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熵权
‑
TOPSIS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比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运输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熵权
‑
TOPSIS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比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网络是由众多轨道交通线路组成的网络,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需要通过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优化设计形成合理布局。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是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提升整体运输效率、实现便捷联系的重要举措,包括换乘和跨线两种模式:换乘模式,指在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旅客在某个车站下车,可转换至另一线路乘坐列车的运营模式;跨线模式,指两条及以上线路相交,列车接入到与原先不同的另一条线路上运行。
[0003]如图1中的轨道交通网络,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三种制式。在不同线路的交点处,采用换乘或跨线模式的效果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减少投资成本、节约旅客出行总时间,确定合理的互联互通模式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熵权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熵权
‑
TOPSIS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比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假定两条线路之间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为换乘模式或跨线模式;以乘客出行总时间、投资成本和运营管理难度作为一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为一级指标分配二级指标;对乘客出行总时间、投资成本和运营管理难度进行量化,得到换乘模式和跨线模式下的评价值;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结合评价值,求得换乘模式和跨线模式的得分,排序确定两条线路之间采用的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乘客出行总时间、投资成本和运营管理难度作为一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为一级指标分配二级指标,包括: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三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乘客出行总时间、投资成本和运营管理难度;为乘客出行总时间分配两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乘客在途时间和乘客等待时间;为投资成本分配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固定投资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人工管理成本;为运营管理难度分配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客流组织难度、行车组织难度和运营主体管理难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乘客出行总时间进行量化,得到换乘模式和跨线模式下的评价值,包括:对乘客在途时间进行量化,包括:假设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为列车发车间隔时间的一半,则乘客在途时间为固定值:t
z
=l
x
/(v
技术
·
σ)
·
60;其中:W
固
为乘客在途时间;k表示不同客流类型的数量,k=3;N
x
∈{N
A
,N
B
,N
AB
},x∈{A,B,AB},N
A
,N
B
,N
AB
分别代表两条线路即线路A、线路B的本线客流和线路A、线路B两线之间的跨线客流;q表示线路上的车站数;t
z
、t
s
为线路x上列车在区间的走行时间、区间各停靠站的停站时间;l
x
为不同列车运行交路的长度;σ为列车旅行速度系数,取0.5~0.65;v
技术
为列车技术速度,城际列车取200km/h,市域列车取160km/h;对乘客等待时间进行量化,包括:在换乘模式下,计算乘客等待时间:
其中:W
h
为换乘模式下的乘客等待时间;W1为本线客流的等待时间;W2为换乘客流的等待时间和换乘时间之和;n
a
、n
b
为换乘模式下线路A和线路B开行的本线列车对数;t
hc
为换乘模式下换乘乘客的平均换乘时间;在跨线模式下,计算乘客等待时间:其中:W
k
为跨线模式下的乘客等待时间;W3为跨线模式下本线客流的等待时间;W4为跨线模式下跨线客流的等待时间;n
AB
为跨线模式下开行跨线列车的对数;乘客在途时间与换乘模式下的乘客等待时间的和为乘客出行总时间在换乘模式下的评价值,乘客在途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逯红兵,陈军团,王晓栋,冉江亮,李谈,张明,张鹏,康彦波,秦鉴,柳鑫,杨浩,郭方伟,李晨林,王学贵,强士盎,安轲,姜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