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70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保温背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上设有便于进行保温穿着的纺织层结构,所述纺织层结构包括覆盖层和保温纺织层,所述背心本体的侧端部开设有袋槽,所述袋槽内侧壁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母带,所述覆盖层固定连接在背心本体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的上端部,所述保温纺织层位于袋槽的内侧壁,所述保温纺织层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子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便于拆卸的保温纺织层,在使用者需要对背心本体进行清洗时,可对保温纺织层进行拆卸清洗,使用便利,并通过设置了束紧带,束紧带可使得袖口处附着在人体上,保证贴合紧密,避免透风。避免透风。避免透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保温背心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背心。

技术介绍

[0002]无袖上衣,也称为马甲或坎肩,是一种无领无袖,且较短的上衣。主要功能是使前后胸区域保温并便于双手活动。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内,也可以穿在内衣外面。
[0003]现有的背心具有以下缺点,现有的背心使用时,其结构较为单一,仅可进行穿着,只能保暖,但不能给人体提供热量,没有供热、驱寒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背心。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上设有便于进行保温穿着的纺织层结构,所述纺织层结构包括覆盖层和保温纺织层,所述背心本体的侧端部开设有袋槽,所述袋槽内侧壁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母带,所述覆盖层固定连接在背心本体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的上端部,所述保温纺织层位于袋槽的内侧壁,所述保温纺织层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子带,所述第一魔术贴子带与第一魔术贴母带相粘连,所述背心本体的袖口连接处固定连接有束紧带,所述背心本体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母带,所述背心本体的覆盖层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口袋层,远离口袋层所述覆盖层的侧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魔术贴子带,所述第二魔术贴子带与第二魔术贴母带相粘连,所述保温纺织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软索式电热元件,所述软索式电热元件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纺织层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保温覆盖带。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覆盖带的侧端部贯穿开设有孔槽,所述充电组件位于孔槽内。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09]1、本装置通过设置了保温纺织层和软索式电热元件相合,在对背心本体穿着之前,可先对软索式电热元件进行加热,通过软索式电热元件提供热量,对人体的腹部进行加热保暖,穿着舒适,使用者还可将手插在口袋层内,对手部进行取暖,实用性较高。
[0010]2、本装置通过设置了便于拆卸的保温纺织层,在使用者需要对背心本体进行清洗时,可对保温纺织层进行拆卸清洗,使用便利,并通过设置了束紧带,束紧带可使得袖口处附着在人体上,保证贴合紧密,避免透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背心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覆盖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口袋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软索式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背心本体;11、束紧带;12、袋槽;13、第一魔术贴母带;14、第二魔术贴母带;2、覆盖层;21、口袋层;22、第二魔术贴子带;3、保温纺织层;31、第一魔术贴子带;32、软索式电热元件;33、充电组件;34、保温覆盖带;35、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背心本体1上设有便于进行保温穿着的纺织层结构,纺织层结构包括覆盖层2和保温纺织层3,背心本体1的侧端部开设有袋槽12,袋槽12内侧壁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母带13,覆盖层2固定连接在背心本体1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12的上端部,保温纺织层3位于袋槽12的内侧壁,保温纺织层3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子带31,第一魔术贴子带31与第一魔术贴母带13相粘连,背心本体1的袖口连接处固定连接有束紧带11,设置了束紧带11,束紧带11可使得袖口处附着在人体上,保证贴合紧密,避免透风;
[0018]背心本体1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母带14,背心本体1的覆盖层2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口袋层21,远离口袋层21覆盖层2的侧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魔术贴子带22,第二魔术贴子带22与第二魔术贴母带14相粘连,使用者可拉动打开覆盖层2,覆盖层2一定带动第二魔术贴子带22移动,此时第二魔术贴子带22不再与第二魔术贴母带14相连接,使用者可将保温纺织层3放置在袋槽12内,将第一魔术贴子带31贴附在第一魔术贴母带13上,此时第一魔术贴子带31和袋槽12相粘连,完成对保温纺织层3的固定,使用者可拉动覆盖层2带动第二魔术贴子带22移动,使得第二魔术贴子带22再次贴附在第二魔术贴母带14上,此时覆盖层2被关闭,使用者可将背心本体1穿着在身体上,软索式电热元件32上的热度会传递到人体上,对人体的腹部进行保温;
[0019]保温纺织层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软索式电热元件32,软索式电热元件32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组件33,保温纺织层3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保温覆盖带34,保温覆盖带34的侧端部贯穿开设有孔槽35,充电组件33位于孔槽35内,使用者在穿着背心本体1之前,为穿着温暖舒适,使用者可先对软索式电热元件32进行加热,使用者可将充电组件33连接上充电器,将充电器连接头从孔槽35处插入到充电组件33上对充电组件33进行充电,充电组件33充电时会对软索式电热元件32进行加热,软索式电热元件32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在将软索式电热元件32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时,使用者可将充电器从充电组件33处拔除。
[0020]工作原理:
[0021]使用者在穿着背心本体1之前,为穿着温暖舒适,使用者可先对软索式电热元件32进行加热,使用者可将充电组件33连接上充电器,将充电器连接头从孔槽35处插入到充电
组件33上对充电组件33进行充电,充电组件33充电时会对软索式电热元件32进行加热,软索式电热元件32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在将软索式电热元件32升高到一定的温度时,使用者可将充电器从充电组件33处拔除,使用者可拉动打开覆盖层2,覆盖层2一定带动第二魔术贴子带22移动,此时第二魔术贴子带22不再与第二魔术贴母带14相连接,使用者可将保温纺织层3放置在袋槽12内,将第一魔术贴子带31贴附在第一魔术贴母带13上,此时第一魔术贴子带31和袋槽12相粘连,完成对保温纺织层3的固定,使用者可拉动覆盖层2带动第二魔术贴子带22移动,使得第二魔术贴子带22再次贴附在第二魔术贴母带14上,此时覆盖层2被关闭,使用者可将背心本体1穿着在身体上,软索式电热元件32上的热度会传递到人体上,对人体的腹部进行保温,使得人穿着温暖舒适,因保温纺织层3和保温覆盖带34具有保温作用,软索式电热元件32的温度可持续较长时间,保温效果好,且在背心本体1的袖口连接处,设置了束紧带11,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背心,包括背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1)上设有便于进行保温穿着的纺织层结构;所述纺织层结构包括覆盖层(2)和保温纺织层(3),所述背心本体(1)的侧端部开设有袋槽(12),所述袋槽(12)内侧壁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母带(13),所述覆盖层(2)固定连接在背心本体(1)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12)的上端部,所述保温纺织层(3)位于袋槽(12)的内侧壁,所述保温纺织层(3)的侧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子带(31),所述第一魔术贴子带(31)与第一魔术贴母带(13)相粘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1)的袖口连接处固定连接有束紧带(11),所述背心本体(1)的侧端部且位于袋槽(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母带(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科教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