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01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包括:中空锚杆,其锚固至煤巷围沿中;托盘,其套设至所述中空锚杆的外部;螺母,其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锚杆的外部,用于锁紧所述托盘;第一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的下方,且由第一液压缸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第二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的下方,且由第二液压缸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根据第一液压缸的驱动动作、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实现对于煤巷围沿变形监测,进而指导对中空锚杆的加固。进而指导对中空锚杆的加固。进而指导对中空锚杆的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巷支护
,具体是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巷道采动过程中,围岩变形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煤矿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常常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必须对围岩的变形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支护加固措施。
[0003]另外,在支护加固过程中,往往遵循一次支护原则,即在一次开采周期内,支护措施只进行一次。然而,由于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巷道形象的影响,一次支护可能无法满足巷道围岩的稳定需求。特别是在采动影响较大的巷道中,围岩的变形可能更加明显。而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往往需要采取过渡支护的措施,以提高巷道的稳定性,较为浪费。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包括:
[0006]中空锚杆,其包括锚固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锚固部锚固至煤巷围沿中,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锚固部的下方且伸出所述煤巷围沿;
[0007]托盘,其套设至所述中空锚杆的外部;
[0008]螺母,其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锚杆的外部,用于锁紧所述托盘;
[0009]第一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的下方,且由第一液压缸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
[0010]第二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的下方,且由第二液压缸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
[0011]根据第一液压缸的驱动动作、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实现对于煤巷围沿变形监测,进而指导对中空锚杆的加固。
[0012]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延伸部的长度为锚固部长度的1.5

3倍。
[0013]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与外部的高压注给组件相连,所述高压注给组件能够提供高压的液体或气体。
[0014]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中空锚杆的底部由拨动组件驱动进而利用锚固部主动辅助煤巷围沿释放应力。
[0015]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拨动组件包括:
[0016]围挡,固定于煤巷底板上,且套设于所述中空锚杆的外部;
[0017]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中空锚杆的外部;
[0018]卡筒,其固定于所述套筒的一侧,且所述卡筒中径向滑动设置有多个插杆,所述插杆与卡筒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以及
[0019]伸缩杆,其设置于所述围挡上,且所述伸缩杆的端部开设有对应于插杆的插槽,所述插槽中嵌入有电磁块。
[002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围挡上还可移动的设置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
[0021]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0022]卡槽,其卡设至卡座的下方,所述卡座固定于所述托盘的下方;
[0023]支撑杆,其铰接于所述卡槽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座;以及
[0024]应变片,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
[0025]进一步,作为优选,初始阶段,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能够根据各自的应变片反馈进行伸缩调节,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保持初始的支护力,当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伸缩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利用所述高压注给组件向中空锚杆中提供高压的液体或气体。
[0026]进一步,作为优选,后期阶段,当应变片检测到力的变动率低于第二阈值时,则撤掉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0027]进一步,作为优选,后期阶段,当应变片检测到力的变动率低于第二阈值时,则将延伸部自外接管的上方位置切断,并对中空锚杆进行注浆加固。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配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实现对于各个阶段煤巷围沿的监测,进而指导高压注给组件动作,其中,初始阶段,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能够根据各自的应变片反馈进行伸缩调节,使得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保持初始的支护力,当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伸缩量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利用高压注给组件向中空锚杆中提供高压的液体或气体,如此则能够以压裂的方式释放应力,而中空锚杆的底部由拨动组件驱动进而利用锚固部主动辅助煤巷围沿释放应力,另外,在后期阶段,当应变片检测到力的变动率低于第二阈值时,则将延伸部自外接管的上方位置切断,并对中空锚杆进行注浆加固,如此设置则能够更好的适应煤巷围沿并提供合适的支护。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2为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中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中:1、中空锚杆;2、托盘;3、卡环;4、垫片;5、螺母;6、外接管;7、高压注给组件;8、拨动组件;9、卡座;10、卡槽;11、支撑杆;12、滑座;13、液压缸;81、套筒;82、卡筒;83、插杆;84、复位弹簧;85、伸缩杆;86、移动座;87、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照图1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
置,包括:
[0035]中空锚杆1,其包括锚固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锚固部锚固至煤巷围沿中,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锚固部的下方且伸出所述煤巷围沿;
[0036]托盘2,其套设至所述中空锚杆1的外部;
[0037]螺母5,其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锚杆1的外部,用于锁紧所述托盘2;
[0038]第一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2的下方,且由第一液压缸13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
[0039]第二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2的下方,且由第二液压缸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
[0040]根据第一液压缸13的驱动动作、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实现对于煤巷围沿变形监测,进而指导对中空锚杆的加固。
[0041]具体而言,所述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6,所述外接管6与外部的高压注给组件7相连,所述高压注给组件7能够提供高压的液体或气体。
[0042]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
[0043]卡槽10,其卡设至卡座9的下方,所述卡座9固定于所述托盘2的下方;
[0044]支撑杆11,其铰接于所述卡槽10上,所述支撑杆11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座12;以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锚杆(1),其包括锚固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锚固部锚固至煤巷围沿中,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锚固部的下方且伸出所述煤巷围沿;托盘(2),其套设至所述中空锚杆(1)的外部;螺母(5),其螺纹连接至所述中空锚杆(1)的外部,用于锁紧所述托盘(2);第一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2)的下方,且由第一液压缸(13)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第二支撑件,其倾斜支撑于所述托盘(2)的下方,且由第二液压缸驱动进而调节倾斜角度以便保持一定的支护力,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被记录;根据第一液压缸(13)的驱动动作、第二液压缸的驱动动作可实现对于煤巷围沿变形监测,进而指导对中空锚杆的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长度为锚固部长度的1.5

3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一侧设置有外接管(6),所述外接管(6)与外部的高压注给组件(7)相连,所述高压注给组件(7)能够提供高压的液体或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锚杆(1)的底部由拨动组件(8)驱动进而利用锚固部主动辅助煤巷围沿释放应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动煤巷围岩变形监测及支护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组件(8)包括:围挡,固定于煤巷底板上,且套设于所述中空锚杆(1)的外部;套筒(81),螺纹连接于所述中空锚杆(1)的外部;卡筒(82),其固定于所述套筒(81)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宜猛杨刚时宝包若羽刘懿邸帅伦嘉云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