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06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及制备方法,包括清洗剂A和清洗剂B;清洗剂A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复合酶1~2份、酶稳定剂0.01~0.05份、三乙醇胺1~2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5份、pH助剂5~10份、消泡剂1~3份和水100~120份;清洗剂B包括氢氧化钠1.0~1.2份、亚硫酸钠1.8~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2.2份、异噻唑啉酮0.5~1份、膜修复剂1.0~1.2份、聚乙烯亚胺0.5~1份和水150~2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复合酶将反渗透膜中大部分高分子有机类污染物分解为易于去除的小分子物质,实现蛋白、腐殖酸类等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防止复合酶在反渗透膜表面吸附。在反渗透膜表面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淡化
,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膜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受到无机盐垢、微生物、胶体颗粒和不溶性有机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沉积在膜表面,导致标准化的产水流量和系统脱盐率下降。随着水资源的匮乏及污染、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存在水质复杂、胶体、有机物、菌、藻类含量高等特点,极容易对反渗透系统造成污染,被污染后进而发生污堵的反渗透膜就会出现衰竭现象,致使膜元件在运行过程中压差上升,脱盐率、流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然而反渗透膜中大分子有机物及微生物的去除已成为膜清洗技术中的难题之一。
[0003]海水淡化膜工艺中有机污染物质主要包括腐殖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物会逐渐吸附在膜表面,甚至堵塞模孔。同时微生物也会在膜面上生长繁殖,通过释放有机质在膜面形成凝胶层对膜进一步造成污染,并且某些分泌的产物会有利于有机物粘附形成菌膜,甚至以无机物形成晶核,从而促进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联合发生。久而久之,会形成不可逆污染。
[0004]目前常用化学碱洗来去除有机及生物污染。常用的氨和氢氧化物可以使部分沉积物松动、乳化和分散,并且辅以表面活性剂增加膜表面亲水性,有助于清洁剂和污染物的混合,促使了溶解和乳化作用。但往往针对形成凝胶层或菌膜的污染物效果不佳,很难将其从膜表面剥离下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及制备方法,通过复合酶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将有机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从膜表面脱落下来,可以更高效的实现对有机物及生物污染的清洗,能够有效去除反渗透膜中积蓄的有机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包括清洗剂A和清洗剂B;
[0008]清洗剂A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复合酶1~2份、酶稳定剂0.01~0.05份、三乙醇胺1~2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5份、pH助剂5~10份、消泡剂1~3份和去离子水100~120份;
[0009]清洗剂B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氢氧化钠1.0~1.2份,亚硫酸钠1.8~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2.2份,异噻唑啉酮0.5~1份,膜修复剂1.0~1.2份,聚乙烯亚胺0.5~1份和去离子水150~200份。
[0010]进一步的,复合酶包括蛋白酶、脂肪酶、糖酶与淀粉酶。
[0011]进一步的,蛋白酶为枯草溶菌素,脂肪酶为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糖酶为溶菌酶,淀粉酶为β

淀粉酶。
[0012]进一步的,蛋白酶、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溶菌酶与β

淀粉酶的质量比为3:3:2:2。
[0013]进一步的,酶稳定剂为AES。
[0014]进一步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15]进一步的,pH助剂为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钠缓冲液。
[0016]进一步的,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0017]进一步的,膜修复剂是质量浓度50%的戊二醛溶液或丁二醛溶液。
[0018]一种如上所述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按质量份数计,向100~120份去离子水中加入复合酶1~2份、酶稳定剂0.01~0.05份、三乙醇胺1~2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5份,pH助剂5~10份,消泡剂1~3份,搅拌均匀,得到清洗剂A;
[0020]按质量份数计,向150~200份去离子水中加入亚硫酸钠1.8~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2.2份、异噻唑啉酮溶液0.5~1份,膜修复剂1.0~1.2份,聚乙烯亚胺0.5~1份,搅拌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钠1.0~1.2份,搅拌至少30min,获得清洗剂B。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中的清洗剂A中通过加入pH助剂,使得清洗剂A的pH值为5~6.5,在pH值为5~6.5的条件下利用复合酶协同作用将反渗透膜中大部分高分子有机类污染物分解为易于去除的小分子物质,可实现蛋白、腐殖酸类等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并且特定的pH环境及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防止复合酶在反渗透膜表面大量吸附。清洗剂A与清洗剂B联合使用,使清洗效果更佳,清洗时间可缩短30

50%,为清洗剂B彻底清除大分子有机物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0023]进一步的,清洗剂A中复合酶包含有蛋白酶(枯草溶菌素)、脂肪酶(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糖酶(溶菌酶)与淀粉酶(β

淀粉酶)的复合酶剂,单一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种污垢物质,而污垢的组成往往是复杂的并且交错混合在一起,使得单一酶较难完全发挥其分解作用。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复配后由于多种酶共同的交替作用能使蛋白质、油脂、淀粉等更多地被分解从而提高了去污力;本专利技术利用多种酶协同作用增强清洗效果。
[0024]进一步的,细胞内毒素的构成为蛋白质及外层脂多糖,生物酶中的脂肪酶成分,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使脂质、脂肪酸消化,细菌内毒素活性被抑制;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细胞壁(黏多糖);淀粉酶对蛋白质有一定作用,通过对蛋白质外层的单糖、多糖的迅速分解,可完全清除细菌内脂多糖;生物酶内蛋白水解酶,对覆盖的蛋白质消化作用。多种酶的协同作用可分解细菌的组成物质,起到杀菌作用;本专利技术利用多种酶协同作用可快速消除微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的高效的催化分解能力,在少量、短时间内就能分解大量的有机物的特性,能够达到对有机污染物高效去除效果。
[0027]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以质量份数计,主要由清洗剂A和清洗剂B组成:
[0028]清洗剂A: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复合酶1~2份、酶稳定剂0.01~0.05份、三乙醇胺1~2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5份、pH助剂5~10份、消泡剂1~3份和去离子水100~120份。
[0029]其中,复合酶包括蛋白酶(枯草溶菌素)、脂肪酶(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糖酶(溶菌酶)与淀粉酶(β

淀粉酶),蛋白酶、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溶菌酶与β

淀粉酶的质量比为3:3:2:2,多种酶的种类及占比与反渗透膜表面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0030]复合酶稳定剂AES(英文名称Enzyme Stabilizer AES)品牌选用XYBio,货号为XY10149。
[003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0032]pH助剂为磷酸氢二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剂A和清洗剂B;清洗剂A按质量份数计,包括复合酶1~2份、酶稳定剂0.01~0.05份、三乙醇胺1~2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1.5份、pH助剂5~10份、消泡剂1~3份和去离子水100~120份;清洗剂B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氢氧化钠1.0~1.2份,亚硫酸钠1.8~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2.2份,异噻唑啉酮0.5~1份,膜修复剂1.0~1.2份,聚乙烯亚胺0.5~1份和去离子水150~2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其特征在于,复合酶包括蛋白酶、脂肪酶、糖酶与淀粉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其特征在于,蛋白酶为枯草溶菌素,脂肪酶为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糖酶为溶菌酶,淀粉酶为β

淀粉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其特征在于,蛋白酶、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溶菌酶与β

淀粉酶的质量比为3:3: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含酶清洗药剂,其特征在于,酶稳定剂为AES。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红梅李杰马东森王子闯吴建国林莹莹徐兆郢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威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