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77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涉及地源热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组成套管,且套管套在热泵管道的外侧,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中间槽,且中间槽的内部转动设有蜗杆轴,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缺口,且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上的缺口均等距设有多组;所述缺口的内侧转动设有蜗轮,所述缺口与中间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组合成套管套在热泵管道的外侧,在倾倒土石方的时候,通过旋转蜗杆轴带动蜗轮旋转,从而使得连接臂旋转,带动挡板转动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对土石方进行导向卸力,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热泵管道上。道上。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源热泵
,尤其涉及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其中地源热泵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水

水式或水

空气式,三个系统之间靠水或空气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地源热泵与地能之问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采暖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地源热泵近年来广泛应用在楼体建筑内,通常需要将管道埋入建筑物地面以下,管道在基坑内引出,然后进入建筑物内;
[0003]一般管道在基坑中均是竖直设置的,在回填基坑时,需要将填充的土方倾倒入基坑内部,然后在夯实固定住管道,在倾倒的过程中,由于冲击力,土方会撞击在管道上,容易造成管道外表破损,而现有技术中,缺乏应对这种问题的工具,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该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有利于对土石方进行导向卸力,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热泵管道上。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组成套管,且套管套在热泵管道的外侧,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中间槽,且中间槽的内部转动设有蜗杆轴,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缺口,且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上的缺口均等距设有多组;
[0006]所述缺口的内侧转动设有蜗轮,所述缺口与中间槽连通,所述蜗轮与蜗杆轴相适配,且蜗轮上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挡板,且挡板呈弧形。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外侧均设有内嵌槽,且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上的内嵌槽均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挡板与内嵌槽相适配。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挡板内侧的两端均设有弹簧,且弹簧连接所述内嵌槽的内部。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内侧均设有导热棉,且导热棉填充在弹管和热泵管道之间。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半管内侧的四角处均转动设有螺丝杆,所述第二半管内侧的四角处均设有螺纹槽,所述螺丝杆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半管内部的两端均设有侧槽,且侧槽的内部转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延伸出所述侧槽,且转轴的上端设有旋钮。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两端的所述螺丝杆的内侧分别延伸至两端的所述侧槽内部,且
螺丝杆的内侧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轴外侧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适配。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半管顶部的两端均设有吊钩,且吊钩与所述第二半管一体成型。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均为导热铜制作而成,所述连接臂和挡板均为弹性铍铜合金制成。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组合成套管套在热泵管道的外侧,在倾倒土石方的时候,通过旋转蜗杆轴带动蜗轮旋转,从而使得连接臂旋转,带动挡板转动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对土石方进行导向卸力,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热泵管道上。
[0017]2、本专利技术在土石方夯实前,可以旋转旋钮带动转轴旋转,从而使得第二锥齿轮旋转,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使得螺丝杆旋转,利用螺纹作用从螺纹槽中顶出,从而松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这时候通过吊具拉动吊钩即可将套管向上拉出,再旋转螺丝杆分离开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即可拆卸,更加方便。
[0018]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均为导热铜制作而成,连接臂和挡板均为弹性铍铜合金制成,具备导热作用,即使不拆卸,也不影响热泵管道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半管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弹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半管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槽内部示意图。
[0024]其中:1、第一半管;2、第二半管;3、热泵管道;4、中间槽;5、蜗杆轴;6、缺口;7、蜗轮;8、连接臂;9、挡板;10、内嵌槽;11、弹簧;12、导热棉;13、螺丝杆;14、螺纹槽;15、侧槽;16、转轴;17、旋钮;18、第一锥齿轮;19、第二锥齿轮;20、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6]实施例一
[0027]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组成套管,且套管套在热泵管道3的外侧,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中间槽4,且中间槽4的内部转动设有蜗杆轴5,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缺口6,且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上的缺口6均等距设有多组;
[0028]所述缺口6的内侧转动设有蜗轮7,所述缺口6与中间槽4连通,所述蜗轮7与蜗杆轴5相适配,且蜗轮7上连接有连接臂8,所述连接臂8上设有挡板9,且挡板9呈弧形。使用时,通过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组合成套管套在热泵管道3的外侧,在倾倒土石方的时候,通过旋
转蜗杆轴5带动蜗轮7旋转,从而使得连接臂8旋转,带动挡板9转动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对土石方进行导向卸力,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热泵管道3上。
[0029]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外侧均设有内嵌槽10,且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上的内嵌槽10均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挡板9与内嵌槽10相适配。拆卸套管的时候,可以旋转蜗杆轴5带动蜗轮7旋转,从而使得连接臂8旋转,带动挡板9转动,收回到内嵌槽10内,从而避免卡住土石方,便于拆卸。
[0030]所述挡板9内侧的两端均设有弹簧11,且弹簧11连接所述内嵌槽10的内部。使用时,通过旋转蜗杆轴5带动蜗轮7旋转,从而使得连接臂8旋转,带动挡板9转动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对土石方进行导向卸力,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内嵌槽10和挡板9,避免出现意外挡板9掉落。
[0031]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内侧均设有导热棉12,且导热棉12填充在弹管和热泵管道3之间。使用时,通过导热棉12可以起到一定的软性减震作用,保护热泵管道3,同时,如果套管不拆卸,导热棉12可以导热,也不影响热泵管道的正常使用。
[0032]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均为导热铜制作而成,所述连接臂8和挡板9均为弹性铍铜合金制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均为导热铜制作而成,连接臂8和挡板9均为弹性铍铜合金制成,具备导热作用,即使不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包括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组成套管,且套管套在热泵管道(3)的外侧,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中间槽(4),且中间槽(4)的内部转动设有蜗杆轴(5),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均设有缺口(6),且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上的缺口(6)均等距设有多组;所述缺口(6)的内侧转动设有蜗轮(7),所述缺口(6)与中间槽(4)连通,所述蜗轮(7)与蜗杆轴(5)相适配,且蜗轮(7)上连接有连接臂(8),所述连接臂(8)上设有挡板(9),且挡板(9)呈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外侧均设有内嵌槽(10),且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上的内嵌槽(10)均等距设有多组,所述挡板(9)与内嵌槽(10)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9)内侧的两端均设有弹簧(11),且弹簧(11)连接所述内嵌槽(10)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源热泵管道基坑砂土回填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内侧均设有导热棉(12),且导热棉(12)填充在弹管和热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成军王辉李晟明赵志理魏俊彬李明明任真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