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76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包括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灭火材料存储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杆一的作用,使消防灭火机器人的高度得到调整,通过电机的作用,使固定连接在电机下表面的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搭接在齿轮左侧的环形齿轮在钢珠一的作用下进行旋转,通过环形齿轮的作用,使固定连接在环形齿轮上表面的连接板进行旋转,从而使液压杆二和连接杆进行旋转,通过液压杆二和连接杆的作用,使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进行旋转,从而使摄像装置进行旋转,通过摄像装置的作用,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消防灭火机器人周围的环境。消防灭火机器人周围的环境。消防灭火机器人周围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坍塌的事故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消防员面对高温、黑暗、有毒和浓烟等危害环境时,若没有相应的设备贸然冲进现场,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会徒增人员伤亡,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此类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处置过程复杂、危害巨大、防治困难等特点,已成顽疾,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有效地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现场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其反馈结果,及时对灾情作出科学判断,并对灾害事故现场工作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的一种,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愈加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13144481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属于消防
其包括基座和灭火臂,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行走装置、蓄电池和转动电机,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支腿,支腿上设置有咬齿,咬齿与转动轮上的第一咬齿咬合,转动轮与电机连接,支腿与基座之间设置有弹簧,转动电机上的转轴与灭火臂连接,灭火臂内设置有灭火剂储筒,灭火剂储筒通过输送管道与喷头连通,蓄电池与转动电机和电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地移动,且平衡性好,灭火范围广。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消防灭火机器人在使用时,现有的消防灭火机器人不便于实时了解火场的情况并对不同的情况对消防灭火机器人进行调整;消防灭火机器人在使用时,现有的消防灭火机器人不便于对灭火喷头的角度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移动箱体,所述移动箱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灭火材料存储罐,所述灭火材料存储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输送管道,所述伸缩输送管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板。
[0009]所述移动箱体的内腔且位于灭火材料存储罐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所述液压杆一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左侧搭接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的外壁与支撑板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环形齿轮的下表面搭接有钢珠一,所述钢珠一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内腔底部搭接,所述环形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与支撑板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固定圆板的内腔活动套接有限位圆板。
[0010]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所述液压杆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板,所述U型固定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U型固定板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支撑管二,所述支撑管二的下端内腔与固定杆的外壁活动套接。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圆板的下表面搭接有钢珠二,所述钢珠二的下表面与固定圆板的内腔底部搭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圆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管一,所述支撑管一的外壁与固定圆板的内腔活动套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管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折叠伸缩管,所述折叠伸缩管的左侧与支撑管二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管二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摄像装置,所述支撑管二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灭火喷头。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压杆二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与支撑管一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1、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采用液压杆一、电机、齿轮、环形齿轮、钢珠一、连接板、液压杆二、连接杆、支撑管一、支撑管二、摄像装置、灭火喷头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液压杆一的作用,使消防灭火机器人的高度得到调整,通过电机的作用,使固定连接在电机下表面的齿轮进行旋转,从而使搭接在齿轮左侧的环形齿轮在钢珠一的作用下进行旋转,通过环形齿轮的作用,使固定连接在环形齿轮上表面的连接板进行旋转,从而使液压杆二和连接杆进行旋转,通过液压杆二和连接杆的作用,使支撑管一和支撑管二进行旋转,从而使摄像装置进行旋转,通过摄像装置的作用,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消防灭火机器人周围的环境,同时通过灭火喷头的作用,使摄像装置在检测到着火点时进行灭火,从而达到便于实时观察检测火场并进行灭火的目的。
[0018]2、本技术提供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采用连接板、液压杆二、U型固定板、固定杆、支撑管二、灭火喷头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表面的液压杆二的作用,使固定连接在液压杆二上表面的U型固定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杆向上移动,通过固定杆的作用,使支撑管二在折叠伸缩管的作用下进行顺时针移动,从而调整灭火喷头的角度,从而达到便于调整灭火喷头的角度以便应对各种火场情况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移动装置;2、移动箱体;3、伸缩输送管道;4、支撑板;5、固定圆板;6、灭火材料存储罐;21、液压杆一;41、电机;42、齿轮;43、环形齿轮;44、钢珠一;45、连接板;46、液压杆二;47、连接杆;48、U型固定板;49、固定杆;51、限位圆板;52、钢珠二;53、支撑管一;54、折叠伸缩管;55、支撑管二;56、摄像装置;57、灭火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移动箱体2,移动箱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移动装置1,移动箱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灭火材料存储罐6,灭火材料存储罐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输送管道3,伸缩输送管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移动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箱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移动装置(1),所述移动箱体(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灭火材料存储罐(6),所述灭火材料存储罐(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输送管道(3),所述伸缩输送管道(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圆板(5);所述移动箱体(2)的内腔且位于灭火材料存储罐(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21),所述液压杆一(21)的上表面与支撑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41),所述电机(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42),所述齿轮(42)的左侧搭接有环形齿轮(43),所述环形齿轮(43)的外壁与支撑板(4)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环形齿轮(43)的下表面搭接有钢珠一(44),所述钢珠一(44)的下表面与支撑板(4)的内腔底部搭接,所述环形齿轮(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5),所述连接板(45)的外壁与支撑板(4)的内腔活动套接,所述固定圆板(5)的内腔活动套接有限位圆板(51);所述连接板(45)的上表面且位于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二(46),所述液压杆二(4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爽兆张浩时序林黄贤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星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