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及其所用的脱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91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固废回收处理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及其所用的脱黏装置;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电磁线圈加热,然后冷却,反复循环,初步脱黏,S2,将初步脱黏的试件放在弹性地基上并两端固定,通过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调节激振器激励频率至其接近试件固有频率,从而产生共振,使试件进一步脱黏,S3,对试件的钢管表皮进行机械剥离;并提供了上述方法的步骤S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及其所用的脱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及其所用的脱黏装置属于建筑固废回收处理的


技术介绍

[0002]钢管混凝土是钢管里边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结构,因既能发挥钢管和混凝土的优势,又能弥补彼此的不足而在土木行业中广泛应用。随着建筑结构老化,逐步退役成为建筑垃圾。如果对其处理回收,则需要将钢管和混凝土分离。但是因为两者具有强粘结特性,一般的锤击、破碎方法效果差,费时费力,且产生噪音大,效率低,无法满足将来大批量废弃钢管混凝土的拆解回收需求。目前对废弃钢管混凝土的拆解回收并没有更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及其所用的脱黏装置,有效实现钢管与混凝土脱黏后轻松分离,省力且噪音小。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对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电磁线圈加热,然后冷却,反复循环,初步脱黏;
[0006]S2,将初步脱黏的试件放在弹性地基上并两端固定,通过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调节激振器激励频率至其接近试件固有频率,从而产生共振,使试件进一步脱黏;
[0007]S3,对试件的钢管表皮进行机械剥离。
[0008]所述步骤S2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在试件上布置连接固有频率测量仪的加速度传感器,将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输入简谐激振力使试件产生强迫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至固有频率测量仪,通过固有频率测量仪得到试件固有频率,同时调整激振器频率至试件固有频率实现共振。
[0009]所述步骤S1对试件进行初步脱黏之前,对试件的钢管表皮进行纵向切割。
[0010]所述步骤S1中的冷却为空冷或水冷。
[0011]所述步骤S1中的冷却为水冷且冷却水经液氮低温冷却。
[0012]上述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所用的脱黏装置,包括初步脱黏机构和共振脱黏机构;
[0013]初步脱黏机构包括底座架、顶梁架、调整辊架、调整伸缩缸、耐高温支撑杠、吊杆、电热箱、喷淋盒、吊架、水箱、抽水管和抽水泵,底座架上方设置有调整辊架,调整辊架的底面与多个调整伸缩缸的活塞杆端部固接,多个调整伸缩缸的缸体固定在底座架上,所述调整辊架上面安装有多个传送辊,多个传送辊的端部通过链条连接传送电机的输出轴链轮,顶梁架固定安装在底座架的正上方,电热箱通过吊杆吊装在调整辊架左端的正上方,电热箱为底部敞口的箱体,电热箱的内壁盘绕有电热管且电热管外接电源,位于电热箱正下方的传送辊间隙均设置有耐高温支撑杠,耐高温支撑杠的顶端位于调整伸缩缸带动下的传送辊顶端最高行程和最低行程之间,调整辊架右端的正上方通过吊架安装有喷淋盒,喷淋盒
的底面设有细密喷口或设有多个喷淋头,调整辊架右端正下方固定安装有水箱,抽水管一端连通水箱内部且其另一端连通喷淋盒,抽水管上连接有抽水泵,所述电热箱的右侧开有供试件进出的开口;
[0014]共振脱黏机构包括弹性地基、加速度传感器、电动式激振器、端部压紧机构和移动轨道,所述弹性地基的一侧设有移动轨道,移动轨道上安装有两个对弹性地基上的试件进行压紧的端部压紧机构,且端部压紧机构通过移动机构控制在移动轨道上移动,移动轨道上还安装有电动式激振器,且电动式激振器也通过移动机构控制在移动轨道上移动,电动式激振器位于两个端部压紧机构之间,电动式激振器的顶杆对应接触试件表面,试件中部固定加速度传感器;
[0015]所述共振脱黏机构设置在初步脱黏机构的右侧地面上。
[0016]所述端部压紧机构包括移动座、支撑杆、压杆和压紧气缸,移动座活动安装在移动轨道上且移动座上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座上面竖向设置有支撑杆,压杆中部铰接在支撑杆上端,压杆的一端对应弹性地基的中部并设有扣压曲面,扣压曲面的下面设有橡胶层,压杆的另一端对应弹性地基外侧并与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压紧气缸的缸体铰接在移动座上,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扣压曲面的橡胶层紧贴并挤压压紧试件上部。
[0017]所述端部压紧机构远离电动式激振器的一侧设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控制对应端部压紧机构的移动机构启停和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伸缩。
[0018]所述水箱的底部外壁安装有液氮夹层箱,液氮夹层箱通过管道与注氮器相连通,注氮器通过管道与液氮瓶相连通。
[0019]所述弹性地基的左端设有构件导入斜板,且构件导入斜板的上端对应调整辊架的右端下方。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及其所用的脱黏装置,利用热胀冷缩和共振破坏的原理对钢管与混凝土脱黏,然后将钢管轻松剥离,实现钢管混凝土的建筑垃圾回收,工艺简单,效果理想,耗能小,噪音小,可实现工业化大规模钢管混凝土拆解,钢管回收率高。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所用的脱黏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所用的脱黏装置中端部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所用的脱黏装置中端部压紧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对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电磁线圈加热,然后冷却,反复循环,初步脱黏;
[0028]S2,将初步脱黏的试件放在弹性地基上并两端固定,通过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调节激振器激励频率至其接近试件固有频率,从而产生共振,使试件进一步脱黏;
[0029]S3,对试件的钢管表皮进行机械剥离。
[0030]所述步骤S2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在试件上布置连接固有频率测量仪的加速度传感器,将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输入简谐激振力使试件产生强迫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至固有频率测量仪,通过固有频率测量仪得到试件固有频率,同时调整激振器频率至试件固有频率实现共振。激振器可以输入数值调节激励频率,待激励频率接近试件固有频率后,便可产生共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收集振动数据,通过固有频率测量仪得到固有频率,随着试件共振,钢管混凝土产生部分脱黏,激振器作用位置变化后,系统固有频率将发生变化,再次通过频率分析,得到变化后的固有频率,再次调节再次共振。
[0031]热胀冷缩和共振破坏是两种自然现象,利用这两种原理实现钢管混凝土脱黏,工艺简单,效果理想,耗能小,噪音小,可实现工业化大规模钢管混凝土拆解。
[0032]所述S3的机械剥离方式可采用固定钢管并将内部脱黏混凝土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电磁线圈加热,然后冷却,反复循环,初步脱黏;S2,将初步脱黏的试件放在弹性地基上并两端固定,通过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调节激振器激励频率至其接近试件固有频率,从而产生共振,使试件进一步脱黏;S3,对试件的钢管表皮进行机械剥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在试件上布置连接固有频率测量仪的加速度传感器,将激振器作用于试件中部,并输入简谐激振力使试件产生强迫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传输至固有频率测量仪,通过固有频率测量仪得到试件固有频率,同时调整激振器频率至试件固有频率实现共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对试件进行初步脱黏之前,对试件的钢管表皮进行纵向切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冷却为空冷或水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冷却为水冷且冷却水经液氮低温冷却。6.一种如权利要求1

5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拆解方法所用的脱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步脱黏机构(1)和共振脱黏机构(2);初步脱黏机构(1)包括底座架(101)、顶梁架(102)、调整辊架(103)、调整伸缩缸(104)、耐高温支撑杠(105)、吊杆(106)、电热箱(107)、喷淋盒(108)、吊架(109)、水箱(112)、抽水管(113)和抽水泵(114),底座架(101)上方设置有调整辊架(103),调整辊架(103)的底面与多个调整伸缩缸(104)的活塞杆端部固接,多个调整伸缩缸(104)的缸体固定在底座架(101)上,所述调整辊架(103)上面安装有多个传送辊,多个传送辊的端部通过链条连接传送电机的输出轴链轮,顶梁架(102)固定安装在底座架(101)的正上方,电热箱(107)通过吊杆(106)吊装在调整辊架(103)左端的正上方,电热箱(107)为底部敞口的箱体,电热箱(107)的内壁盘绕有电热管(110)且电热管(110)外接电源,位于电热箱(107)正下方的传送辊间隙均设置有耐高温支撑杠(105),耐高温支撑杠(105)的顶端位于调整伸缩缸(104)带动下的传送辊顶端最高行程和最低行程之间,调整辊架(103)右端的正上方通过吊架(109)安装有喷淋盒(108),喷淋盒(108)的底面设有细密喷口或设有多个喷淋头,调整辊架(103)右端正下方固定安装有水箱(112),抽水管(113)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刚杨健辉赵宇蔺海晓王树仁李志超张纪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