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387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涉及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通过将矿坑剖面分为复垦缓坡区、坑底填方区、坑底填方缓冲区和表土堆放区;再将复垦缓坡区分为表土剥离区、心土与石方削坡区、表土回覆区;然后对表土剥离区进行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后的表土存储在两侧表土堆放区内,并对其进行配肥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依据方案设计而进行的工程量量化测算过程,所有的步骤均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逻辑,均是按照方案而依次逐级开展工程量测算。均是按照方案而依次逐级开展工程量测算。均是按照方案而依次逐级开展工程量测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矿坑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
,尤其涉及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量矿山开采建设项目不可避免的会占用一定耕地、林地等土地资源,为能够减少适宜农业耕种的农用地面积减少和土壤资源流失,在进行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时需要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削坡与坑底填方等工程设计,以便准确测算工程量,确保土地复垦工程费用的精确度。一般规划设计单位因废弃矿坑土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费用低以及人员技术条件限制,表土剥离、表土回覆、削坡与坑底填方等方案设计及其工程量测算,都难以满足上述对精确度的技术要求。
[0003]现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的废弃矿坑土地复垦设计与工程量测算政策和技术依据相对薄弱,仅从工作指导意见等宏观层面给予指导,如广西区域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该办法只是从政策层面做相关规定,技术层面不够详细,废弃矿坑土地复垦设计与工程设计实施方案应当包括剥离储存及利用区域、削坡挖方与坑底填方土方量平衡计算、土方剥离利用安排、投资估算、施工计划等内容。但工程应用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取废弃矿坑典型U型剖面图代表矿坑形状,并确定废弃矿坑削坡、填垫底后的深度值;S2:将步骤S1中的矿坑剖面分为复垦缓坡区(4)、坑底填方区(7)、坑底填方缓冲区(8)和表土堆放区(5);S3:将步骤S2中的复垦缓坡区分为表土剥离区(1)、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表土回覆区(3),并确定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的面积;S4:对步骤S3中的表土剥离区(1)进行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后的表土存储在表土堆放区(5)内,并对其进行配肥处理;S5:表土剥离与存储工序完成后,对步骤S3中的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进行削坡处理,并计算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削坡土石方量;S6:削坡完成后,将步骤S4中的表土剥离区(1)剥离的表土回覆在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削坡完成后的区域形成表土回覆区(3),并计算表土剥离区(1)的表土剥离总土方量;S7:将步骤S6中表土回覆区(3)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加以区分和复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矿坑土地复垦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确定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的面积,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301:将表土剥离区(1)的剥离厚度记录为h2,剥离面积分别记录为B1、B2、B3和B4,B1=B2,B3=B4,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断面的面积分别记录为S1、S2、Sb和Sd,S1=S2,Sb=Sd;步骤302:将心土与石方S1和S2区削坡产生的土石方量全部填至矿坑坑底,坑底填方区(7)面积记录为S3,且满足S1+S2=S3;步骤303:使坑口处心土与石方削坡区(2)最大下挖深度与坑底填方区(7)填方高度相等,均为h1;步骤304:心土与石方S1和S2区水平方向长度分别记录为M11和M22,且满足M11=M22,坑口心土与石方区处最大下挖深度记录为h1,则有:步骤305:将坑底填方区(7)倒梯形断面上底宽度记录为W2,填方高度记录为h1,W2=W1+h1
×
tanα+h1
×
tanγW2=W

H
×
tanα

H
×
tanγ+h1
×
tanα+h1
×
tanγ;步骤306:依据步骤301

305,测算心土与石方S1和S2区水平方向长度M11和M22,305,测算心土与石方S1和S2区水平方向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秋张裕凤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