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及服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23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PCIe拓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及服务器,该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一交换机的级联接口相连,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相连;第一扩展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一处理器的接口相连,第二扩展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二处理器的接口相连;第一开关电路与切换接口相连、或不与切换接口相连时,第一开关电路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第二开关电路与第一扩展电路相连、或与第二扩展电路相连时,第二开关电路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个开关电路的电平状态,即可方便快速地确定当前拓扑结构的模式,可以节省人力资源以及时间成本的消耗。源以及时间成本的消耗。源以及时间成本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及服务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CIe拓扑结构
,具体涉及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运算需求,各种架构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服务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CPU+GPU(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为AI服务器常见的计算单元组合。
[0003]AI服务器应用场景中有三种典型的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外围设备互联扩展总线)拓扑:平衡模式(Balance Mode)、通用模式(Common Mode)和级联模式(Cascade Mode),每种拓扑模式对应一种拓扑结构,硬体上通过不同的线缆配置搭配对应的PCIe SW(switch,交换机) FW(Firmware,固件)来实现不同的拓扑结构。
[0004]三种PCIe拓扑由于点对点(P2P)带宽、延迟、运算性能或深度学习推理分析能力不尽相同,各有其优缺点,有其对应合适应用场景。因此AI服务器组装生产时需确认PCIe线缆连接关系的正确性,以确保出货时PCIe拓扑符合客户需求。
[0005]目前,一般以肉眼方式检查线缆连接方式是否正确,但由于线缆走线在系统中错纵复杂,加上需要逐一确认每条线缆,整个过程耗费人力时间成本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及服务器,以解决校验PCIe拓扑是否正确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一扩展电路和第二扩展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一交换机的级联接口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扩展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一处理器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二扩展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二处理器的接口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相连、或不与所述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扩展电路相连、或与所述第二扩展电路相连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
[0008]本专利技术为级联接口和第一切换接口分别设置能够输出电平状态的开关电路,并为两个处理器的接口分别设置扩展电路,使得在不同拓扑模式下,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可以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利用两个开关电路的电平状态,即可方便快速地确定当前拓扑结构的模式。基于该识别装置可以自动识别当前拓扑结构的模式,不需要人为参与,可
以节省人力资源以及时间成本的消耗,方便产线人员直接确认线缆位置是否正确,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000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有源开关电路或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有源开关电路或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扩展电路和所述第二扩展电路中的一个为上拉电路,另一个为下拉电路;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与上拉电路相连时,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输出第一电平状态;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与下拉电路相连时,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输出第二电平状态;所述有源开关电路与所述无源开关电路相连时,所述有源开关电路和所述无源开关电路均输出第一电平状态;两个所述有源开关电路相连时,两个所述有源开关电路均输出第一电平状态;两个所述无源开关电路相连时,两个所述无源开关电路均输出第二电平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电平状态和所述第二电平状态中的一个为高电平,另一个为低电平。
[0010]本专利技术利用上拉电路、下拉电路、有源开关电路和无源开关电路,可以方便地改变开关电路在不同拓扑模式下的电平状态;并且,本实施例中各个电路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实现,可以基于简单的电路识别出当前拓扑结构为哪种模式。
[00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三扩展电路;所述第三扩展电路被配置为与第一插槽相连;所述第一插槽挂接在所述第一交换机下,且在平衡模式或通用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与所述第一插槽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二交换机的切换接口相连、或与所述第三扩展电路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
[00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交换机包括第一切换接口;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相连、或与所述第三扩展电路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
[00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有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均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均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上拉电路。
[00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二交换机包括
第一切换接口和第二切换接口;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切换接口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二处理器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与所述第二切换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相连、或与所述第三扩展电路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
[00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均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有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为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均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为上拉电路。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开关电路输出的电平状态和第二开关电路输出的电平状态,可以方便地确定当前拓扑结构的模式,即可以确定当前是平衡模式,通用模式,还是级联模式。
[00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二交换机包括第一切换接口和第二切换接口;所述第二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电路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切换接口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拓扑结构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电路(110)、第二开关电路(120)、第一扩展电路(210)和第二扩展电路(220);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被配置为与第一交换机(SW_A)的级联接口(S5)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被配置为与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S5)与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相连;所述第一扩展电路(210)被配置为与第一处理器(CPU0)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二扩展电路(220)被配置为与第二处理器(CPU1)的接口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二处理器(CPU1)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与所述第一处理器(CPU0)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与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相连、或不与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与所述第一扩展电路(210)相连、或与所述第二扩展电路(220)相连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分别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为有源开关电路或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为有源开关电路或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扩展电路(210)和所述第二扩展电路(220)中的一个为上拉电路,另一个为下拉电路;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与上拉电路相连时,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输出第一电平状态;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与下拉电路相连时,所述有源开关电路或所述无源开关电路输出第二电平状态;所述有源开关电路与所述无源开关电路相连时,所述有源开关电路和所述无源开关电路均输出第一电平状态;两个所述有源开关电路相连时,两个所述有源开关电路均输出第一电平状态;两个所述无源开关电路相连时,两个所述无源开关电路均输出第二电平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电平状态和所述第二电平状态中的一个为高电平,另一个为低电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扩展电路(230);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被配置为与第一插槽(SLOT4)相连;所述第一插槽(SLOT4)挂接在所述第一交换机(SW_A)下,且在平衡模式或通用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S5)与所述第一插槽(SLOT4)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与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的切换接口相连、或与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包括第一切换接口(S1);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与所述第二处理器(CPU1)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与所述第一处理器(CPU0)的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S5)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相连、或与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为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为有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均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和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均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上拉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路(130);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包括第一切换接口(S1)和第二切换接口(S0);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切换接口(S0)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与所述第二处理器(CPU1)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与所述第一处理器(CPU0)的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S5)与所述第二切换接口(S0)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相连、或与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输出不同的电平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均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为有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为无源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为有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下拉电路;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均为无源开关电路的情况下,所述第三扩展电路(230)为上拉电路。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路(130);所述第二交换机(SW_B)包括第一切换接口(S1)和第二切换接口(S0);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相连;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切换接口(S0)相连;在平衡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与所述第二处理器(CPU1)的接口相连;在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与所述第一处理器(CPU0)的接口相连;在级联模式下,所述级联接口(S5)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或所述第二切换接口(S0)相连;在所述级联接口(S5)与所述第一切换接口(S1)或所述第二切换接口(S0)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所输出的三种电平状态,与在平衡模式或通用模式下,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所输出的三种电平状态,不完全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120)相连、或与所述第三开关电路(130)相连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110)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重佑高名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