一个出瞳距大于20mm且出瞳直径大于12mm,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当前置瞄目镜使用;第二个出瞳距大于40mm、出瞳直径出瞳距大于6mm,可以满足枪瞄目镜的高眼点要求;第四,整个系统仅采用4片镜片,结构形式简单、易于做结构镜筒。易于做结构镜筒。易于做结构镜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
,具体是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单兵装备的不断发展,头戴眼镜类、瞄准镜等也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轻量化、多用途化等方向拓展。特别是在战场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士兵带着单兵瞄具既可以当观察镜使用,也可以当枪瞄使用,还可以当前置瞄使用。
[0003]而一般的枪瞄目镜要求长出瞳距离,而前置瞄的目镜一般要求大出瞳直径。现有的目镜一般是不能共用的,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自眼睛向微显示屏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微显示屏;所述第一透镜为胶合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塑料非球面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玻璃正透镜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与整个镜头的焦距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
[0008]0.3<|f1/f|<1
[0009]其中,f为整个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采用玻璃镜片,提高了目镜的环境适应性。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透镜的另一侧设置有入瞳,所述入瞳的另一侧设置有入瞳。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合正透镜的中心厚度为分别为1.6mm和10.3mm;所述胶合正透镜的材料分别为重火石玻璃和重镧火石玻璃。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mm;所述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的材料为PMMA、E48R、K26R、F52R、APL5014DP、PAL5514ML、ep5000;所述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的非球面系数A=

1.2292151E

5,B=2.7596927

10,C=

3.2466247E

11,D=7.7502617E

14。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入瞳与入瞳的直径均介于7.5mm至9.5mm之间。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学系统设置在目镜筒的内部,所述目镜筒的外侧设置有目镜框,所述目镜框的外侧设置有镜座,所述目镜框的一端外壁上设置有插孔,所述镜座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设置在插孔的内部,所
述插杆的另一端穿过通槽且连接有插块,所述插杆与插孔相配合使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两组卡杆,所述镜座的外壁上设置有多组卡槽,多组所述卡槽等距离设置在镜座的外壁上,所述卡杆与卡槽相配合使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目镜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目镜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孔,多组所述定位孔等距离设置在目镜筒的外壁上,多组所述定位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固定螺栓上的螺纹相配合使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第一,透镜采用玻璃材料,提高了目镜的环境适应性。
[0020]第二,透镜采用非球面塑料镜片,既提升了目镜的成像质量,又降低了整个目镜的重量,批量模压成本远低于玻璃镜片。
[0021]第三,本专利技术的目镜有两个出瞳距,第一个出瞳距大于20mm且出瞳直径大于12mm,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当前置瞄目镜使用;第二个出瞳距大于40mm、出瞳直径出瞳距大于6mm,可以满足枪瞄目镜的高眼点要求。
[0022]第四,整个系统仅采用4片镜片,结构形式简单、易于做结构镜筒。
[0023]该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通过设置插孔、通槽、插杆、插块、卡杆、卡槽、固定螺栓与定位孔,当需要对目镜筒的距离进行调节时,将插杆从插孔的内部脱离,然后将目镜框在镜座的内部移动,使得目镜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插杆插入插孔的内部,同时使得两组卡杆卡接在对应的卡槽的内部,使得目镜框稳定的卡接在镜座的内部,同时也能够通过转动固定螺栓,使得固定螺栓从对应的定位孔的内部脱离,然后使得目镜筒在目镜框的内部调节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固定螺栓卡接在对应的定位孔的内部,实现了较为方便且稳定性更好的锁定效果,便于调节目镜筒在目镜框内部的位置以及,目镜框在镜座内部的位置,同时也便于对镜座、目镜框、目镜筒进行拆卸,方便对镜座、目镜框、目镜筒进行更换维修,实现调节视度,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拆卸以及调整操作均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目镜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中目镜出瞳距20mm的MTF曲线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中目镜出瞳距40mm的MTF曲线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的畸变曲线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镜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A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5中B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入瞳1;2、入瞳2;3、第一透镜;4、第二透镜;5、第三透镜;6、微显示屏;7、镜座;8、目镜框;9、目镜筒;10、插孔;11、通槽;12、插杆;13、插块;14、卡杆;15、卡槽;16、固定螺栓;17、定位孔。
9球面无限
ꢀꢀ
[0049]表中面序号为5、6的面为非球面,非球面镜片满足如下公式:
[0050][0051]其中:c=1/R,R为非球面顶点半径,k为二次曲面参数。本实施例中非球面面型参数见下表:
[0052][0053]需要说明的是,塑料镜片的两个面均可设为非球面,可根据系统的参数、塑料镜片材质和加工的难易程度作适当调整。
[0054]总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5]第一,第一透镜采用玻璃材料,提高了目镜的环境适应性。
[0056]第二,第二透镜采用塑料镜片,既提升了目镜的成像质量,又降低了整个目镜的重量,批量模压成本远低于玻璃镜片
[0057]第三,本专利技术的目镜有两个出瞳距,第一个出瞳距大于20mm且出瞳直径大于12mm,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当前置瞄目镜使用;第二个出瞳距大于40mm、出瞳直径出瞳距大于6mm,可以满足枪瞄目镜的高眼点要求。
[0058]第四,整个系统仅采用4片镜片,结构形式简单、易于做结构镜筒。
[0059]如图5

图8所示,光学系统设置在目镜筒9的内部,目镜筒9的外侧设置有目镜框8,目镜框8的外侧设置有镜座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轴自眼睛向微显示屏(6)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和微显示屏(6);所述第一透镜(3)为胶合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4)为塑料非球面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5)为玻璃正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3)的焦距与整个镜头的焦距的比值满足如下关系:0.3<|f1/f|<1其中,f为整个镜头的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3)采用玻璃镜片,提高了目镜的环境适应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3)的另一侧设置有入瞳(2),所述入瞳(2)的另一侧设置有入瞳(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正透镜的中心厚度为分别为1.6mm和10.3mm;所述胶合正透镜的材料分别为重火石玻璃和重镧火石玻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出瞳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mm;所述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的材料为PMMA、E48R、K26R、F52R、APL5014DP、PAL5514ML、ep5000;所述塑料非球面负透镜的非球面系数A=

1.2292151E

5,B=2.7596927

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守俊张浩邢廉孙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开元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